
0人評分過此書
傳教士與漢學家:理雅各在中西文化上的傳譯貢獻
★運用大量第一手史料,解析牛津首位漢學教授理雅各的漢學觀點。
★檢視理雅各的儒家「十三經」英譯譯文,從中比較理雅各對中西文化的傳譯。
★探究理雅各的漢學教育特點,歸納出理雅各作為西方人、基督新教傳教士對儒家經典的看法。
19世紀的中西文化教育交流,是包括「中學西傳」和「西學東漸」在內的一種雙向文化交流活動。晚清來華蘇格蘭新教傳教士理雅各在中國傳教、辦學、辦刊的同時,又通過系統英譯中國儒家「十三經」為《中國經典》,以及擔任牛津大學首任漢學教授(1877-1897年),成為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上的巨擘,尤其是在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文化教育經典西傳的歷程中樹起了一座空前絕後的歷史豐碑。
作為一個以傳播西方基督教為使命的傳教士,理雅各何以執著地進行中國文化教育西傳活動?陳谷鋆通過理雅各的譯書、撰著、書信、講課筆記等第一手史料,在本書中將理雅各中國文化教育西傳事功及其深層次原因進行整體性的探尋,將其置於近代中國文化教育交流的大背景之中,嘗試剖析理雅各的儒學觀、儒學教育觀,並探究理雅各的漢學教育特點,歸納出理雅各對儒家經典的觀點看法。
★檢視理雅各的儒家「十三經」英譯譯文,從中比較理雅各對中西文化的傳譯。
★探究理雅各的漢學教育特點,歸納出理雅各作為西方人、基督新教傳教士對儒家經典的看法。
19世紀的中西文化教育交流,是包括「中學西傳」和「西學東漸」在內的一種雙向文化交流活動。晚清來華蘇格蘭新教傳教士理雅各在中國傳教、辦學、辦刊的同時,又通過系統英譯中國儒家「十三經」為《中國經典》,以及擔任牛津大學首任漢學教授(1877-1897年),成為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上的巨擘,尤其是在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文化教育經典西傳的歷程中樹起了一座空前絕後的歷史豐碑。
作為一個以傳播西方基督教為使命的傳教士,理雅各何以執著地進行中國文化教育西傳活動?陳谷鋆通過理雅各的譯書、撰著、書信、講課筆記等第一手史料,在本書中將理雅各中國文化教育西傳事功及其深層次原因進行整體性的探尋,將其置於近代中國文化教育交流的大背景之中,嘗試剖析理雅各的儒學觀、儒學教育觀,並探究理雅各的漢學教育特點,歸納出理雅各對儒家經典的觀點看法。
- 推薦序/孫邦華
-
緒論
-
第一節 問題提出與研究意義
-
第二節 學術史回顧
-
第三節 概念界定
-
第四節 研究設計
-
-
第一章 理雅各在促進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上的四個活動時期
-
第一節 麻六甲時期(1839-1842)
-
第二節 香港時期(1843-1873)
-
第三節 遊歷時期(1873-1875)
-
第四節 牛津時期(1876-1897)
-
小結
-
-
第二章 理雅各對儒學經典翻譯
-
第一節 對「四書」的翻譯
-
第二節 對「五經」的翻譯
-
第三節 理雅各的翻譯觀
-
小結
-
-
第三章 理雅各在牛津大學的漢學教育
-
第一節 擔任牛津大學首位漢學教授
-
第二節 漢學教育內容
-
第三節 理雅各的漢學教育特點
-
小結
-
-
第四章 理雅各的儒學教育觀
-
第一節 理雅各對孔孟的看法
-
第二節 理雅各對孝道的看法
-
第三節 理雅各對中國女子教育的評判
-
第四節 理雅各中西方教育比較觀
-
小結
-
-
第五章 理雅各的耶儒關係論
-
第一節 「上帝」與「天」
-
第二節 「原罪論」與「性善論」:調和成「人性向善」
-
第三節 「儒家」歸類成「宗教」
-
小結
-
- 結論
- 參考文獻
- 附錄
- 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 致謝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