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輕如鴻毛的意外插曲,卻引發重如泰山的歷史變局!
海洋的連結,如何成為美國打贏獨立戰爭的助力?
最擅長描寫外交風雲的歷史學家,
甘迺迪總統也是她的忠實讀者!
兩度普立茲獎得主,芭芭拉.塔克曼,
描繪人性貪婪、愚昧與勇氣的大師之作,
重現美國史上關鍵時刻。
今天的世界強權美國,
也曾是個尋求國際承認的新生勢力。
而美國得到的第一個國際承認,則來自加勒比海的一座小島,
荷蘭人對著一艘懸掛大陸會議旗幟的船艦發出的禮砲,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禮砲打響的,不只是美國的獨立之聲
也有當時的國際角力、貿易利益、海軍戰略,還有
舊世界人們各自對「獨立」、自由、啟蒙精神的想像……
獨立之聲:聖佑達修斯島的禮砲事件
1776年11月16日,一艘懸掛大陸會議旗幟的北美軍艦,在駛進荷屬聖佑達修斯島的港口時,得到當地總督的禮砲致意。聖佑達修斯的禮砲聲雖小,卻是18世紀最重大的國際事件:這是美國首度獲得國際承認的時刻。後來美國總統羅斯福甚至曾經親臨該島,立碑致意。
不過,這聲禮砲可惹毛了當年馳騁海上的大英帝國,在他們眼中,「叛亂」的北美殖民地是「海盜」跟「亂臣賊子」,不配得到「國家」規格的待遇。這起事件也讓已經關係緊張的英荷兩國衝突加深,為幾年後的英荷戰爭埋下了伏筆。
自由之海:新生美國如何突破重圍
在18世紀,海上戰力往往是戰爭的決勝點,海洋貿易、海事關係也是經濟的命脈。1775年,正要與不列顛開戰的北美大陸會議也深知這點,他們決議要統合殖民地各州的力量,任命海軍委員會,提撥預算,建立一支「國家級」的海軍。
但是,美國的「初代海軍」只有四艘船,還是從商船改裝的,懸掛的旗幟則向費城的一家女帽店訂製。對手不列顛,則擁有當時世上最富庶的殖民地,與最強的海軍艦隊。小蝦米對大鯨魚,這場仗要怎麼打?是什麼讓戰爭的情勢翻轉?
史家之筆:書寫國際局勢裡的眾生相
兩度普立茲獎得主,美國暢銷歷史作家芭芭拉‧塔克曼別出心裁,從國際與海洋的角度,講述美國獨立的故事。塔克曼擅長描寫國際局勢的波雲詭譎,也懂得捕捉歷史人物的獨特韻味,連甘迺迪總統也為之折服。她的著作不僅是紐約時報排行榜的常客,更形塑了一代人對歷史與外交的認識。
在這本暢銷經典中,芭芭拉‧塔克曼以栩栩如生的筆法,描繪了18世紀的海上國際局勢:國王、議員、將軍、外交官、無名的海員等等,紛紛交會在這歷史時刻的舞台上,運籌帷幄、艱苦奮鬥,有的誤判局勢,鑄下大錯……而他們的成敗血淚,為一個新的國家、一種新的政治理想,鋪平了道路。
本書特色
★從國際外交角力重審美國獨立史,動盪時代最需要的外交史視野
★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寫,見證人性中的貪婪、愚昧與勇氣
★追尋自由民主的道路從不容易,歷史可以給我們一點借鑑和鼓勵
★【特別收錄】:不只是華盛頓與獨立宣言──翁稷安教授推薦序
海洋的連結,如何成為美國打贏獨立戰爭的助力?
最擅長描寫外交風雲的歷史學家,
甘迺迪總統也是她的忠實讀者!
兩度普立茲獎得主,芭芭拉.塔克曼,
描繪人性貪婪、愚昧與勇氣的大師之作,
重現美國史上關鍵時刻。
今天的世界強權美國,
也曾是個尋求國際承認的新生勢力。
而美國得到的第一個國際承認,則來自加勒比海的一座小島,
荷蘭人對著一艘懸掛大陸會議旗幟的船艦發出的禮砲,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禮砲打響的,不只是美國的獨立之聲
也有當時的國際角力、貿易利益、海軍戰略,還有
舊世界人們各自對「獨立」、自由、啟蒙精神的想像……
獨立之聲:聖佑達修斯島的禮砲事件
1776年11月16日,一艘懸掛大陸會議旗幟的北美軍艦,在駛進荷屬聖佑達修斯島的港口時,得到當地總督的禮砲致意。聖佑達修斯的禮砲聲雖小,卻是18世紀最重大的國際事件:這是美國首度獲得國際承認的時刻。後來美國總統羅斯福甚至曾經親臨該島,立碑致意。
不過,這聲禮砲可惹毛了當年馳騁海上的大英帝國,在他們眼中,「叛亂」的北美殖民地是「海盜」跟「亂臣賊子」,不配得到「國家」規格的待遇。這起事件也讓已經關係緊張的英荷兩國衝突加深,為幾年後的英荷戰爭埋下了伏筆。
自由之海:新生美國如何突破重圍
在18世紀,海上戰力往往是戰爭的決勝點,海洋貿易、海事關係也是經濟的命脈。1775年,正要與不列顛開戰的北美大陸會議也深知這點,他們決議要統合殖民地各州的力量,任命海軍委員會,提撥預算,建立一支「國家級」的海軍。
但是,美國的「初代海軍」只有四艘船,還是從商船改裝的,懸掛的旗幟則向費城的一家女帽店訂製。對手不列顛,則擁有當時世上最富庶的殖民地,與最強的海軍艦隊。小蝦米對大鯨魚,這場仗要怎麼打?是什麼讓戰爭的情勢翻轉?
史家之筆:書寫國際局勢裡的眾生相
兩度普立茲獎得主,美國暢銷歷史作家芭芭拉‧塔克曼別出心裁,從國際與海洋的角度,講述美國獨立的故事。塔克曼擅長描寫國際局勢的波雲詭譎,也懂得捕捉歷史人物的獨特韻味,連甘迺迪總統也為之折服。她的著作不僅是紐約時報排行榜的常客,更形塑了一代人對歷史與外交的認識。
在這本暢銷經典中,芭芭拉‧塔克曼以栩栩如生的筆法,描繪了18世紀的海上國際局勢:國王、議員、將軍、外交官、無名的海員等等,紛紛交會在這歷史時刻的舞台上,運籌帷幄、艱苦奮鬥,有的誤判局勢,鑄下大錯……而他們的成敗血淚,為一個新的國家、一種新的政治理想,鋪平了道路。
本書特色
★從國際外交角力重審美國獨立史,動盪時代最需要的外交史視野
★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寫,見證人性中的貪婪、愚昧與勇氣
★追尋自由民主的道路從不容易,歷史可以給我們一點借鑑和鼓勵
★【特別收錄】:不只是華盛頓與獨立宣言──翁稷安教授推薦序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譯者簡介
- 目次
- 推薦序 不只是華盛頓與獨立宣言:看見美國獨立背後的外交角力 翁稷安
- 誌謝
- 1 「美利堅合眾國的主權,在此首次獲得承認」
- 2 金礁岩
- 3 海上的乞丐:荷蘭的崛起
- 4 「全世界最瘋狂的想法:一支美國海軍」
- 5 加勒比海的私掠船:巴爾的摩的英雄
- 6 荷蘭人與英國人:另外一場戰爭
- 7 羅德尼將軍登場
- 8 法國的干預
- 9 革命的低點
- 10 「一場勝仗,或許就能讓美洲歸我們所有」
- 11 關鍵時刻
- 12 最後的機會:約克鎮之役
- 結語
- 參考資料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