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撕下帝國僕從的標籤,邊陲小國如何邁向世界神聖不可分割的從來不是國界,而是對國家的集體認同波羅的海三小國位於歐洲文化邊陲,在登上歷史舞台之初,似乎就注定了動盪與不安的命運。散居於今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上的各部族先是受到北歐維京人不斷騷擾,又在日爾曼十字軍日漸加劇的入侵下飽受摧殘。此後的數百年間,強權大國角逐波羅的海,地區居民輾轉屈居在波蘭、瑞典和俄國的陰影之下。 然而正是在顛沛的戰亂之中,波羅的海各民族才體認到,要在歐洲的政治激流中立足,勢必得先弭平各部族間的矛盾,才能一致抵禦外敵。十九世紀起受到民族主義影響,三小國紛紛起義對抗殖民者,旋即遭到激烈的武力鎮壓。一戰過後,又淪為蘇聯集團的附庸,然而波海國家並未放棄追求獨立的志業,1990年代,趁著蘇聯解體。渴望獨立與自由的立陶宛、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人民,在國際的協助下,終於迎來民主曙光,用堅定的意志建立新生的共和國。 波羅的海之鍊——國族認同的圖景 1989年5月18日,立陶宛通過憲法增補案,正式宣布立陶宛共和國的國家法律高於蘇聯司法的地位,並且在8月展開「波羅的海之鍊」的活動,立陶宛、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超過兩百萬人選擇替自己與國家站出,從塔林到維爾紐斯,以牽手的方式連結成一條長達六百公里的人龍,引起全世界對於波羅的海三小國獨立議題的關注。1991年,立陶宛與俄羅斯聯邦簽訂合約,蘇聯正式承認立陶宛獨立。波羅的海之鍊向世界展現了對於自由民主的追求,來自每一位國民的深切渴求。透過凝聚個人認同,才能以對自由的祈願推動國家,並共同將國家推向世界。 本書由波羅的海三小國的根源探尋,帶領讀者一同領略強權環伺之下,四散的民族如何因追求獨立而凝聚,橫跨數千年,證明神聖不可分割的從來不是國界,而是對於國家的集體認同。 作者簡介: 張明珠旅俄自由作家。廣東省蕉嶺縣人,1961年9月出生於臺北市,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美國《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編輯,多次在《世界地理雜誌》、《歷史月刊》等國內刊物發表文章。自1996年起長年旅居俄羅斯,從事文學、攝影、翻譯等工作。
- 增訂二版序
- 序
-
第I篇 立陶宛
-
第一章 遠古時期
-
第一節 自然景觀的形成
-
第二節 原始部族及其生活文化
-
第三節 波羅的海部族
-
第四節 異族侵入
-
-
第二章 波羅的海民族和基督教
-
第一節 基督教國家環伺
-
第二節 臣服羅斯,蓄勢待發
-
第三節 轉折時期──從蕞爾小國到軍事強權
-
-
第三章 國家的建立暨基督教的擴張
-
第一節 窮兵黷武,南征北討
-
第二節 公國的創建者──明達烏戈斯
-
第三節 權力之爭
-
-
第四章 立陶宛大公國之社會暨政治發展
-
第一節 格迪米納維奇王朝
-
第二節 維爾紐斯建城
-
第三節 立陶宛暨羅斯大公國
-
第四節 亞蓋洛──新王朝的創始人
-
第五節 維陶塔斯──十字軍的終結者
-
第六節 王權旁落,貴族坐大
-
第七節 俄國的野心和波蘭的覬覦
-
-
第五章 王政共和時期
-
第一節 《盧布林聯合》
-
第二節 戰爭之秋
-
第三節 共和國的沒落
-
-
第六章 三次瓜分
-
第一節 北方戰爭
-
第二節 第一次瓜分波蘭─立陶宛共和國
-
第三節 四年西姆
-
第四節 第二、三次瓜分
-
-
第七章 俄國時代
-
第一節 自由風潮暨農奴制度的廢除
-
第二節 1863年起義
-
第三節 民族解放運動
-
-
第八章 立陶宛──獨立國家
-
第一節 國家體制的發展
-
第二節 獨立的獲得和斯苗東納的獨裁
-
-
第九章 蘇聯時期
-
第一節 蘇聯兼併立陶宛
-
第二節 德國占領
-
第三節 蘇聯政權
-
-
第十章 重建立陶宛共和國
-
第一節 爭取獨立
-
第二節 重建獨立的立陶宛
-
第三節 二十一世紀初的立陶宛
-
-
-
第II篇 拉脫維亞
-
第十一章 遠古時代
-
第一節 自然景觀
-
第二節 原始居民
-
第三節 國家雛形
-
第四節 貿易和征戰
-
第五節 文化生活
-
-
第十二章 騎士團時代
-
第一節 天主教的傳入
-
第二節 十字軍東征
-
第三節 利沃尼亞
-
第四節 里 加
-
-
第十三章 新時代的來臨
-
第一節 農奴制度
-
第二節 宗教改革
-
第三節 利沃尼亞的崩潰
-
第四節 瓜分豆剖利沃尼亞
-
-
第十四章 波蘭─立陶宛和瑞典統治下的拉脫維亞
-
第一節 「曆法之亂」
-
第二節 波蘭─瑞典戰爭
-
第三節 庫爾捷姆公國(庫爾蘭公國)
-
第四節 維德捷姆(利沃蘭)
-
-
第十五章 轉變時期
-
第一節 北方戰爭
-
第二節 啟蒙運動和農民浪潮
-
第三節 農奴制度的廢除
-
-
第十六章 拉脫維亞的政治運動
-
第一節 拉脫維亞的民族主義
-
第二節 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
-
-
第十七章 革命和戰爭
-
第一節 1905~1907年的革命
-
第二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
-
-
第十八章 獨立之路
-
第一節 共產黨和德國角逐拉脫維亞
-
第二節 「三政權」時期的拉脫維亞
-
第三節 國際承認
-
第四節 獨立的拉脫維亞共和國
-
第五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
-
-
第十九章 從淪陷到重獲自由
-
第一節 共產制度下的拉脫維亞
-
第二節 共產體制的崩潰
-
第三節 重建拉脫維亞共和國
-
第四節 拉脫維亞現況
-
-
-
第III篇 愛沙尼亞
-
第二十章 史前時代
-
第一節 原始文化
-
第二節 異族入侵
-
第三節 羅 斯
-
第四節 與鄰族的關係
-
第五節 天主教的傳入
-
-
第二十一章 中世紀
-
第一節 利沃尼亞
-
第二節 封建國家
-
第三節 外來政權和當地居民
-
第四節 利沃尼亞與鄰國的關係
-
第五節 尤里節夜起義(1343~1345年)
-
第六節 利沃尼亞的內憂和外患
-
第七節 愛沙尼亞的天主教會暨宗教改革
-
-
第二十二章 戰爭時代
-
第一節 利沃尼亞戰爭
-
第二節 三國分治
-
-
第二十三章 瑞典時代
-
第一節 「古老美好的瑞典時代」
-
第二節 卡爾十一世統治時期
-
第三節 北方戰爭
-
-
第二十四章 俄國時代
-
第一節 北方戰爭之後的愛沙尼亞
-
第二節 愛沙尼亞農奴制度的廢除
-
第三節 覺醒時代和民族運動
-
第四節 1905年革命在愛沙尼亞
-
-
第二十五章 獨立的誕生
-
第一節 獨立之路
-
第二節 解放戰爭
-
-
第二十六章 愛沙尼亞時代
-
第一節 1920~1934年的愛沙尼亞
-
第二節 沉默時期
-
-
第二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愛沙尼亞
-
第一節 蘇聯占領
-
第二節 德國占領
-
-
第二十八章 蘇聯時期
-
第一節 二次大戰後的愛沙尼亞
-
第二節 政治的融解時期
-
第三節 停滯時期
-
-
第二十九章 新的開始
-
第一節 新的覺醒時期
-
第二節 重建獨立
-
第三節 愛沙尼亞共和國
-
第四節 今日的愛沙尼亞
-
-
-
附 錄
-
大事年表
-
參考書目
-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