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大夫訓練Ⅰ:新世代的主動式健康指引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3/20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37564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深度探討訓練、代謝議題的硬核知識粉專
── 大夫訓練 ──
4年累積上千篇最新國內外醫學、生理學研究爬梳,結合第一手臨床經驗
為您解析身體抗老抗病的關鍵機制

「隨書贈送限量SBD Taiwan官網折扣:輸入折扣碼享結帳95折優惠」

  靜態生活世代,肌肉量萎縮從30-40歲開始
  到50歲時流失近10%,70歲開始每年減少1%
  重病臥床一星期,肌肉就可能萎縮達30%
  50-60歲肌力損失每年下降2-5%,是肌肉量的3倍速度
  ↓
  老年人髖部骨折的一年死亡率高達10-20%
  有嚴重慢性疾病或錯失及早恢復活動,一年死亡率甚至可能超過50%

  ▊抵擋這些惡質的衰老退化循環,關鍵就在「身體活動」。
  身體活動包含日常活動、運動、訓練,每一種都很重要。「日常活動」是維持正常能量代謝的基礎,「運動」增加能量代謝和興趣培養,「訓練」除了能量代謝能力強化,增進肌肉、肌力和骨質,也會加強各種身體素質,這些身體活動都是生理儲備的根基。人體的生理儲備越充足,就等於健康資本越雄厚,而健康資本的建構,越早、越多、越好。

  現代生活和醫學的演進,人體適應產生劇烈變化,長壽而虛弱成為常態,肥胖問題觸發無數疾病和兩百多種併發症,發展出少吃、多動、製造熱量赤字的對策。然而,這樣的努力之下,復胖、虛弱仍橫行無阻,讓所有人懷疑自我對抗肥胖和疾病的能力和意志。

  真正的解答究竟為何,本書將從認識老化和身體活動出發,帶你理解生理儲備的重要性,同時解開現代抗肥胖的迷思、學習熱量攝取的原則,讓您了解真正的健康意義和價值,重新主導自己的人身健康自由。

  這是一本對抗人體退化的知識手冊。書中結合了豐沛的醫學新知,以及第一線臨床治療經驗,為我們剖析身體老化、退化的現象,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的嚴重性,肥胖、代謝問題的對抗之道,以及新冠長期症狀所帶來的深遠影響,並進一步揭示現代主動式健康行動的新方針,從正確的飲食營養和身體活動思維,實踐不退化的主動式健康人生。

  【特別收錄】不可掉以輕心的新冠長期症狀
  • 專文推薦1|典範轉移已經開始
  • 專文薦2|生理儲備和活動能力才是往後生活品質的真正主宰
  • 前言
  • 第1章 人人都能抵抗衰老退化的新認知
    • 認識老化和如何對抗衰老退化
      • ‧足夠的身體活動,才是真正的養生
      • ‧衰弱並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
    • 身體活動就是解答
      • ◎有氧活動和阻力訓練
      • ‧足夠的身體活動+正確的阻力訓練=無副作用的特效藥
      • ‧身體活動有益於老年人的認知健康
      • ‧現代身體活動指引的由來
      • ◎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的身體活動指引
      • ‧兒童和青少年(5-17歲)的身體活動指引
      • ‧成人(18-64歲)的身體活動指引
      • ‧老年人(大於65歲)的身體活動指引
      • ‧懷孕和產後的身體活動指引
      • ‧慢性疾病患者的身體活動指引
      • ‧殘障人士的身體活動指引
      • ◎身體活動不足和邊際效益
      • ‧全世界都有身體活動不足的問題
      • ‧小心久坐不動造成運動阻抗
      • ‧怎麼做才能有足夠的身體活動?
      • ‧身體活動不是越多越好,會邊際效益遞減
      • ‧身體活動強度也不是越高越好
      • ◎認識身體活動、運動、訓練的差別
      • ‧身體活動
      • ‧運動
      • ‧訓練
      • ◎阻力訓練為什麼優先於有氧訓練
      • ‧老年人增加身體活動的方式
    • 身體活動,會顧好你的粒線體
      • ◎認識粒線體
      • ◎能量代謝系統和ATP的產生
      • ◎粒線體和氧化壓力
      • ◎粒線體和慢性發炎反應
      • ◎粒線體功能不良與胰島素阻抗
      • ◎粒線體功能和代謝彈性
      • ◎胰島素阻抗和肌肉老化的關係
  • 第2章 肌肉、肌力和骨質是寶貴資產
    • 資產清查──看看生理儲備剩多少
      • ◎肌肉──有沒有肌少症?
      • ‧肌少症的診斷
      • ◎肌力──生理儲備夠不夠?
      • ‧肌力是所有身體素質的基礎
      • ◎骨質──有沒有骨質疏鬆症?
      • ‧除非發生骨折,否則骨質疏鬆沒有症狀
      • ‧老人骨折高死亡率,常不能完全復原
      • ‧檢測骨質──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
      • ‧骨折風險評估──FRAX(骨折風險評估工具)
      •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藥物
      • ◎一生最重要的資產,早存早享受
    • 認識疼痛
      • ◎肌肉骨骼退化造成的疼痛
      • ◎組織受傷疼痛的原因
      • ‧姿勢好壞和組織受傷疼痛
      • ◎影像檢查和疼痛
      • ◎疼痛的分期
      • ‧急性疼痛
      • ‧慢性疼痛
      • ◎止痛藥物
      • ‧受傷後該不該使用止痛藥和冰敷
      • ◎組織受傷恢復的分期
      • ◎傷後要怎麼活動?
      • ‧日常疼痛時的活動方法
      • ‧交叉效應,有助於維持受傷部位的肌力
      • ◎身體活動促進組織恢復的原理
      • ◎認識疼痛的診斷、治療、復健和訓練
      • ‧主動醫療 vs. 被動醫療
  • 第3章 認識肥胖及其解決之道
    • 認識體重
      • ◎BMI是不完美的標準
      • ◎身體組成的常見測量方式
      • ‧身體組成測量結果的含義
      • ‧測量誤差大,務必小心解讀
    • 認識肥胖
      • ◎身體活動減少是肥胖增加的原因
      • ‧認識脂肪組織—不是越少越好
      • ‧耐力運動員悖論
      • ◎肥胖對肌肉骨骼系統的影響
      • ‧肌腱病變
      • ‧退化性關節炎
      • ◎體重、身體組成和代謝健康
      • ‧肥胖悖論
      • ‧不只關注體重,還要強調健康的身體組成
      • ‧影響健康的不僅只有體重,身體活動更重要
      • ‧溜溜球效應,越減越肥
      • ‧代謝健康比體重更重要
    • 以健康為目標的新減重思維
      • ◎關鍵不在脂肪太多,而是肌肉太少
      • ‧減重要減多少,該減多快?
      • ‧減重一定要做阻力訓練
      • ‧真的不能減脂同時又增肌嗎?
      • ◎基礎/靜息代謝率和估算TDEE
      • ◎熱量赤字vs.均衡飲食
      • ‧熱量赤字會造成代謝適應
      • ‧均衡健康的飲食方式
      • ◎限制熱量攝取會讓身體弱化
      • ‧相對能量不足症候群
    • 限制型總能量消耗模型
      • ◎限制型總能量消耗模型是什麼?
      • ‧限制型總能量消耗模型和健康的關係
      • ‧限制型總能量消耗模型和減重的關係
      • ◎限制型和累加型總能量消耗模型是天平的兩邊
  • 第4章 營養素、補充品與睡眠的重要性
    • 保健食品並非靈丹妙藥
    • 預防衰弱失能的營養素
      • ◎蛋白質
      • ‧對骨骼健康很重要
      • ‧重質也重量
      • ‧蛋白質怎麼吸收
      • ‧蛋白質是否會造成腎臟負擔
      • ‧蛋白質的攝取時機
      • ◎鈣質
      • ◎維生素D
    • 促進運動表現和恢復的補充品
      • ◎咖啡因
      • ◎肌酸
      • ◎酸櫻桃
    • 充足良好的睡眠對健康最重要
  • 第5章 不可掉以輕心的新冠肺炎
    • 新冠肺炎和身體活動
      • ◎感染新冠肺炎後的活動建議
    • 新冠長期症狀
      • ◎神經系統和心理健康
      • ◎肌肉骨骼系統
      • ◎心血管系統
      • ◎葡萄糖耐受性不良和代謝功能異常
      • ◎粒線體功能
    • 後記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