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練習好好變老:你一定會老,但要老得自在從容!醫學博士從112個關鍵字解讀高齡人士的心理與行為邏輯,消除你對老後的恐懼與不安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4/2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59589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人生最重要的練習課──好好變老

害怕變老嗎?對老化恐懼又不安嗎?
從幾歲開始才算老?
老後的我會不會變得固執又易怒、孤單又無助?

你知道
「老」的觀念已經在改變!老化已經能夠靠醫學治療?
打開這本書!
消除你對「老後生活」的不安與煩惱,
讓每個人都能好好變老!

老了,性格也會跟著改變嗎?
什麼是長壽性格?什麼是早死性格?
高齡人士為什麼動不動就發脾氣?
還總是把家裡堆得都是垃圾?
為什麼總是記得臉卻想不起名字?
足不出戶容易罹患失智症?
妻子過世,丈夫也跟著死去的原因?
期待由家人照護是一種「家庭神話」?

提早做準備,老來不憂鬱
每個人都該閱讀的一本書
我們總是害怕變老,那是因為對老後的自己與生活不了解,
研究老人心理與行為45年的醫學博士,
提供112個關鍵字,解讀高齡人士背後的思考迴路,
不僅能夠幫助與父母、祖父母等年長者溝通,
也有助於及早面對老後的自己,
讓你擁有自在、優雅又有尊嚴的老後生活。

CASE1 從幾歲開始算是老人?
你知道我們的主觀年齡通常低於實足年齡嗎?現在對於「高齡人士」的定義要比二十年前年輕十歲。六十幾歲還太年輕,目前的標準是七十五歲以上。
理解「年老」的關鍵字

CASE2 為什麼高齡人士只記得對自己有利的狀況?
實際發生的狀況不可能只有好事,高齡人士不是故意不講,而是不記得或是不願想起。在這年紀只想用正面的事物填滿所剩無幾的記憶容量。比起負面資訊,高齡人士更樂意接受正面資訊。
理解「記憶」的關鍵字

CASE3 長壽性格與早死性格
老了性格就會改變嗎?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美國奧勒岡大學心理學家戈德堡(Lewis R. Goldberg)提倡的「五因素人格模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性格會影響壽命與健康。
理解「性格」的關鍵字

CASE4 堅持自己開車的原因
高齡人士仍然堅持開車,是與「能夠實現自己想法的感覺」有關,至於會引起交通事故,並不是忘記車要怎麼開,更主要的原因其實是認知能力與瞬間判斷速度降低的緣故。
理解「自我效能感」的關鍵字

CASE5 明知是詐騙仍然上當受騙的原因
原因有三:1希望「自己是有用的人,可以幫助身邊的人」。2對於「有好處拿」沒有抵抗力。3太過自信,認為「我很聰明、很精明,用不著擔心」。
理解「受騙心理」的關鍵字

CASE6 動不動就發脾氣、易怒的原因
退休後失去了藉由工作得到的社會價值和生存意義,每天的生活過得很無趣;或是數位快速發展,在生活上碰到很多資訊相關的壓力,情緒就會像杯子滿溢出來的水一樣失控,表現在外的就是憤怒。
理解「憤怒」的關鍵字

CASE7 有明顯的妄想與反社會行為的原因
高齡人士平常對外來的資訊不太有反應,但只要是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就會立刻注意到,這種落差導致高齡者覺得別人「總是」在說自己的壞話。他們把社會大眾視為敵人,把家裡堆成垃圾屋……這種心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理解「孤獨」的關鍵字

CASE8 為什麼會急速衰老?
壯年期延長,因此縮短了現代人適應老化的時間。原本健康生活的高齡人士突然急速老化。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家人該如何因應這種情況?
理解「老」的關鍵字

CASE9 足不出戶容易罹患失智症?
減少與外界接觸,會大幅提高罹患文明病與失智症的風險。儘管有些麻煩,但人際關係的交流,可避開許多危險。
理解「失智症」的關鍵字

CASE10 無法三代同堂的原因
不同世代價值觀不同,容易衍生出意想不到的嚴重摩擦。父母、子女、孫子女同住的三代同堂家庭,有時會放大各種問題。為了讓彼此都有愉快的生活,應該怎麼做?
理解「同住」的關鍵字

CASE11 妻子過世,丈夫也跟著死去的原因
妻子過世,丈夫突然癡呆或隨後跟著離世的情況經常發生。是心理上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男人與女人的「老化方式」不同嗎?
理解「寂寞」的關鍵字

CASE12 不與社會脫節的生活方式
自立(自律)的同時,做不到的事就大方拜託別人。如何從依賴、被依賴中找到幸福的生活方式?
理解「自律」的關鍵字

CASE13 照顧者心態與被照顧者心態
我們總有一天會成為別人的負擔,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不管是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都需要改變觀念。建立彼此都不勉強、能夠毫無顧忌依賴的關係。
理解「被照顧者心情」的關鍵字

CASE14 老了反而能夠打造「理想的自己」
有些人老了更能夠發揮豐富的才華;相反地,也有人早早就身心健康出問題,過著痛苦又冗長的老年生活。為了迎向更美好的老化,我們能夠做什麼?
理解「多采多姿的老化」的關鍵字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還年輕,離老年還很遙遠,
其實不然,想要有一個優雅又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有些觀念必須先知道!

老年行為學權威、大阪大學名譽教授佐藤真一,透過精細的分析,解說老後的心理與行為,並傳授如何與高齡人士有效溝通的技巧!

在各種情境中,我們總是難以理解高齡人士的行為:如「總是不高興、經常發火」、「常常被騙」、「固執地堅持自己開車」、「住處總是雜亂及擁擠」等等,透過理解高齡人士的思考和感受,便可以使溝通更加順暢!

本書不僅適用於需要經常與高齡者接觸的人,包括照顧、服務行業的從業者,還適用於與老年父母一起生活,或對「老去」有恐懼不安感(對自己或伴侶)的中年人。


幸福推薦 (依姓名筆劃排序)
朱為民/臺中榮總家醫部家醫科主任
李若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林經甫/醫師、FB粉專「時尚老人」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畢柳鶯/復健科醫師、《斷食善終》作者
張曼娟/作家
黃惠如/暢銷書《慢老》作者
劉大永/臺安醫院骨科主任
蔡宜蓉/高雄醫學大學推廣教育與數位學習中心主任(樂齡十年學制)
  • 前言
  • PART Ⅰ 「高齡人士」的真實樣貌
    • 老人、年長者、銀髮族……錯了!在你身邊的是「高齡人士」!
    • 過去的「高齡者」現在也仍然是高齡人士。人到幾歲才算「高齡人士」?
    • 「高齡人士」與我們有什麼不同?「高齡人士」擁有我們沒有的能力!
    • 老化已經能夠治療?「老」的觀念已經改變!靠醫學的力量就能治癒
    • 先試著與你身邊的「高齡人士」說話!
  • PART Ⅱ 關於「高齡人士」
    • CASE 1 從幾歲開始算是老人?──高齡人士不認為自己是老人
      • 理解「年老」的關鍵字
    • CASE 2 為什麼只記得對自己有利的狀況?──只保留美好回憶的濾鏡記憶
      • 理解「記憶」的關鍵字
    • CASE 3 長壽性格與早死性格──上了年紀,性格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 理解「性格」的關鍵字
  • PART Ⅲ 「高齡人士」做出詭異行為的祕密
    • CASE 4 堅持自己開車的原因?──開車這件事能夠讓他再次確認自己的價值
      • 理解「自我效能感」的關鍵字
    • CASE 5 明知是詐騙仍然上當受騙的原因──「想幫忙」的想法被惡意利用
      • 理解「受騙心理」的關鍵字
    • CASE 6 動不動就發脾氣、易怒的原因──想起已經失去的「過往」就無法沉默
      • 理解「憤怒」的關鍵字
    • CASE 7 有明顯妄想與反社會行為的原因──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家裡堆的到處都是垃圾
      • 理解「孤獨」的關鍵字
  • PART Ⅳ 「高齡人士」要去哪兒?
    • CASE 8 為什麼突然急速衰老?──壯年期延長,因此縮短了現代人適應老化的時間
      • 理解「老」的關鍵字
    • CASE 9 足不出戶容易罹患失智症?──飲食與生活習慣的紊亂等,容易提高疾病的風險
      • 理解「失智症」的關鍵字
    • CASE 10 無法三代同堂的原因──不同世代價值觀不同,衍生出意想不到的嚴重摩擦
      • 理解「同住」的關鍵字
    • CASE 11 妻子過世,丈夫也跟著死去的原因──男女面對壓力的反應大不相同
      • 理解「寂寞」的關鍵字
  • PART Ⅴ 「高齡人士」未來的生存方式
    • CASE 12 不與社會脫節的生活方式──自立(自律)的同時,做不到的事就大方拜託別人
      • 理解「自律」的關鍵字
    • CASE 13 照顧者心態與被照顧者心態──建立彼此都不勉強、能夠毫無顧忌依賴的關係
      • 理解「被照顧者心情」的關鍵字
    • CASE 14 老了反而能夠打造「理想的自己」──抬頭挺胸相信「現在是我這輩子最閃耀的時刻」
      • 理解「多采多姿的老化」的關鍵字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