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回溯互联网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三大关键问题是技术标准选择、核心资源管制权归属和信息控制权归属。政府、商业公司、技术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等四大主体,围绕关键问题展开博弈、合作,在此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深刻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当前,全球围绕5G标准、数据本地化、平台治理、人工智能治理等问题进行博弈的本质是数据控制权之争,也是自“9·11”事件以来全球信息控制权之争的深化。本书以史为鉴,坚持开放、共享理念,寻找在博弈中达成合作的方略,为推动中国互联网治理走向善治贡献力量。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序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互联网的起源与道法自然精神
-
第一节 “出了问题的美国”与“嬉皮士”
-
第二节 苏联发射人造卫星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建立
-
第三节 阿帕网与核战争无关
-
第四节 道法自然:互联网技术社区与自我治理法则
-
小结
-
-
第二章 标准之争——网络控制权的首次国际博弈
-
第一节 什么是互联网
-
第二节 万网之网的核心:TCP/IP协议
-
第三节 互联网是国际协作的产物,不是美国的独家发明
-
第四节 技术团体与各国政府的首次交锋:联网协议三方之争
-
小结
-
-
第三章 自由与控制:美国国内网络控制权之变
-
第一节 现代互联网先驱:国家科学基金会网
-
第二节 从专业网到大众网:现代互联网的开启
-
第三节 国家意志:《高性能计算法案》与信息高速公路
-
小结
-
-
第四章 核心资源之战:网络控制权的第二次国际博弈
-
第一节 推进全球联网: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与全球电子商务框架
-
第二节 波斯特尔“实验”:稀缺性与核心资源控制权之争
-
第三节 ICANN:全球互联网治理合作的第一个正式组织
-
第四节 艰难的放手:美国政府移交ICANN控制权历程
-
小结
-
-
第五章 虚拟空间的国际多方博弈
-
第一节 国家登场: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
第二节 IETF精神的发扬: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
-
第三节 互联网国际治理的推进:突尼斯峰会
-
第四节 不做决议,只对话:互联网治理论坛
-
第五节 无力的多数派:国际电信联盟大会
-
第六节 NETMundial会议和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
-
小结
-
-
第六章 信息控制权:正在上演的互联网第三次国际博弈
-
第一节 自由与控制:“9·11”事件与美国政府互联网政策的转向
-
第二节 网络安全全球治理规则的博弈
-
第三节 数字空间的国家监控:斯诺登与美国棱镜项目
-
第四节 数字围墙升起:走向分裂的互联网?
-
小结
-
-
第七章 数字主权:全球数据争夺战
-
第一节 新时代的石油:数据
-
第二节 从网络主权到数字主权:意识与战略
-
第三节 从“安全港”、“隐私盾”到“隐私框架”:欧美数据主权的多方博弈
-
第四节 布鲁塞尔效应:区域规则对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影响
-
第五节 算法与平台: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新挑战
-
小结
-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28/0568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