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家有小學生的心理教養辭典:青春期來臨前,看懂孩子內心的32個關鍵字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40552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想順利度過青春期風暴,
一定要掌握小學階段的親子溝通!

針對小學生心理&教養法則的指南書,
用心理學解鎖孩子內心,化解情緒與品格問題,
及早預防叛逆期的言行偏差!

當孩子進入小學──

# 開始與同學比較物質金錢時
# 對你的管教不以為然時
# 突然變得沉默寡言或暴怒時
# 甩上房門拒絕對話時⋯⋯

父母擔憂苦惱之餘,必須釐清:

◎ 孩子的哪些行為,是在求救?
◎ 父母的哪些言行,是在「加害」孩子?
◎ 哪些管教是可行的?哪些只會適得其反?

▎在孩子青春期來臨前,父母必須知道的小學生心理

韓國創傷治療專家曺宇觀說,小學是兒童過渡到青少年的階段,孩子正式脫離父母進入小型社會,開始經歷各種新的體驗,例如同儕競爭與交友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困惑、不安、壓力等心理狀態。這些情緒如果沒有得到父母的理解與回應,很可能在上國中後演變成偏差行為、情緒控管障礙與親子衝突,甚至是成年以後的心理問題。

身為父母,要趁孩子還願意分享心情的小學階段,讀懂他們言行背後的訊息,幫助孩子處理自己也說不清的情緒問題,才能為將來的親子溝通打下良好基礎!

▎6大教養法則 × 32個心理關鍵字,先理解孩子才能管好孩子

上小學後的孩子,心思越加細膩複雜,借助心理學去理解、引導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書作者以數十年的心理諮商專業與自身的育兒經驗,分析5種小學生常見的心理與行為,並提出6大教養法則:

① 愛的法則➙建立孩子的自信與獨立人格
② 安慰法則➙培養心理韌性
③ 勇氣法則➙賦予正向力量
④ 真心法則➙讀懂孩子鬧脾氣的原由
⑤ 訓練法則➙下達具有說服力的指令
⑥ 共感法則➙與孩子累積深度的信任

在6大教養法則下,再針對小學階段的情緒反應與管教情境,給予32個從心理學出發的關鍵字。從了解心理學名詞開始,告訴你如何與孩子交心、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觀察並理解孩子的內心,進而採取最貼近心靈的管教方式,從容應對孩子的各種情緒與行為。

✧ 利用「自我表露」來安慰受傷的孩子
✧ 以「投射姿勢」、「重新陳述」能加強溝通說服力
✧ 理解「自我辯解」在親子關係中的殺傷力
✧ 善用「故障收音機話術」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
✧ 從「心理界線」探究孩子在空間與情緒上的需求
✧ 避免使用「部分增強效果」來管教上癮問題
✧ 使用「麥拉賓法則」開啟與孩子的融洽對話

▎正確傳達你的指令與感受,顧好自己與孩子的身心

本書以教養情境做分類,使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與大量舉例,分析小學孩童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以及教養方式對孩子心靈成長的影響。此外,作者也從心理學出發,主張父母應適度向孩子表達情緒。書中結合臨床與育兒經驗,娓娓道來父母該怎麼向孩子傳達自己的感受、需求與指令,創造親子雙贏的結果。

✦ 孩子用負面行為吸引父母注意時,冷處理是可行的嗎?
✦ 為什麼不應該將零用錢當成一種獎勵?
✦ 面對個性不同的孩子,教養原則應該一致嗎?
✦ 能否適度向孩子傳達父母的怒氣與失望?

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想法與反應,面對前所未見的情況,與其自行摸索管教方式、不確定是否造成「後遺症」,不妨跟著本書的心理法則,給予孩子正確的陪伴與引導,養出心靈健全、快樂生活的孩子!

【本書特色】
1. 用心理學神助攻,諮商心理師傳授小學生心理&教養對策
本書聚焦在小學階段的情緒教養與親子溝通,從心理學出發,網羅32個教養關鍵字,對應生活中常見的育兒情境。父母可按圖索驥,快速找到合適又有效的管教方式。

2. 打造互信互愛的親子關係,提早預防青春期風暴
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舉例與親身經驗,說明親子間微妙的心理關係。父母可從中汲取育兒知識,也能療癒自己的童年創傷,與孩子建立更穩固的關係。
  • 序言 當孩子還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時,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心?
  • Part 1 青春期來臨前,必須知道的孩子心理
    • 〔小學生心理01〕無精打采的孩子
    • 〔小學生心理02〕不擅長表達情緒的孩子
    • 〔小學生心理03〕無法讀懂他人情緒的孩子
    • 〔小學生心理04〕堅持己見的孩子
    • 〔小學生心理05〕反抗爭吵的孩子
  • Part 2 打開孩子心房,必須掌握的心理關鍵字
    • Chapter 1 愛的法則——讓孩子在恆常的關愛下長大
      • 01〔標籤效應〕以正面的形容詞呼喊孩子
      • 02〔接納〕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孩子
      • 03〔護持的環境〕只要當個夠好的媽媽
      • 04〔自我表露〕不是為了媽媽,而是為了孩子
      • 05〔投射姿勢〕以「SOFTEN」法則來溝通
      • 06〔心理韌性〕在成就導向的時代,父母可以做的事
    • Chapter 2 安慰法則——修復孩子受傷的自尊心
      • 07〔特質〕如何安慰發展緩慢的孩子
      • 08〔哀傷〕如何照顧經歷「失去」的孩子
      • 09〔重新陳述〕以對話取代敷衍的反應
      • 10〔接觸〕治癒孩子心靈的肌膚接觸
      • 11〔直接面對〕給在同儕關係中受傷的孩子
    • Chapter 3 勇氣法則——用積極的話語充實孩子的內在
      • 12〔固有價值〕如何面對總是愛比較的孩子
      • 13〔轉換思考〕如何引導孩子正面思考
      • 14〔循環因果關係〕需要保持沉默的時候
      • 15〔察覺〕不帶操控目的,發自內心的肯定
      • 16〔自我辯解〕不要再說「但是」與「可是」
    • Chapter 4 真心法則——找出孩子動不動就鬧脾氣的原因
      • 17〔故障收音機話術〕當孩子哭鬧吼叫時
      • 18〔反社會行動〕該對偷竊的孩子說些什麼
      • 19〔心理界線〕如何面對容易生氣又暴躁的孩子
      • 20〔自我分化〕當孩子想獨處的時候
      • 21〔該隱情結〕嫉妒弟弟的哥哥心理
    • Chapter 5 訓練法則——以正確且確實的話語說服孩子
      • 22〔獎勵〕零用錢不是教育孩子的籌碼
      • 23〔部分增強效果〕阻止孩子遊戲上癮的錯誤做法
      • 24〔三角關係〕釐清誰是提出問題的人
      • 25〔延宕滿足〕如何面對總是等不及的孩子
      • 26〔雙重束縛〕避免一句話包含兩個以上的意圖
      • 27〔一致性原則〕需要管教孩子的時候
      • 28〔左右腦對話法〕如何與個性不同的孩子溝通
    • Chapter 6 共感法則——用深度交流累積信任
      • 29〔共感〕深度同理孩子,不只是表面的理解
      • 30〔麥拉賓法則〕打開孩子心房的溝通
      • 31〔溝通〕能治癒傷口的家庭溝通
      • 32〔尊重〕如何提升孩子的責任感
  • 結語 父母的共感能打開孩子的心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