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東方與西方兵學家簡介暨思想的闡釋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64278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為八十年來,第一本公開討論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的著作。
◎美中兩國一旦爆發戰爭,大概半天的時間中國的海軍會被美國與亞太盟國全數殲滅?
◎作者認為由於軍事、經濟的風險以及可能導致政權的穩定性等原因,促使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可能對臺灣行使武力侵犯?

這是一本簡介東方與西方兵學家思想的書籍,作者特別強調了孫武、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 1712-86, 在位1740-86)與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並將內線作戰(interior lines of operation)與外線作戰(exterior lines of operation)的觀念做了詳細的闡釋。

內線作戰觀念始於18世紀的普魯士,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在七年戰爭(Seven Years’War, 1756-63)中使用的作戰方法,經約米尼(Jomini, (Antoine-Henri), baron de, 1779-1869)解釋賦予「內線作戰」的名稱。

在中國抗日戰爭爆發的第二年,民國27年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中對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做了詳細的論述,毛澤東《論持久戰》表達的是他對日抗戰的作戰構想,蔣介石並沒有採用他的觀念。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第二次內戰爆發,毛澤東就是用這個觀念擊敗了國民政府軍。

現在各國的高級將領對這個思想都應該非常熟悉,但從未有人著書發表。作者寫的這本書應該是自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後,將近八十年來第一本公開討論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的著作。作者並且在這本書中提出了「歐陸式內線作戰」與「大陸式內線作戰」的觀念,作者認為西元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羅斯,就是被俄羅斯以「大陸式內線作戰」給擊敗的。

這本書的第二個重點是在探討現階段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新冷戰」關係,作者認為中國現在已是世界第二大強權,亞太各國若是與中國單打獨鬥一定不是對手,必須與美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中國的威脅,而美國亦必須與亞太各國結盟才能形成一道圍堵的防線。

作者做了一個推演認為美國與中國一旦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會聯合第一島鏈的韓國、日本、菲律賓、澳洲、印度以及臺灣等構成一道防線來圍堵中國,並且將對馬海峽、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封鎖,將中國的300多艘軍艦圍困在第一島鏈以西的廣大海域。而盟國的海軍會疏泊到第一島鏈以東的海域以避免戰損,美國的軍艦則會停留在第二島鏈附近以避開中國長程導彈的襲擊。

作者認為這場戰爭發生的範圍是在中國東方的東海、南海等海域,是以無人機、導彈、反導彈、空軍與海軍為主的高科技戰爭,而高科技戰爭的特色是不會像陸戰一樣有所謂的持久戰,因此作者預測,戰爭一旦爆發大概半天的時間中國的海軍將會被全數殲滅,這還不包括因為海峽封鎖導致中國進出口的停頓而帶來的經濟損失。

因此作者得了一個結論,中共武力犯臺會導致與盟國的軍事衝突,這將使中國冒著極大的風險,包含軍事失利、經濟崩潰甚至於政權的解體,故作者認為在可預期的未來中國都不可能對臺灣行使武力侵犯。

作者並認為美國並不想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因為這對全世界的經濟影響非常之大,美國只想在軍事方面遏制中共的蠢動和他的蠶食策略,美國與中國真正的戰場在經濟,美國與西方盟國是想藉「去中國化」策略來拖垮中國的經濟。
  • 自序
  • 第一篇 緒論
    • 第一章 導論及「戰略」與「策略」觀念的區別與發展簡介
      • 第一節 導論
      • 第二節 「戰略」與「策略」觀念的區別
      • 第三節 戰略觀念的發展簡介
      • 第四節 西方企業界對戰略觀念的引用
      • 第五節 西方企業界策略管理觀念的發展
      • 第六節 企業策略管理「SWOT」模式的產生
    • 第二章 西方「戰略」觀念的產生
      • 第一節 戰略家、軍事思想家、政治家與政治思想家
      • 第二節 西方「戰略」觀念與「戰略」名詞的產生
  • 第二篇 西方戰略學家簡介
    • 第三章 啟蒙運動前的西方戰略家或軍事思想家
      • 第一節 馬基維里
      • 第二節 利希留樞機主教
      • 第三節 古斯塔夫二世
    • 第四章 啟蒙運動時期的戰略家與軍事思想家
      • 第一節 啟蒙運動對軍事作戰的影響
      • 第二節 啟蒙運動對軍事學術的影響
    • 第五章 腓特烈二世
      • 第一節 腓特烈二世面臨的政治與軍事環境
      • 第二節 腓特烈二世的七年戰爭及重要戰役
      • 第三節 腓特烈大帝的軍事思想:斜線式戰術
      • 第四節 腓特烈大帝的軍事思想:內線作戰
      • 第五節 腓特烈大帝作戰觀念的闡釋
      • 第六節 對腓特烈大帝的評價
    • 第六章 拿破崙
      • 第一節 拿破崙崛起的時代背景
      • 第二節 拿破崙時期大事記(1792-1815)
      • 第三節 拿破崙成功原因分析
      • 第四節 拿破崙失敗原因分析
      • 第五節 結論
    • 第七章 約米尼與克勞塞維茨
      • 第一節 約米尼
      • 第二節 克勞塞維茨
    • 第八章 工業革命及科技發展對戰爭型態的影響
      • 第一節 工業革命的發展成果與其影響
      • 第二節 工業革命的發展對軍事作戰的影響
    • 第九章 工業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戰略家或政治家
      • 第一節 俾斯麥
      • 第二節 毛奇
      • 第三節 史里芬
      • 第四節 魯登道夫
      • 第五節 馬漢
      • 第六節 杜黑
      • 第七節 富勒
      • 第八節 李德哈特
    •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略學術的研究趨勢與實施
      • 第一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略學術研究的趨勢
      • 第二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核子戰略家與機構
  • 第三篇 中國兵學家簡介
    •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學術的豐收時期:春秋戰國時代
      • 第一節 春秋戰國時代
      • 第二節 春秋戰果的學術發展概況
      • 第三節 中國兵學的精華以及重要的兵學家
    • 第十二章 孫武及《孫子》簡介
      • 第一節 孫武簡介
      • 第二節 《孫子》兵法內容簡介
    • 第十三章 吳起及《吳子》簡介
      • 第一節 吳起簡介
      • 第二節 兵書《吳子》簡介
    • 第十四章 太公望呂尚與《六韜》簡介
      • 第一節 太公望呂尚簡介
      • 第二節 《六韜》簡介
    • 第十五章 司馬穰苴與《司馬法》簡介
      • 第一節 司馬穰苴簡介
      • 第二節 兵書《司馬法》簡介
    • 第十六章 張良與《三略》簡介
      • 第一節 張良簡介
      • 第二節 兵書《三略》簡介
    • 第十七章 尉繚子與《尉繚子》簡介
      • 第一節 尉繚子簡介
      • 第二節 兵書《尉繚子》簡介
    • 第十八章 李靖與《李靖問對》簡介
      • 第一節 李靖簡介
      • 第二節 兵書《李靖問對》簡介
    • 第十九章 毛澤東軍事思想簡介
      • 第一節 毛澤東生平簡介
      • 第二節 毛澤東軍事思想簡介
      • 第三節 毛澤東《論持久戰》簡介
      • 第四節 毛澤東「十大軍事原則」簡介
      • 第五節 國共內戰國軍失敗中共建政與毛澤東的逝世
      • 第六節 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的歸納
      • 第七節 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總評
  • 第四篇 軍事思想的闡釋與總結
    • 第二十章 謀略觀念在策略管理上的運用
      • 第一節 軍事作戰上的可行謀略觀念
      • 第二節 策略觀念在軍事部門的運用
      • 第三節 策略管理運用的原則
      • 第四節 策略管理觀念在國家戰略上的運用
      • 第五節 國際情境競爭態勢分析與因應策略
      • 第六節 總結
    • 第二十一章 對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觀念的闡釋
      • 第一節 腓特烈二世內線作戰觀念的適用性
      • 第二節 腓特烈二世內線作戰觀念的推廣:大陸式內線作戰
      • 第三節 軍事思想通則的形成
      • 第四節 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觀念的運用
      • 第五節 內線作戰在現代戰爭的適用性
      • 第六節 高科技武器作戰對軍事思想的影響
    • 第二十二章 對現階段美國與中國互動之我見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與措施
      • 第三節 美國與蘇聯的第一次冷戰
      • 第四節 中國崛起的過程
      • 第五節 美國對中國進行第二次冷戰的開始
      • 第六節 美國對中共的冷戰措施:政治戰略
      • 第七節 美國對中國的冷戰措施:經濟戰略
      • 第八節 美國對中國的冷戰措施:軍事戰略
      • 第九節 第一島鏈中國內海作戰必須考慮經濟因素與結論
      • 第十節 本章 總結
    • 第二十三章 東西方戰略觀念的比較
      • 第一節 地理位置對國防思想的影響
      • 第二節 中國與西方國家軍事思想的差異
    • 第二十四章 政治思想與軍事思想的重要性與總結
      • 第一節 本書政治思想家與軍事思想家的表列
      • 第二節 政治思想與軍事思想的重要性
      • 第三節 軍事思想的總結
      • 第四節 總結:從戰略觀點看中國未來的可能發展
  • 參考資料
  • 作者簡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