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臺北市傳統音樂表演藝術「鼓亭」源自大稻埕陳金來家族世代家傳事業,並與常民生命禮俗、歲時節慶,尤其與大臺北人文風俗甚至傳統音樂歷史緊密相依,形成極具獨特性的無形文化資產類別。
臺北市文化局擘畫出版「傳統藝術系列」叢書中的《大稻埕鼓亭吹:陳金來家族的音樂事業》係委由臺南藝術大學范揚坤、高嘉穗、陳美蓁等組成研究團隊,歷時約三年完成研究與出版。全書由范揚坤撰述,內容除整理陳金來藝師個人音樂生命史,呼應藝師於二〇一〇年登錄為臺北市鼓亭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代表性,作者更以宏觀的歷史觀點,書寫延伸擴及至陳金來藝師傳承之鼓亭家業的歷史整體,發展過程中部分亦與臺北共樂軒有密切互動。
全書所涉歷史縱深逾近百年、綿延橫跨多樣樂種、劇種及陳金來家族各世代的樂人傳統,形成涵蓋樂類、樂人、家族音樂發展史、區域音樂發展史等多重歷史網絡。
臺北市文化局擘畫出版「傳統藝術系列」叢書中的《大稻埕鼓亭吹:陳金來家族的音樂事業》係委由臺南藝術大學范揚坤、高嘉穗、陳美蓁等組成研究團隊,歷時約三年完成研究與出版。全書由范揚坤撰述,內容除整理陳金來藝師個人音樂生命史,呼應藝師於二〇一〇年登錄為臺北市鼓亭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代表性,作者更以宏觀的歷史觀點,書寫延伸擴及至陳金來藝師傳承之鼓亭家業的歷史整體,發展過程中部分亦與臺北共樂軒有密切互動。
全書所涉歷史縱深逾近百年、綿延橫跨多樣樂種、劇種及陳金來家族各世代的樂人傳統,形成涵蓋樂類、樂人、家族音樂發展史、區域音樂發展史等多重歷史網絡。
- 局序/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推薦序/林茂賢
- 推薦序/游素凰
- 推薦序/潘汝端
- 推薦序/謝宗榮
- 作者序/范揚坤
-
樂人家族的煉成
-
楔子
-
陳槌、陳世的養子陳財(一九○九~一九六五)
-
入共樂軒學子弟(一九二二~)
-
大稻埕少年與中國少女的婚姻
-
-
家族演藝事業的初貌
-
音樂職人事業的起點(一九三一~)
-
「新福軒」往事
-
-
在電臺裡的放送與錄音
-
陳財參與的臺灣音樂放送(一九三一~一九四三)
-
陳財參與的「同志音樂會」(一九三六~一九四三)
-
黑澤錄音(一九四三)
-
戰時體制下的傳統樂人
-
-
父業子承的腳蹤
-
廣播電臺演出工作的恢復(一九四五~)
-
戰後家族事業(一九四五~)
-
跟著「大頭鼓亭」(一九四六~)出門
-
「鼓樂工會」(一九五○~)
-
職業戲班的同業組織
-
「鼓吹會」與「王爺會」
-
陳財的「也是好」起班(一九五一)
-
出門演戲(一九六○~一九八○)
-
陳金來的「金來也是好」
-
陳家「大頭鼓亭」的競爭者
-
大頭與金龍、金來的父子鼓亭唱片(一九六七)
-
-
金來世代的開啟
-
陳金來與吳瑞雲結婚(一九六二)
-
共樂軒館前出發的相親事件(一九五八)
-
婚前擾流
-
-
章厝街到安西街
-
章厝街舊事一二
-
延登里往事
-
章厝街上的新家
-
「章厝街霞海城隍」與「帝君會」
-
安西街上的「大頭金來鼓亭」的遷移史
-
-
「大頭金來鼓亭」世代的發展
-
大頭金來鼓亭的樂陣派遣
-
什音、電子琴「中西樂」與天帆清音
-
吳瑞雲特色的「天帆清音」
-
靈活自由的音樂陣頭文化
-
潮州鑼鼓與大班鑼鼓(二〇一一)
-
陳德星堂祭祖的三獻禮樂生(二〇二一)
-
-
「鼓亭」的文化記憶與層積
-
「鼓亭」的造型與門面
-
「鼓亭店」業者的民俗視野
-
鼓亭店的樂工與後人
-
家族與釋壇後場的工作
-
鼓亭吹班「南的」音樂傳統
-
「鼓亭店」與「樂隊店」的異業結合
-
-
陳金來的鼓亭家業與職人精神
-
鼓亭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二〇一〇~)
-
陳金來的鼓亭家族系譜
-
鼓亭吹職人的家族世代容顏
-
- 參考書目
- 陳金來(大頭金來鼓亭)家族年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