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無量壽經》所說的無量壽,即是諸人的自性法身。自性法身,不生不滅,永恆常在,故名無量壽。法藏比丘,即是諸人的始覺。無量壽佛,即是諸人的本覺。始覺歸向本覺,即是法藏歸向自性。《新譯無量壽經》一書,遵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一宗旨,詳細地闡釋了《無量壽經》的深層含義。
作者簡介
蘇樹華,一九六一年生。一九九三年,隨元音老人修習心中心密法,得見三世諸佛、歷代祖師的根本大義。二000年之後,遵照元音老人的囑咐,傳授心中心法,及各種方便法門,引導有緣學人,證悟自心實相。二00三年,於南京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佛學。現任職於曲阜師範大學,著有《中國佛學各宗要義》、《洪州禪》、《新譯釋禪波羅蜜》、《中韓禪學》、《中國宗教與人生修養》、《明心見性》等十餘部專著。
作者簡介
蘇樹華,一九六一年生。一九九三年,隨元音老人修習心中心密法,得見三世諸佛、歷代祖師的根本大義。二000年之後,遵照元音老人的囑咐,傳授心中心法,及各種方便法門,引導有緣學人,證悟自心實相。二00三年,於南京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佛學。現任職於曲阜師範大學,著有《中國佛學各宗要義》、《洪州禪》、《新譯釋禪波羅蜜》、《中韓禪學》、《中國宗教與人生修養》、《明心見性》等十餘部專著。
- 前 言
- 導 讀
-
卷 上
-
心心相印,具足莊嚴
-
八相成道,佛佛如是
-
見者是誰?問者是誰?
-
錯過無量,得遇現在
-
參究大乘,精進修行
-
法藏比丘,四十八願
-
一、國無惡道願
-
二、不更惡道願
-
三、身悉金色願
-
四、形色相同願
-
五、宿命智通願
-
六、天眼普見願
-
七、天耳普聞願
-
八、他心悉知願
-
九、神足無礙願
-
十、不貪計身願
-
十一、住定證滅願
-
十二、光明無量願
-
十三、壽命無量願
-
十四、聲聞無數願
-
十五、壽命無量願
-
十六、不聞惡名願
-
十七、諸佛稱歎願
-
十八、至心往生願
-
十九、臨終現前願
-
二十、欲生果遂願
-
二十一、三十二相願
-
二十二、一生補處願
-
二十三、供養諸佛願
-
二十四、供具隨意願
-
二十五、演說妙智願
-
二十六、那羅延身願
-
二十七、一切嚴淨願
-
二十八、道樹高顯願
-
二十九、誦經得慧願
-
三十、慧辯無限願
-
三十一、照見十方願
-
三十二、寶香妙嚴願
-
三十三、蒙光柔軟願
-
三十四、聞名得忍願
-
三十五、脫離女身願
-
三十六、常修梵行願
-
三十七、天人致敬願
-
三十八、衣服隨念願
-
三十九、樂如漏盡願
-
四十、樹中現剎願
-
四十一、諸根無缺願
-
四十二、清淨解脫願
-
四十三、聞名得福願
-
四十四、修行具德願
-
四十五、普等三昧願
-
四十六、隨願聞法願
-
四十七、聞名不退願
-
四十八、得三法忍願
-
-
以偈贊頌,四十八願
-
如是修行,如是成就
-
娑婆極樂,相距多遠?
-
成佛幾時,國土情形
-
一切眾生,依何而住
-
無量壽佛,最尊第一
-
聞佛正見,一心回歸
-
光壽無量,說之不盡
-
聲聞菩薩,其數難量
-
七寶諸樹,周滿世界
-
寶樹妙音,聞者得度
-
大音希聲,十方第一
-
彼佛國土,衣食莊嚴
-
自性妙德,唯證乃知
-
無量眾寶,隨念而至
-
-
卷 下
-
彼國眾生,悉住正定
-
修諸功德,上輩往生
-
修半功德,中輩往生
-
不修功德,下輩往生
-
十方贊歎,菩薩往詣
-
彼國菩薩,功德莊嚴
-
自性放光,佛說妙法
-
生彼佛國,無量功德
-
凡夫逐相,不求出離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一世修行,往生彼國
-
解脫五惡,證得涅槃
-
彌勒領眾,回歸淨土
-
合掌禮佛,彼佛即現
-
彼國人民,胎生化生
-
一切菩薩,皆生彼國
-
得聞此經,皆可得度
-
說是經已,皆大歡喜
-
- 跋
- 版權宣告
- 封 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