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特點
深入作家常居生活,收錄生活、旅遊照片數禎,文圖對照更富趣味。
內容簡介
種樹看貓聽麻雀,是日常
寫字睡覺走天涯,是療傷
一隻麻雀可以解放淚水,一棵樹足夠成為生活的宇宙軸心,一場旅行能認清自己的身分。鍾怡雯逃離只有夏季的熱帶雨林國度,來到四季分明的臺灣紮根生活,彷彿「兩處皆我家」,但又「皆是異鄉客」,這身分猶如黃昏介與白天與黑夜般難以劃分。然而,遭逢母親在遠方離喪變故,日常生活軌道突陷灰色地帶,透過書寫療傷,她跳脫過去,真誠面對難以釐清的身分認同。
本書以尋常生活記事、思母心情的兩地書做為開端,其後藉著遠遊,展開三地對照。看樹令她安穩彷彿腳下生根,貓兒伏枝午睡,麻雀啁啾,鄰人送菜,隔壁卡啦OK深夜高唱,這是她中壢的家,黃昏的來臨浮起過往她與母親同煲電話景象,放假的端午節遙念已無人能做的粽香滋味,夜晚躡腳來臨的夢總使她想起預示母親死亡的預告夢。當平凡的家居已無法讓她安睡、渴望自由的慾望無法壓抑,她選擇將自己丟到世界的另一個角落,他方、中壢、油棕園的三方連線於是開啟,異鄉與在地的對照快速轉換,使她有另一層的體認。
還有更多的生死體悟,當時間和風景從身邊流過,無預警的告別,從時光縫隙裡掃出的塵埃與無數插曲,都在考驗著對生命的忍耐與妥協。
深入作家常居生活,收錄生活、旅遊照片數禎,文圖對照更富趣味。
內容簡介
種樹看貓聽麻雀,是日常
寫字睡覺走天涯,是療傷
一隻麻雀可以解放淚水,一棵樹足夠成為生活的宇宙軸心,一場旅行能認清自己的身分。鍾怡雯逃離只有夏季的熱帶雨林國度,來到四季分明的臺灣紮根生活,彷彿「兩處皆我家」,但又「皆是異鄉客」,這身分猶如黃昏介與白天與黑夜般難以劃分。然而,遭逢母親在遠方離喪變故,日常生活軌道突陷灰色地帶,透過書寫療傷,她跳脫過去,真誠面對難以釐清的身分認同。
本書以尋常生活記事、思母心情的兩地書做為開端,其後藉著遠遊,展開三地對照。看樹令她安穩彷彿腳下生根,貓兒伏枝午睡,麻雀啁啾,鄰人送菜,隔壁卡啦OK深夜高唱,這是她中壢的家,黃昏的來臨浮起過往她與母親同煲電話景象,放假的端午節遙念已無人能做的粽香滋味,夜晚躡腳來臨的夢總使她想起預示母親死亡的預告夢。當平凡的家居已無法讓她安睡、渴望自由的慾望無法壓抑,她選擇將自己丟到世界的另一個角落,他方、中壢、油棕園的三方連線於是開啟,異鄉與在地的對照快速轉換,使她有另一層的體認。
還有更多的生死體悟,當時間和風景從身邊流過,無預警的告別,從時光縫隙裡掃出的塵埃與無數插曲,都在考驗著對生命的忍耐與妥協。
- 封面
- 白手起家(自序)
-
輯一:看樹
-
看樹
-
麻雀樹,與夢
-
晚安,我的家
-
夏的序幕
-
從榴槤到臭豆
-
時光的縫隙
-
近黃昏
-
我要為你歌唱
-
昨夜你進入我的夢境
-
儀式,就是儀式
-
當秋光越過邊界
-
-
輯二:塵埃
-
破夢而入
-
夜色漸涼
-
跟過敏一樣麻煩
-
地鐵與黑麵包
-
伊斯坦堡的呼愁
-
紗麗上的塵埃
-
單純記事
-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