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王小棣(導演.「植劇場」總監)
陳玉峰(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專文推薦
胡台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所長)
劉克襄(作家)一致肯定
從第一天認識陳月霞和她的尪陳玉峰,就在心裡恭奉他們為我的嚴師了。嚴,不是他們的道貌或教學,而是他們實踐自己生命信念的恭謹、勤奮和執著,是帶你上山你氣喘如牛時他們面不改色的指樹指花如數家珍,是他們家居生活讓落葉四散的沉靜和儉約,他們的田野功課從自然生態做到民間信仰,永遠那麼好奇、熱情、絲毫不苟並且鉅細靡遺、不吝分享。——王小棣
如果你的足跡只停留在台灣平地,那麼你只踩過台灣的腳;如果你上到像阿里山那樣高度的山區,你只摸到台灣的腰;必須上到海拔三千公尺的台灣屋頂,你才終於看見台灣的臉。
──陳月霞
劉克襄說:「台灣只有一座山,足以展現這座島的完整風華……此山無二,陳月霞生長於斯。」有著特殊的阿里山氣味,身為阿里山人的攝影家陳月霞,從小便獨自深入山林,沉醉在大自然,長大後更走訪采采鄉野,鑽研學術研究與書籍資料。長年累積的經歷成為生命的養分,促使她遇見或發現動植物獨特的一面,撰寫生態文章時情感飽滿真摯,搭配穿山越嶺捕捉到的珍貴照片,融合成精采豐厚的《大地的掌紋》。
〈大地的掌紋〉描繪一場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透過陽光欣賞葉子展現的不同景致,也認識綠葉的光合作用如何賦予萬物生機,更透過相機,發覺葉脈在鏡頭下交織出美麗的圖案,這些圖案是孕育萬物的大地掌紋。〈南一段絮語〉敘述作者由南部橫貫公路進入,展開八至十天的縱走,歷經徹夜未眠、生命垂危的山神試煉,迎接她的是慶賀重生的璀璨煙火……〈雪國之春〉中,她的足跡從知床半島到大雪山國家公園,在大地的懷抱找到休憩的空間,而世界行進的速度如此迅疾,人們能不能稍作停歇,讓自己喘息,也讓土地休息?還有〈蛇王與我〉,她踏入魯凱族禁區「小鬼湖」,伴隨著百步蛇王迎娶魯凱少女的傳說,雨霧氤氳的氣氛如此魅惑人心,讓她的每一步都像要走向蛇王般迷失方向……
陳月霞以適合親子共讀的筆觸,引領我們尋訪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在這些走遍深山野豁的真實描述背後,我們看到參雜多元文化面貌的自然神髓,以及傳奇的原住民故事,帶領我們從「心」認識山林、動植物與原民文化。我們也許不能登上三千公尺的高度看見台灣,但透過作者快門按下的經典影像、道盡山川風物的文字,我們預覽了書中景物,摸熟它們的習性,可以重新挖掘台灣的面貌,找到一種嶄新的看待和應對世界的態度與方式。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深情描繪自然、環保的書,精彩的文字和圖片,在在貼近我們共同生活的台灣這片土地。
陳玉峰(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專文推薦
胡台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所長)
劉克襄(作家)一致肯定
從第一天認識陳月霞和她的尪陳玉峰,就在心裡恭奉他們為我的嚴師了。嚴,不是他們的道貌或教學,而是他們實踐自己生命信念的恭謹、勤奮和執著,是帶你上山你氣喘如牛時他們面不改色的指樹指花如數家珍,是他們家居生活讓落葉四散的沉靜和儉約,他們的田野功課從自然生態做到民間信仰,永遠那麼好奇、熱情、絲毫不苟並且鉅細靡遺、不吝分享。——王小棣
如果你的足跡只停留在台灣平地,那麼你只踩過台灣的腳;如果你上到像阿里山那樣高度的山區,你只摸到台灣的腰;必須上到海拔三千公尺的台灣屋頂,你才終於看見台灣的臉。
──陳月霞
劉克襄說:「台灣只有一座山,足以展現這座島的完整風華……此山無二,陳月霞生長於斯。」有著特殊的阿里山氣味,身為阿里山人的攝影家陳月霞,從小便獨自深入山林,沉醉在大自然,長大後更走訪采采鄉野,鑽研學術研究與書籍資料。長年累積的經歷成為生命的養分,促使她遇見或發現動植物獨特的一面,撰寫生態文章時情感飽滿真摯,搭配穿山越嶺捕捉到的珍貴照片,融合成精采豐厚的《大地的掌紋》。
〈大地的掌紋〉描繪一場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透過陽光欣賞葉子展現的不同景致,也認識綠葉的光合作用如何賦予萬物生機,更透過相機,發覺葉脈在鏡頭下交織出美麗的圖案,這些圖案是孕育萬物的大地掌紋。〈南一段絮語〉敘述作者由南部橫貫公路進入,展開八至十天的縱走,歷經徹夜未眠、生命垂危的山神試煉,迎接她的是慶賀重生的璀璨煙火……〈雪國之春〉中,她的足跡從知床半島到大雪山國家公園,在大地的懷抱找到休憩的空間,而世界行進的速度如此迅疾,人們能不能稍作停歇,讓自己喘息,也讓土地休息?還有〈蛇王與我〉,她踏入魯凱族禁區「小鬼湖」,伴隨著百步蛇王迎娶魯凱少女的傳說,雨霧氤氳的氣氛如此魅惑人心,讓她的每一步都像要走向蛇王般迷失方向……
陳月霞以適合親子共讀的筆觸,引領我們尋訪人文歷史與生態環境,在這些走遍深山野豁的真實描述背後,我們看到參雜多元文化面貌的自然神髓,以及傳奇的原住民故事,帶領我們從「心」認識山林、動植物與原民文化。我們也許不能登上三千公尺的高度看見台灣,但透過作者快門按下的經典影像、道盡山川風物的文字,我們預覽了書中景物,摸熟它們的習性,可以重新挖掘台灣的面貌,找到一種嶄新的看待和應對世界的態度與方式。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深情描繪自然、環保的書,精彩的文字和圖片,在在貼近我們共同生活的台灣這片土地。
- 封面
- 推薦序 上了一堂自然課
- 推薦序 將自然寫成生活的平常
-
卷一 自然的夢
-
南一段絮語
-
貼近地球心臟
-
雪國之春
-
崖薑蕨
-
菅芒花少有春天
-
植物社會的性別
-
大地的掌紋
-
台灣五月杜鵑花
-
玉山圓柏的社會
-
自然的夢
-
春來了
-
夢,在台中
-
美妙的孤獨
-
土地的老樹
-
自然‧環保‧垃圾
-
落葉歸土
-
-
卷二 愛戀排灣笛
-
來去小鬼湖
-
蛇王與我
-
原舞者與矮人祭歌
-
愛戀排灣笛——台灣最哀思的笛聲
-
濁水溪行腳
-
日月潭記事
-
-
卷三 狗臉的歲月
-
植物戀
-
大地的生機——《新世紀農耕》
-
社區行道樹
-
楓也瘋狂
-
自然的心——東海午後
-
玉蘭花
-
觀景窗外
-
鸚鵡
-
吊床上的鳥巢
-
一隻老鼠在我家
-
一隻講河洛話的外省貓
-
狗臉的歲月
-
馬陸與蜈蚣
-
蝶影
-
白粉蝶影
-
蝶記
-
喋喋不休
-
老虎吃素
-
- 跋 斷髮重生
- 版權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