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戰後台灣現代詩風景:雙重構造的精神史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50244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李敏勇以台灣戰後一九四九年現代詩發展為主軸,並依「跨越海峽的世代」和「跨越語言的世代」區分,逐篇探討二十位詩人,從其生平遭遇,對其詩作的影響,介紹詩作特色和差異等。

李敏勇不只寫詩,也寫評論,依據陳千武在《華麗島詩集》後記中,提出戰後台灣詩的根球可分為二個源流的看法為基礎,探尋「跨越海峽的世代」和「跨越語言的世代」的二十位詩人。「跨越海峽的世代」是指一九四九年隨國民黨撤退來台,離鄉背井的詩人,有自詡從中國帶來現代詩火種的紀弦、隱遁脫逸於現實的周夢蝶、楊喚、羅門、貼近生命、生活的向明等。接續是「跨越語言的世代」則指從精熟的日本語轉而中文的詩人們,他們跨越了語言的轉換,都有長短不一的創作空白期,如巫永福、陳千武、林亨泰等。
他企圖用更高的視野俯瞰戰後台灣詩的風景,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思索這二個世代所面臨困境與考驗,綜覽詩人生平與其詩作,尋找出詩人藏在詩中對時代的反思與批判,從中反思,提出獨特論點。他從巴布‧狄倫談到余光中的〈在冷戰的時代〉、〈敲打樂〉,追索余光中詩風的轉變,還有瘂弦如何以一冊詩集奠定詩人地位,洛夫如何從民族詩型,超現實主義到純粹經驗的轉變。他也以火冰土木,比喻陳千武、詹冰、錦連、林亨泰四種不同的詩風,深入探討這些跨過語言困頓、二二八傷痛的詩人們,如何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詩作,更進一步將相近似的詩人互相比較,如以佛禪入詩的周夢蝶和以童話入詩的楊喚,以生死抒情差異來對比陳秀喜和杜潘芳格。
李敏勇的評論不艱澀,以行雲流水般的文字,回到詩的美學,領略戰後台灣現代詩的風景,看見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從中國而來球根和台灣本土球根,在政治的限制、文化的壓抑下,如何開出現代詩的花朵。
  • 封面
  • 〔序說〕雙重構造的精神史
  • 上卷 跨越海峽的詩人
    • 01 歷史之海的落日,蒼茫之夜的靈魂
    • 02 不談政治,也充實呀!
    • 03 在流亡中流亡,在孤峯頂上築夢
    • 04 在靜靜落下來的夜色中,發出聲音的黑水晶
    • 05 從巴布.狄倫談到余光中
    • 06 從新民族詩型,超現實主義到純粹經驗
    • 07 現實世界的夢騎士,藝術塔樓的流浪人
    • 08 不向星空尋夢,在大地植根入世
    • 09 紀念詩人商禽以及一些隨想
    • 10 在美麗島留下有甜味的詩風景
    • 11 胡琴、嗩吶、柳笛加一些大提琴的鳴音
    • 12 美麗的錯誤;啟蒙的路程
  • 下卷 跨越語言的詩人
    • 13 有父親香味的詩的泥土,有母親香味的詩的泥土
    • 14 耕作了苦的人生,生產了愛的詩句
    • 15 綠血球在美的自然奔跑,紅血球在愛的人間奔跑
    • 16 密林啊,把快樂告訴我;密林啊,把愁悶告訴我
    • 17 經歷淚水溶化的風景的乾燥之眼
    • 18 夢想著或許有這麼一天而燃起希望之星火
    • 19 懷抱著也許一首詩能傾倒地球的心
    • 20 悲情之繭,封閉在心裡靜靜的吶喊
  • 〔附篇〕在我們的土地上,在我們的時代裡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