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思想的裙角:臺灣現代女詩人的自我銘刻與時空書寫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012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臺灣女詩人筆下的「小」敘事,呈現什麼樣的風景?
女性如何從自己的生命經驗汲取創作的靈光?
又或是如何從現實生活的角色中抽離,藉由詩的文字讓想像奔馳,讓靈魂自由地飛翔?

才是三月,已綠得夠深了
那是我思想的裙角
(她從鎖住的禁園裏逃出來)
被揚掛在多枝節的樹椏上……
──林泠,〈「一九五六」序曲〉

本書探討臺灣八位女詩人──胡品清、林泠、朵思、敻虹、蓉子、陳秀喜、杜潘芳格以及羅英──在現代詩學上的整體成就,深入閱讀女詩人的心靈,揭示她們觀看世界的方法,以及穿梭在現實與夢幻、生與死之間的祕密話語。
20世紀80年代以來,臺灣學術界運用女性主義進行文學批評的風氣大為興盛,形成重新解讀女作家、建構女性文學史,甚至重建文學史的意識與挑戰。本書便是針對這股潮流的回應與突破,以自我形象、時空意識和生死書寫為三大主軸,一方面挖掘女詩人的女性自我,另方面則從詩學主題立論,以此肯定女性詩學的多維向度,並凸顯女詩人的個別成就。
書名「思想的裙角」係引自女詩人林泠的詩句。正如林泠的提示,當風吹動「思想的裙角」,我們如何解讀揚掛在枝頭的重重綠意,以及那「多枝節」的象徵?
透過本書細密的剖析,讀者應可窺知,無論是胡品清的唯愛唯美、林泠的遨遊不羈、朵思的恬靜安然、敻虹的明心悟道、蓉子的理性寧靜、陳秀喜的堅毅厚實、杜潘芳格的寬容敏銳或是羅英的冷靜透澈,都是每一位女詩人在身兼女性與詩人的雙重身分下,磨合生活與創作而刻下的風格印記。她們在詩學上的成就,為臺灣現代詩史拓展出更豐富的視野。

1962年生於臺灣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國語日報社《古今文選》特約主編、臺大藝文中心主任、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訪問教授;現為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及中國文學系合聘教授,兼任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專長為民俗學、臺灣民間文學、臺灣文學、現代詩。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臺大現代詩獎、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北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詩歌藝術創作獎等。
著有學術專書《20世紀文學名家大賞──徐志摩》、《現代詩新版圖》、《臺灣民間文學女性視角論》、《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牛郎織女研究》等,以及詩集《合婚》、《預約的幸福》、《洪淑苓短詩選》,散文集《深情記事》、《傅鐘下的歌唱》、《扛一棵樹回家》、《誰寵我,像十七歲的女生》。

  • 自 序
  • 緒 論
    • 一、從議題、集體研究到女詩人個別研究
    • 二、女詩人的女性意識及其呈現
      • (一)由女性經驗中覺醒與承擔
      • (二)重塑理想的女性形象
    • 三、女詩人的創作主題與本書各章旨趣
  • 第一章  另一種夏娃—胡品清詩中的自我形象
    • 一、胡品清的自我觀與女性觀
    • 二、胡品清詩中的自我形象
      • (一)鏡中水仙
      • (二)童話公主
      • (三)向光柔韌的芳草
      • (四)特殊的女性人物典型
    • 三、胡品清自我形象的演進與評議
      • (一)1980年代的轉折
      • (二)女性認同
      • (三)女詩人與書寫的堅持
      • (四)評議
    • 四、結語
  • 第二章 不繫之舟—林泠詩中的異國想像與女性意識
    • 一、「少女林泠」的印象
    • 二、林泠詩中的異國想像
      • (一)異國情境的迷與悟:流浪之路與賭城之夜
      • (二)異國風情的玄想與啟思:西班牙與荷蘭
      • (三)夢想中的南方
    • 三、林泠詩中的女性意識與詩人身分
      • (一)逐漸明朗的女性意識
      • (二)以「詩人」的身分立足
    • 四、結語
  • 第三章  一株傾斜的櫻樹—朵思詩中的自我追尋及女性審美經驗
    • 一、朵思的創作意識與女性意識
      • (一)創作意識的確立
      • (二)女性意識的開展
    • 二、朵思詩歌中的聽覺意象及女性審美經驗
      • (一)聽覺意象及其審美歷程
      • (二)雙聲陳述與女性詩歌美學
    • 三、朵思詩歌中的身體書寫及女性審美經驗
      • (一)由觸覺建構身體美學
      • (二)以「女人」建構女性主體與欲望
    • 四、朵思詩歌中的自我形象及其美學
      • (一)自我的追尋與女性審美意象
      • (二)花樹意象與女性自我
    • 五、結語
  • 第四章  詩心.佛心.童心—敻虹的創作歷程及其心靈模式
    • 一、作品分期及相關問題
    • 二、詩心:緣情唯美
      • (一)顏色與意象
      • (二)悲劇感與崇高感
    • 三、佛心:以空為美
      • (一)理性中年的人生觀
      • (二)以空為美的參悟
      • (三)頌佛詩的形式與意境
    • 四、童心:慈愛為美
      • (一)萬物有情,慈愛護生
      • (二)以佛理注入童詩
    • 五、心心相印‧火焰紅蓮
      • (一)早期作品的宗教情操
      • (二)火焰化紅蓮的體悟
    • 六、結語
  • 第五章  時間的旋律—蓉子詩時間觀的類型與深層解讀
    • 一、論時間
    • 二、蓉子夏季詩的觀照
      • (一)蓉子夏季詩與原型象徵
      • (二)蓉子夏季詩的時間意識與美感
    • 三、蓉子都市詩的時間觀
      • (一)都市詩與存在的焦慮
      • (二)都市詩與女性時間觀
    • 四、蓉子山水詩的時間觀
      • (一)時間動靜變化的觀照
      • (二)時間寂靜超越的體驗
    • 五、蓉子詩對「時間」的整體透視
      • (一)惜時進取的人生觀
      • (二)對「時間」的本質透視
    • 六、結語
  • 第六章  家‧笠園‧臺灣—陳秀喜詩中的空間文本與身分認同
    • 一、「家」的空間經驗與女性角色認同
      • (一)娘家女兒/夫家妻媳的空間轉變與角色體認
      • (二)守家/離家的空間形式與母親角色的體認
    • 二、「笠園」的空間文化與女詩人的自我認同
      • (一)「聖地」、田園與花園
      • (二)女詩人的「詩樂園」
    • 三、「臺灣」的鄉土空間與「臺灣人」的身分認同
      • (一)中國/臺灣的國族認同
      • (二)臺灣的鄉土場景與鄉土認同
    • 四、結語
  • 第七章  日常的興味—杜潘芳格詩中的生活美學
    • 一、虔誠的信仰
    • 二、通達的生死觀
      • (一)藉親人之死表達「死即重生」的觀念
      • (二)在柴米油鹽中提煉死與生的滋味
    • 三、理性與感性並俱的生活體驗
      • (一)對民俗節日的冷靜觀察
      • (二)對本土風物、氣候的巧妙體會與運用
      • (三)對自然萬物的賞愛與啟悟
    • 四、奉獻與珍愛的倫理親情
    • 五、結語
  • 第八章  雪的假想—羅英詩中的死亡世界
    • 一、論死亡及其審美意義
    • 二、羅英的死亡觀
    • 三、羅英詩中死亡的想像與演出
    • 四、羅英詩中的荒原情境與死亡之美
      • (一)荒原與廢墟:如死亡般的衰頹之美
      • (二)以雪色、雨等意象烘托死亡的純美
    • 五、羅英詩中死亡的變形與偽裝
      • (一)鳥:穿梭死與生的使者
      • (二)夜、月、睡眠、夢境:死亡的潛意識與偽裝
    • 六、羅英詩中存在與死亡的荒謬感
    • 七、結語
  • 結 論
  • 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