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金融時報》2022年最佳經濟類選書
「下一個中國」VS.「美國夢」
台灣在其中會是棋子還是棄子?!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中國夢」發乎一種民族復興的情愫,懷著2049年前成為世界強國的宏願。在美國眼裡,這更像是一種威脅,直迫美國自二戰後以來世界霸主和繁榮大國的地位,因為「霸權從不輕易讓位!」
而在中國眼裡,偉大命運的途上不必引戰,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在瞭解美中兩國權力的二元性時,必須認真看待歷史先例,比如修昔底德陷阱。雖然擁有毀滅性核武器排除了全面軍事衝突的可能,但兩國無法對其坐視不理,尤其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局勢持續緊張,更不用說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扮演的角色。這些摩擦凸顯意外火花可能誘發大型軍事衝突的現實風險。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曾說,若新一輪冷戰是一座峰頂,中美兩國已於「山麓」待發。不難預見,過去相互依附的關係,現已進入危險地帶,激化為不斷升級的衝突。在短短四年間,美中進入了一場貿易戰、科技戰和新冷戰。世界上兩個最強大國家之間的這場衝突本不會發生,如果不是因為不必要的虛假敘事碰撞。
美國錯把貿易和科技威脅歸咎於中國,卻忽略自身脆弱的儲蓄基礎。中國錯將其增長挑戰歸咎於美國所謂的遏制市場社會主義,忽視其自身失敗的經濟再平衡。從對美中兩國經濟、政治和政策的深入分析中,作者史蒂芬•羅奇認為,雙方的不實敘事不僅是政治話術,也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手段,不實敘事往往透過許多簡單的解決方法來處理困難複雜的問題,並錯誤引導著雙方被資訊失真所放大,更反映出每個國家的恐懼和脆弱,而不是對他們面臨的風險可靠評估。
本書詳述中美衝突升級的災難性影響,並提出恢復互利關係的新路線圖,可先從氣候變遷、全球衛生、網路安全三大範疇開始,重新建立美中互信基礎並逐漸從病態依賴轉變為相互依賴。
【本書特色】
1. 本書集結美中兩國長年以來政治、經濟、社會與歷史的發展過程,以及兩國的意識型態對立演變過程,提出兩大強國如何擺脫不實敘事所造成的衝突,重新邁向合作、達到互惠互利的解決辦法。
2. 作者史蒂芬•羅奇素有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稱,並關注美中關係發展三十年之久,台灣讀者可從書中詳實的歷史事件與數據資料中獲得不同觀點,提升國際局勢的判讀能力。
【推薦人】
「巫師地理」|地理時事議題臉書粉專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創辦人|陳佳茹 Rachel Chen
公民教師、《思辨》作者|黃益中
【各界好評】
「史蒂芬•羅奇認為,中國和美國應該並且能夠建立一種可行的合作關係。然而,他們卻陷入互相強化對彼此的虛假敘述之中。羅奇堅信存在著一種信任和相互依賴的方式。從概念上來看,他是對的。確實,衝突將損害所有人,甚至可能帶來災難。但是,它還能夠被避免嗎?」
《金融時報》馬丁•沃爾夫專欄
「一本極具影響力的新書。」
《金融時報》吉蓮•邰蒂(Gillian Tett)
「中國和美國陷入一種破壞性的互賴。史蒂芬•羅奇針對兩國之間日益加劇的摩擦應用了心理學的觀點。」
《金融時報》拉娜•福洛荷(Rana Foroohar)
「一次及時、流暢、可讀性高的全球關係評估。」
《柯克斯評論》(星級評價)
「一本備受期待的書。」
彭博電視臺《Surveillance》主持人 湯姆•基恩(Tom Keene)
「這是一本卓越的書。《意外的衝突》提供大量證據,並對推動中國和美國經濟的潛在力量有更深入的理解。」
《故事經濟學》作者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
「如果你想知道為何中美關係在短短幾年內從友好變成敵對,這本書適合你。它詳細說明瞭這種變化背後的經濟和政治過程,並提出避免『意外衝突』的途徑。」
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羅伯•恩格爾(Robert Engle)
「《意外的衝突》是一本非常重要且及時的書。它的觀點和分析有可能改變兩邊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師的誤解,避免一條危險和相互破壞性的道路。」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 勞拉•泰森(Laura D. Tyson)
「我想不出有誰比史蒂芬•羅奇更合適來解釋中美關係如何發生轉變,以及在雙方願意的情況下如何修復。」
《The Chancellors》作者 霍華德•戴維斯(Howard Davies)
「下一個中國」VS.「美國夢」
台灣在其中會是棋子還是棄子?!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中國夢」發乎一種民族復興的情愫,懷著2049年前成為世界強國的宏願。在美國眼裡,這更像是一種威脅,直迫美國自二戰後以來世界霸主和繁榮大國的地位,因為「霸權從不輕易讓位!」
而在中國眼裡,偉大命運的途上不必引戰,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在瞭解美中兩國權力的二元性時,必須認真看待歷史先例,比如修昔底德陷阱。雖然擁有毀滅性核武器排除了全面軍事衝突的可能,但兩國無法對其坐視不理,尤其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局勢持續緊張,更不用說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扮演的角色。這些摩擦凸顯意外火花可能誘發大型軍事衝突的現實風險。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曾說,若新一輪冷戰是一座峰頂,中美兩國已於「山麓」待發。不難預見,過去相互依附的關係,現已進入危險地帶,激化為不斷升級的衝突。在短短四年間,美中進入了一場貿易戰、科技戰和新冷戰。世界上兩個最強大國家之間的這場衝突本不會發生,如果不是因為不必要的虛假敘事碰撞。
美國錯把貿易和科技威脅歸咎於中國,卻忽略自身脆弱的儲蓄基礎。中國錯將其增長挑戰歸咎於美國所謂的遏制市場社會主義,忽視其自身失敗的經濟再平衡。從對美中兩國經濟、政治和政策的深入分析中,作者史蒂芬•羅奇認為,雙方的不實敘事不僅是政治話術,也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手段,不實敘事往往透過許多簡單的解決方法來處理困難複雜的問題,並錯誤引導著雙方被資訊失真所放大,更反映出每個國家的恐懼和脆弱,而不是對他們面臨的風險可靠評估。
本書詳述中美衝突升級的災難性影響,並提出恢復互利關係的新路線圖,可先從氣候變遷、全球衛生、網路安全三大範疇開始,重新建立美中互信基礎並逐漸從病態依賴轉變為相互依賴。
【本書特色】
1. 本書集結美中兩國長年以來政治、經濟、社會與歷史的發展過程,以及兩國的意識型態對立演變過程,提出兩大強國如何擺脫不實敘事所造成的衝突,重新邁向合作、達到互惠互利的解決辦法。
2. 作者史蒂芬•羅奇素有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稱,並關注美中關係發展三十年之久,台灣讀者可從書中詳實的歷史事件與數據資料中獲得不同觀點,提升國際局勢的判讀能力。
【推薦人】
「巫師地理」|地理時事議題臉書粉專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創辦人|陳佳茹 Rachel Chen
公民教師、《思辨》作者|黃益中
【各界好評】
「史蒂芬•羅奇認為,中國和美國應該並且能夠建立一種可行的合作關係。然而,他們卻陷入互相強化對彼此的虛假敘述之中。羅奇堅信存在著一種信任和相互依賴的方式。從概念上來看,他是對的。確實,衝突將損害所有人,甚至可能帶來災難。但是,它還能夠被避免嗎?」
《金融時報》馬丁•沃爾夫專欄
「一本極具影響力的新書。」
《金融時報》吉蓮•邰蒂(Gillian Tett)
「中國和美國陷入一種破壞性的互賴。史蒂芬•羅奇針對兩國之間日益加劇的摩擦應用了心理學的觀點。」
《金融時報》拉娜•福洛荷(Rana Foroohar)
「一次及時、流暢、可讀性高的全球關係評估。」
《柯克斯評論》(星級評價)
「一本備受期待的書。」
彭博電視臺《Surveillance》主持人 湯姆•基恩(Tom Keene)
「這是一本卓越的書。《意外的衝突》提供大量證據,並對推動中國和美國經濟的潛在力量有更深入的理解。」
《故事經濟學》作者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
「如果你想知道為何中美關係在短短幾年內從友好變成敵對,這本書適合你。它詳細說明瞭這種變化背後的經濟和政治過程,並提出避免『意外衝突』的途徑。」
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羅伯•恩格爾(Robert Engle)
「《意外的衝突》是一本非常重要且及時的書。它的觀點和分析有可能改變兩邊政策制定者和分析師的誤解,避免一條危險和相互破壞性的道路。」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 勞拉•泰森(Laura D. Tyson)
「我想不出有誰比史蒂芬•羅奇更合適來解釋中美關係如何發生轉變,以及在雙方願意的情況下如何修復。」
《The Chancellors》作者 霍華德•戴維斯(Howard Davies)
- 以續為序
- 引言:權宜話術
-
第一部 中美關係
-
第1章 共享的歷史
-
重設舞台:中國的角度
-
重設舞台:美國的角度
-
儲蓄差異的政治經濟學
-
誰來儲蓄?如何儲蓄?
-
-
第2章 從互利到互賴
-
環球貿易的新弔詭
-
偶然的連理
-
病態依賴的形成
-
轉折而生的衝突
-
關係的框架
-
-
第3章 兩個夢想
-
國家的願景
-
再思繁榮
-
敘事身分與敘事衝突
-
-
-
第二部 美國對中國的不實敘事
-
第4章 雙邊恫嚇
-
萊特海澤的宏觀謬誤
-
強制技術轉移
-
智慧財產權的竊取
-
工業政策和技術掠奪者
-
網路駭客
-
日本的教訓
-
-
第5章 華為陷阱
-
崛起的創新者
-
新型人工智慧超能力?
-
備受威脅的創新者
-
技術衝突與回流
-
特洛伊的海倫
-
-
第6章 贏得冷戰
-
兩封電報
-
冷戰1.0
-
冷戰2.0
-
修昔底德和季辛吉
-
中俄關係下的冷戰三角
-
孫子論勝
-
-
第7章 從川普到拜登:情況越演越烈
-
失敗的後遺症
-
拜登的轉向
-
衝突式共存
-
拜登經濟學
-
美國的否認敘事
-
-
-
第三部 中國對美國的不實敘事
-
第8章 審查制度的衝突
-
具中國特色的政治宣傳
-
話語權:一帶一路與莫雷
-
不實消息戰
-
-
第9章 消費主義與動物本能
-
消失的中國消費者
-
再平衡政策
-
關鍵問題
-
動物本能的缺乏
-
從經濟衝突到意識型態衝突
-
-
第10章 帶有美國色彩的中國
-
混合所有制矛盾
-
不完全的金融市場改革
-
虛有其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
對規模的執著
-
自欺欺人的危險
-
-
第11章 新型大國關係模式
-
新型外交模式?
-
尚未成氣候的中國
-
不善於分享的美國
-
食言背信
-
新型否認模式
-
俄羅斯登場
-
滑坡謬誤
-
-
-
第四部 敘事的對決
-
第12章 意外的衝突
-
不實敘事的二元性
-
政府控制的二元性
-
創新和資訊歪曲的二元性
-
缺失的那一塊
-
意外衝突的嚴重性
-
-
第13章 從猜忌到信任
-
多年來的偏見
-
制度化的信任
-
人際間的信任
-
低垂的果實
-
漫長痛苦的過程
-
信任的第一步就是勇氣
-
-
第14章 通往相互依賴之路
-
放棄第一階段思考
-
結構焦點
-
雙邊投資協定
-
新的常設祕書處
-
雙邊關係的特性
-
-
- 跋
- 致謝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