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住民的分與離

出版日期
2023/1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772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梳理高山原住民從「現地保留」到「下山種稻」的轉折過程,並透過41張精細的地圖與社會網絡圖,說明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如何在移住過程中被打散重組。全書立基於事件時間性,闡明歷史的路徑依賴、時間異質因果、全局偶連性等特性,並駁斥「強制下山乃歷史進程之必然」與「統治者為了分化原住民而推動移住」這兩種常見解釋。本書附錄的「原社沿革表」完整考訂1931年526個原社後來九十年之沿革,並銜接至當代部落;「部落索引表」則可從當代部落查詢其源頭的舊社。此二表也是今後相關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料。

★ 本書附有5頁拉頁,詳細標示1931年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各原社的社會網絡。
  • 自序
  • 圖表目次
  • 第一章 導論
    • 勢不可免的移住?
    • 盤點原社沿革
    • 讓地圖說話
    • 高砂族調查
    • 為何感覺被分化?
    • 見樹又見林
    • 時間概念
  • 第二章 始料未及的轉變
    • 區分保留地
    • 轉變的機遇
    • 計畫趕不上變化
  • 第三章 誰要移住?
    • 地形條件
    • 農耕條件
    • 所謂「教化」
    • 什麼因素最重要?
  • 第四章 泰雅族
    • 分類與分布
    • 1931年以前的移住
    • 1931年社會網絡
    • 1932至1945年的移住
    • 山地、平地之分
    • 後續
  • 第五章 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
    • 1931年以前的移住
    • 1931年社會網絡
    • 1932至1945年的移住
    • 後續
  • 第六章 布農族
    • 分類與分布
    • 1931年以前的移住
    • 1931年社會網絡
    • 1932至1945年的移住:臺中州與花蓮港廳
    • 1932至1945年的移住:高雄州與臺東廳
    • 移住對婚配的影響
    • 後續
  • 第七章 排灣族與魯凱族
    • 分類與分布
    • 1931年社會網絡
    • 暴風雨前的寧靜(1932-1938)
    • 愈演愈烈(1939-1943)
    • 粗暴的第二次集團移住計畫
    • 蕭規曹隨?還是改弦易轍?
  • 第八章 結論
    • 跨時代的押韻
    • 歷史的邏輯
  • 附錄一 原社沿革表
  • 附錄二 部落索引表
  • 徵引書目
  • 索引
  • Summary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