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從諸國林立到大和國家,天皇一統到武家林立,
見證日出之國的興起時分,探尋現代日本的文化根源
當希臘文明已光彩黯淡、羅馬準備接管地中海的時刻,古代日本才正舉起金屬器,搖搖晃晃地邁入農耕社會;當漢帝國忙著攻城掠地,將洛陽文化推展至朝鮮半島彼端之際,日本列島尚處於部落國家的政治型態,各自獨立。
日本古代政治史跌宕起伏,歷經繩紋與彌生時期的跳躍式發展,奈良時代獨特的律令國家體制,直到平安時代貴族沒落、武士興起,猶如花開花落、精彩有時;大和民族更廣納各國精粹並揉合自身性格,以極具生命力的方式,開展出在東亞乃至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燦爛文化。
【聖德太子新政】
古墳時代中後期,日本陷入豪族鬥爭,當時的權臣蘇我氏謀害崇俊天皇,擁立自己的外孫女即位為推古天皇。推古天皇女王的身分使蘇我氏得以在大臣的名義下,和推古天皇的外甥聖德太子一同輔政。然而聖德太子不願意淪為蘇我氏的傀儡,在擔任太子期間,一方面與蘇我氏合作,加強朝廷對豪族的控制力;另一方面透過官制改良,將鬆散的朝廷重組成以天皇為中心的體系,以利未來擔任天皇時,能夠恢復天皇專制制度。
聖德太子的作為包括遠征新羅,軍權掌握在皇族手中,以及取法朝鮮半島,揉合中國的陰陽五行概念,訂立冠位十二階的官職體系,重新整頓朝廷內部結構等。更首度派遣「遣隋使」採納、吸收中國文化,成為日後大化革新背後重要的推力之一。儘管聖德太子未登基即離世,但其推動的諸多政策,仍深深影響著現代日本。
【富豪浪人——武士的誕生】
日本人民原先被束縛在土地上,以便國家徵收稅賦與雜役,偶有零星公民為了抗拒國家管理,成為不法的浪人。然而八世紀起,奠基於律令制度上的公地制開始鬆動,這些流浪者不再受到國家的嚴密查禁。延曆九年(西元790年),日本政府征討蝦夷之際,曾對包含浪人在內的國內公門喊話,需要向國家登記檢錄財務,使得浪人逐漸在法律地位上與公民並列,而原先為了逃避經濟壓力的浪人,也隨著時間發展,成為經濟條件上有辦法和一般定居公民平起平坐的集團,被學者們稱作「富豪浪人」。爾後浪人逐漸取得公民權益,並依附在莊園這種新興的土地擁有形態下,成為莊園主的武裝集團,也正是現代人熟知的「武士」的前身。
大和國家的概念如何形成?天皇在何時成為日本的象徵?奈良尚未成為古都時是什麼模樣?武士為何躍上歷史舞臺,占據日後日本史當中的重要角色?本書按時間流向剖析,細數日本從文明初始到平安時代,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全方位的歷史演變。書中並大量引證日本學者觀點,以通史的筆法深入淺出,力求更貼近古代日本最真切的樣貌,逐步闡明我們所熟知的當代日本,深藏在背後的歷史文化底蘊。
見證日出之國的興起時分,探尋現代日本的文化根源
當希臘文明已光彩黯淡、羅馬準備接管地中海的時刻,古代日本才正舉起金屬器,搖搖晃晃地邁入農耕社會;當漢帝國忙著攻城掠地,將洛陽文化推展至朝鮮半島彼端之際,日本列島尚處於部落國家的政治型態,各自獨立。
日本古代政治史跌宕起伏,歷經繩紋與彌生時期的跳躍式發展,奈良時代獨特的律令國家體制,直到平安時代貴族沒落、武士興起,猶如花開花落、精彩有時;大和民族更廣納各國精粹並揉合自身性格,以極具生命力的方式,開展出在東亞乃至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燦爛文化。
【聖德太子新政】
古墳時代中後期,日本陷入豪族鬥爭,當時的權臣蘇我氏謀害崇俊天皇,擁立自己的外孫女即位為推古天皇。推古天皇女王的身分使蘇我氏得以在大臣的名義下,和推古天皇的外甥聖德太子一同輔政。然而聖德太子不願意淪為蘇我氏的傀儡,在擔任太子期間,一方面與蘇我氏合作,加強朝廷對豪族的控制力;另一方面透過官制改良,將鬆散的朝廷重組成以天皇為中心的體系,以利未來擔任天皇時,能夠恢復天皇專制制度。
聖德太子的作為包括遠征新羅,軍權掌握在皇族手中,以及取法朝鮮半島,揉合中國的陰陽五行概念,訂立冠位十二階的官職體系,重新整頓朝廷內部結構等。更首度派遣「遣隋使」採納、吸收中國文化,成為日後大化革新背後重要的推力之一。儘管聖德太子未登基即離世,但其推動的諸多政策,仍深深影響著現代日本。
【富豪浪人——武士的誕生】
日本人民原先被束縛在土地上,以便國家徵收稅賦與雜役,偶有零星公民為了抗拒國家管理,成為不法的浪人。然而八世紀起,奠基於律令制度上的公地制開始鬆動,這些流浪者不再受到國家的嚴密查禁。延曆九年(西元790年),日本政府征討蝦夷之際,曾對包含浪人在內的國內公門喊話,需要向國家登記檢錄財務,使得浪人逐漸在法律地位上與公民並列,而原先為了逃避經濟壓力的浪人,也隨著時間發展,成為經濟條件上有辦法和一般定居公民平起平坐的集團,被學者們稱作「富豪浪人」。爾後浪人逐漸取得公民權益,並依附在莊園這種新興的土地擁有形態下,成為莊園主的武裝集團,也正是現代人熟知的「武士」的前身。
大和國家的概念如何形成?天皇在何時成為日本的象徵?奈良尚未成為古都時是什麼模樣?武士為何躍上歷史舞臺,占據日後日本史當中的重要角色?本書按時間流向剖析,細數日本從文明初始到平安時代,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全方位的歷史演變。書中並大量引證日本學者觀點,以通史的筆法深入淺出,力求更貼近古代日本最真切的樣貌,逐步闡明我們所熟知的當代日本,深藏在背後的歷史文化底蘊。
- 二版說明
- 序
-
第一章 日本之黎明
-
第一節 狩獵社會之發展與繩紋文化
-
第二節 農耕文化之開始與彌生文化
-
第三節 邪馬臺國
-
第四節 與大陸之間的往來
-
-
第二章 大和國家之發展
-
第一節 三至五世紀之東亞形勢
-
第二節 大和朝廷與古墳之出現
-
第三節 大陸移民與王權
-
第四節 仁德王朝之消長
-
第五節 王室之內鬨與權臣之崛起
-
-
第三章 古代天皇制之成立
-
第一節 聖德太子之新政
-
第二節 蘇我氏與大王家
-
第三節 大化革新
-
第四節 壬申之亂
-
第五節 古代信仰與佛教、道教
-
-
第四章 古代國家之繁榮
-
第一節 國勢之發展
-
第二節 律令國家之王權
-
第三節 遣唐使
-
第四節 奈良佛教
-
第五節 天平文化
-
-
第五章 貴族政治之過度發展
-
第一節 奈良時代之告終
-
第二節 營造新都與經略東北
-
第三節 弘仁貞觀期之政治與交通
-
第四節 律令制之瓦解與豪族之動向
-
第五節 王朝貴族之美感意識
-
-
第六章 王權之旁落勢家
-
第一節 八至九世紀之東亞與日本
-
第二節 藤原氏掌握中央政權之歷程
-
第三節 攝關政治
-
第四節 王朝政治之財政與軍事、警察
-
第五節 武士之上場
-
-
第七章 院政之開展與內亂
-
第一節 古代國家與地方豪族
-
第二節 攝關時代之地方財稅制度
-
第三節 院 政
-
第四節 保元.平治之亂
-
第五節 武士之侵犯皇權
-
-
第八章 平安時代之文化
-
第一節 顯密佛教與淨土世界
-
第二節 平安時代之漢文學
-
第三節 國風文化之形成
-
第四節 新演藝與工藝技術之開展
-
第五節 農業生產與地方交易
-
- 附錄一 憲法十七條
- 附錄二 改新之詔
- 版權宣告
- 封 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