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電子書獨家收錄─「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凝聚高希均教授一生學思與淬鍊,訪談音檔,一同探索台灣未來的多元發展方向
以推動台灣前進的「五大軟實力」取代武力
開放、文明、進步、和平、學習
凝聚高希均教授一生學思與淬鍊
於關鍵時刻給予台灣的迫切叮嚀
高希均教授「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系列卷三
六十年前一無所有、負笈千里的學子
將自海外帶回的豐沛知識
化為能在故鄉落地實踐的進步觀念
持續分享及推廣
為社會升級提供殷切的建言
在疫情肆虐、經濟受衝擊、施政開倒車的日子裡,可還記得那顆滿懷熱血、「書生報國」的初心?
讓我們繼續堅持「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的初衷,持續奮進,學習進步觀念,一同提升台灣社會的生命力。
高希均教授是華人世界倡導且傳播進步觀念的先行者。五十年來,一向以身作則,與時俱進,持續撰書與論著,勤耕不輟。
身為傑出經濟學者和教育家的高教授,在七○年代秉持著「書生報國」的熱切,放下在美國傑出的教職,用關懷社會的心志投身文化出版,接連在1981年發起創辦《天下》雜誌、1982年與王力行創辦「天下文化」、 1986年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其所創立及帶領的「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近四十年來致力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志業,現已成為華人世界深具影響力的集團,積極推廣「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終身學習觀念。
本書部分內容曾以《進步台灣》書名於2021年出版。全書涵蓋五大部分:從八○年代起高希均教授創辦雜誌和出版社的回顧;他在《天下》雜誌上發表過的文章(一九八一~一九八六)、《遠見》雜誌發表過的文章(一九八六~一九八九),以及在全球新冠肺炎肆虐下的幾篇文章。
以推動台灣前進的「五大軟實力」取代武力
開放、文明、進步、和平、學習
凝聚高希均教授一生學思與淬鍊
於關鍵時刻給予台灣的迫切叮嚀
高希均教授「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系列卷三
六十年前一無所有、負笈千里的學子
將自海外帶回的豐沛知識
化為能在故鄉落地實踐的進步觀念
持續分享及推廣
為社會升級提供殷切的建言
在疫情肆虐、經濟受衝擊、施政開倒車的日子裡,可還記得那顆滿懷熱血、「書生報國」的初心?
讓我們繼續堅持「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的初衷,持續奮進,學習進步觀念,一同提升台灣社會的生命力。
高希均教授是華人世界倡導且傳播進步觀念的先行者。五十年來,一向以身作則,與時俱進,持續撰書與論著,勤耕不輟。
身為傑出經濟學者和教育家的高教授,在七○年代秉持著「書生報國」的熱切,放下在美國傑出的教職,用關懷社會的心志投身文化出版,接連在1981年發起創辦《天下》雜誌、1982年與王力行創辦「天下文化」、 1986年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其所創立及帶領的「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近四十年來致力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志業,現已成為華人世界深具影響力的集團,積極推廣「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終身學習觀念。
本書部分內容曾以《進步台灣》書名於2021年出版。全書涵蓋五大部分:從八○年代起高希均教授創辦雜誌和出版社的回顧;他在《天下》雜誌上發表過的文章(一九八一~一九八六)、《遠見》雜誌發表過的文章(一九八六~一九八九),以及在全球新冠肺炎肆虐下的幾篇文章。
- 總序 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開放.文明.進步.和平.學習——向新總統賴清德的施政方向建言高希均
- 二〇二一年《進步台灣》自序——推動進步觀念的初心
-
第一部 啟航——八〇年代觀念啟航
-
01 一九八一年《天下》雜誌創刊詞——經濟是我們的命脈
-
02 一九八六年《遠見》雜誌創刊詞——為什麼要創辦《遠見》?
-
03 一九八二年「天下文化」起步——撒下一顆學習的種子
-
04 二〇〇二年「小天下」的誕生——以少兒優良讀物為「大格局」催生
-
05 二〇〇六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問世——呼應台灣的需求
-
06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百年輝煌——全球繁體中文版邁入十七年
-
07 傑出「領導」創造完美「影響力」——Leadership Impact Institute 緣起
-
-
第二部 共擁天下——播種「改」與「變」的觀念
-
08 我們的企業家在哪裡?
-
09 創造財富才能照顧低所得
-
10 我們要把什麼留給下一代
-
11 人力投資與人才利用
-
12 決策錯誤比貪汙更可怕
-
13 「經濟人」與「社會人」
-
14 「按道理做」——財經決策的基本原則
-
15 扭轉財經政策的「無力感」
-
16 放眼看天下——不做「國際經濟文盲」
-
17 灰燼中出鳳凰——「經濟衰退」的教訓:「盡己所能」
-
18 市場經濟下的「競賽規則」——美國的例子
-
19 為什麼決策會錯誤?
-
20 我們從「日本經驗」中得到什麼?
-
21 推動進步觀念的絆腳石
-
22 攀登三座經濟頂峰——自由化、制度化、國際化
-
23 交棒人全力以赴,接棒人全力衝刺
-
24 企業形象——良性循環的原動力
-
25 白天鵝抑醜小鴨?——減少政府與民間的差距
-
26 不再是保母,不再是公僕——給公務員應有的尊敬
-
27 如何對抗自私與短視
-
-
第三部 共懷遠見——栽植觀念之樹
-
28 為下一代子孫的幸福投資
-
29 不能打折扣的公信力
-
30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
31 如何贏得國際尊敬
-
33 知識之宮——紐約的公共圖書館
-
34 前有勁敵,後有追兵——亞洲四小龍飆向二十一世紀
-
35 二十一世紀是誰的天下?
-
36 中產階級社會要靠制度運作
-
37 縮短六十年所得差距——鄧小平需要「台灣經驗」
-
38 不要強人領導,要強勢領導
-
39 位高、名重、權大,但影響力小——從美國總統想到台灣領導
-
40 五種「新夾殺」下的企業危機
-
41 物價變動值得重視,不值得緊張
-
42 這是一個貪的時代——它使人心散、心慌、心變
-
43 貫徹「執行力」,不能忽視「注意力」
-
44 專業內要內行,專業外不外行
-
45 一人教訓兩黨、穩兩岸、救兩代——韓國瑜的勝利
-
46 民心在翻轉,政治人物要換腦袋
-
-
第四部 新冠病毒肆虐下的省思(二〇一八~)
-
47 川普主政下,遠離「美國第一」——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的評斷
-
48 以讀攻毒,以書止輸
-
49 我們同在一口井裡——在世界失控中的四項覺醒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