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作者以俄国白银时代罗赞诺夫的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研究罗氏对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俄国经典作家,以及19世纪俄国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格里戈里耶夫等批评家的文学批评,揭示罗氏文学批评中的具体观点及主要思想,阐释这些思想观点在其文学批评实践中的体现与映照,发掘其批评文本中所蕴藏的深层哲学内涵与独特的艺术个性。此外,作者还在罗赞诺夫纷繁复杂甚至矛盾的文学观点中,开掘出其在文学批评领域不断寻觅、探索的轨迹及超越前人思想的路径,试图解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文学批评领域中的罗赞诺夫之谜。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新宗教意识”与罗赞诺夫思想探源
-
第一节 “宗教哲学复兴”
-
第二节 “新宗教意识”概述
-
第三节 罗赞诺夫的“新宗教意识”
-
小结
-
-
第二章 罗赞诺夫批评视野中的普希金
-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的“神话式英雄”
-
第二节 “新宗教意识”观照下的普希金
-
小结
-
-
第三章 罗赞诺夫批评视野中的果戈理
-
第一节 果戈理作品的“现实性”之考量
-
第二节 臆造的虚空世界
-
第三节 理想幻灭的肇端者:果戈理影响下的俄国与俄国文学
-
小结
-
-
第四章 罗赞诺夫批评视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
第一节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观”的诠释
-
第二节 “最深刻的心灵分析家”
-
第三节 通向光明的崎岖之路
-
第四节 “魔鬼式”的辩证法
-
小结
-
-
第五章 罗赞诺夫批评视野中的托尔斯泰
-
第一节 “新宗教”思想的倡导者
-
第二节 虚空的布道
-
第三节 “各各他”与“伯利恒”之思
-
第四节 植根生活的艺术
-
小结
-
-
第六章 罗赞诺夫与19世纪俄国文学批评家
-
第一节 罗赞诺夫与“六七十年代”批评之争
-
第二节 罗赞诺夫与《俄国文学批评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三节 罗赞诺夫与别林斯基
-
第四节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新型家庭模式
-
第五节 永恒的漫游者:格里戈里耶夫
-
小结
-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28/0737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