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选取“家-村-国”关系下的村落共同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西南地区一个侗族村落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调查,记录了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的调适,村民生活形态的变化和行将消逝的农耕记忆。通过对堂安稻作水利系统与以“家”为基底的社会合作互嵌模式的研究,重新认识传统村落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从自在自然到城乡互嵌、农耕业态多维度更替中发现农业文化遗产与时代衔接的可能性,回应推动地方主体性成长、接续文明根脉的问题。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彩插
- 中国百村调查丛书总编辑委员会
- 文前辅文
- “中国百村调查丛书”贵州课题组组委会
- “中国百村调查丛书·堂安村”课题组成员
- 总序
- 序 贵州百村调查课题的缘起、演进与组织创新的探索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过程
-
第二节 前提性背景及研究主题界定
-
第三节 研究视角转向及理论对话
-
-
第二章 梯田农业与社会延续
-
第一节 安居的抉择与“家业”继承
-
第二节 梯田耕作与社会合作
-
第三节 梯田生态系统及其在农户生计支持中的作用
-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梯田社会的物态标识及其文化意涵
-
第一节 梯田社会的核心标识:鼓楼
-
第二节 梯田社会的生活标识
-
第三节 梯田社会的界分标识
-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梯田社会的人生仪礼与公共生活
-
第一节 梯田社会的人生仪礼与社会互动
-
第二节 梯田社会的公共生活与跨域联结
-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梯田社会的精神世界及其多维价值
-
第一节 祭萨与信仰发生学的梯田社会基础
-
第二节 侗寨地方精英与平权社会
-
第三节 “人观”多维拓展的意义建构
-
本章小结
-
-
第六章 梯田社会变迁与村民主体性的成长
-
第一节 生态博物馆:堂安现代变迁的原点
-
第二节 旅游开发:堂安现代变迁中的经济选择
-
第三节 政府行动:堂安现代变迁中的组织治理
-
本章小结
-
-
第七章 旅游发展:堂安的经济转向
-
第一节 堂安与现代旅游市场的初步接触
-
第二节 堂安与现代旅游市场的全面互动
-
第三节 堂安旅游再前行
-
本章小结
-
-
第八章 堂安村民的生计结构转型与整合式发展
-
第一节 堂安家户生计的结构安排
-
第二节 返乡创业:堂安村民新的生计选择
-
第三节 村庄生计结构的再整合及其问题
-
本章小结
-
-
第九章 梯田社会与乡村振兴
-
第一节 梯田社会系统理论的拓展空间
-
第二节 梯田社会的合作基础与价值
-
第三节 城乡融合视角下探寻接续根脉的路径
-
-
附录
-
附录一 黎平县堂安村各组家庭土地情况统计
-
附录二 2014~2018年黎平县发展旅游相关政策文件
-
附录三 实地调查典型个案访谈录
-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28/0246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