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內容介紹】
難行能行—法顯大師傳
法顯大師,東晉僧。平陽武陽(位於山西)人,俗姓龔。師三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後因慨嘆僧團規範與經律之殘闕,乃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法師等,於隆安三年(西元三九九年) 西渡流沙,越蔥嶺,往天竺求法,時年六十頃。前後凡十餘年,經長安、敦煌、於闐到中印度等三十餘國,遍歷佛蹟後,於義熙九年(四一三)歸國,並攜回許多梵本佛經。
歸國後,與佛馱跋陀羅合譯《摩訶僧祇律》、《大般泥洹經》、《雜藏經》、《雜阿毗曇心論》。師又將旅行見聞,記錄成書,即《佛國記》,描寫當時印度及中亞實情,具有文獻上的重要意義。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
高僧的行誼風采不再是遙遠的記憶,《中國佛教高僧全集》以親切的風貌, 再一次溫渥現代人的心靈。這是一套現代小說版的高僧全集,內容忠於經典傳記的基本精神,形式則以創新的小說體裁,具體呈現出歷代高僧的道範佛心,引領讀者身歷其境,去體會感受其至情至性的生命情境。平凡中見偉大,堅毅處見婉約。
【作者介紹】
陳白夜,一九五六年生,杭州人。一九八五年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職於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文科部,講授古代漢語、古代文學,有文章二十餘篇發表於大陸和台灣的學術刊物。
難行能行—法顯大師傳
法顯大師,東晉僧。平陽武陽(位於山西)人,俗姓龔。師三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後因慨嘆僧團規範與經律之殘闕,乃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法師等,於隆安三年(西元三九九年) 西渡流沙,越蔥嶺,往天竺求法,時年六十頃。前後凡十餘年,經長安、敦煌、於闐到中印度等三十餘國,遍歷佛蹟後,於義熙九年(四一三)歸國,並攜回許多梵本佛經。
歸國後,與佛馱跋陀羅合譯《摩訶僧祇律》、《大般泥洹經》、《雜藏經》、《雜阿毗曇心論》。師又將旅行見聞,記錄成書,即《佛國記》,描寫當時印度及中亞實情,具有文獻上的重要意義。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
高僧的行誼風采不再是遙遠的記憶,《中國佛教高僧全集》以親切的風貌, 再一次溫渥現代人的心靈。這是一套現代小說版的高僧全集,內容忠於經典傳記的基本精神,形式則以創新的小說體裁,具體呈現出歷代高僧的道範佛心,引領讀者身歷其境,去體會感受其至情至性的生命情境。平凡中見偉大,堅毅處見婉約。
【作者介紹】
陳白夜,一九五六年生,杭州人。一九八五年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職於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文科部,講授古代漢語、古代文學,有文章二十餘篇發表於大陸和台灣的學術刊物。
- 【總序】佛光與慧燈 星雲
- 【卷首語】 陳白夜
- 一、張掖古鎮法顯初遭難
- 二、敦煌李暠施銀助西遊
- 三、樓蘭古國眾僧學梵語
- 四、滯留焉夷相聚復還散
- 五、為觀行像法顯留于闐
- 六、五年大會沙門聚竭叉
- 七、陀歷險道眾僧論傳法
- 八、北方四國初訪佛遺跡
- 九、弗樓沙國眾僧各西東
- 十、那揭國城法顯朝佛影
- 十一、小雪山巔慧景悲圓寂
- 十二、摩頭羅國佛法傳千古
- 十三、三道寶階法顯拜聖跡
- 十四、祇園精舍梵僧述往事
- 十五、佛陀故鄉漢僧遇凶險
- 十六、毗舍離城世尊放弓仗
- 十七、摩訶衍寺法顯得經律
- 十八、王舍舊城法顯悲誦經
- 十九、貝多樹下佛陀終成道
- 二十、人間地獄阿育王悔過
- 二一、欲窮聖跡漢僧訪鹿野
- 二二、巴連弗邑道整留不歸
- 二三、法顯獨行更渡師子國
- 二四、三走城南漢僧求梵經
- 二五、兩度海難大師歸故國
- 【後記】
- 【附錄1◆法顯大師西行路途古今地名對照表】
- 【附錄2◆法顯西行佛國全程圖】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543/317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