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危險的生命體:揭示病毒對人類和動物的危害和影響,介紹病毒的分類、流行病學和防治措施

作者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592935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危險的生命體》是一本涵蓋病毒科普的書籍,全面探討了病毒的特性、分類、傳播和防治等方面的知識。病毒是一種危險的生命體,能夠對人類和動物造成嚴重的傷害,如致死性疾病和致殘性後遺症。因此,對病毒的瞭解和防治措施至關重要。

第一部分介紹了病毒研究的歷史和病毒對人類造成的傷害。病毒研究始於19世紀末,但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進入實驗室研究。然而,由於病毒的微小和複雜性,研究病毒一直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領域。此外,病毒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也是令人震驚的,如流感、愛滋病和肺炎等致命疾病。

第二部分深入探討了病毒的特性和繁殖方式。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的微生物,需要依賴寄生於宿主細胞內繁殖。病毒的基本結構包括核酸和蛋白質殼,不同類型的病毒結構和大小不一,如DNA病毒和RNA病毒等。此外,病毒也有多種傳染途徑,包括空氣傳播、接觸傳播和食品傳播等。

第三部分介紹了不同種類的病毒,包括常見的流感病毒、愛滋病病毒、B肝病毒等。不同類型的病毒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危害,需要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治療。例如,乙肝病毒對肝臟造成的損害很大,並且易於通過性接觸和血液傳播,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時進行疫苗接種和衛生防護。第四章介紹噬菌體,這是一種可以攻擊和殺死細菌的病毒。噬菌體具有與其他病毒不同的特徵,可以選擇性地感染並殺死特定類型的細菌。這使得噬菌體成為治療細菌感染的一種新方法。本章將深入探討噬菌體的結構、分類、繁殖和應用。

本書的結尾章節將集中討論病毒的防治措施。病毒的治療比細菌和其他疾病更具挑戰性,因為病毒需要宿主細胞才能生存和繁殖。防止病毒感染和傳播的最好方法是採取預防措施,包括接種疫苗、保持良好的衛生和防護措施等。對於已經感染了病毒的患者,可以採用抗病毒藥物來緩解症狀和控制病毒複製。

本書的作者通過深入瞭解病毒的歷史、分類、結構、繁殖和防治措施,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全面而生動的病毒世界。無論你是對醫學、生物學、流行病學還是病毒感染感興趣,本書都將為你提供有趣而深入的瞭解。
  • 科學是一種世界觀
  • 第一章 史載三千年——病毒病歷史檔案
    • 第一節 歷史記載中的病毒病
    • 第二節 近代人們對病毒病的認識
      • 1.病源
      • 2.免疫
      • 3.比細菌還要小的病源——病毒
  • 第二章 微觀漫遊—病毒世界
    • 第一節 病毒從何而來
      • 1.病毒與細胞的關係
      • 2.三種假設
    • 第二節 病毒的定義和特點
      • 1.什麼是病毒
      • 2.病毒到底是什麼樣子
      • 3.病毒的大小與形態
      • 4.各種主要病毒的形態與大小比較
      • 5.病毒的內部結構
      • 6.動物、植物病毒的結構
      • 7.昆蟲病毒的結構
    • 第三節 病毒的化學組成
      • 1.病毒的核酸
      • 2.病毒的蛋白質
      • 3.病毒的脂質
      • 4.病毒的碳水化合物
      • 5.其他組成方式
    • 第四節 病毒具備哪些特性
      • 1.病毒生命形式的兩重性
      • 2.病毒結構和功能的兩重性
      • 3.病毒病理學的兩重性
      • 4.病毒大家族
      • 5.病毒為什麼要寄「人」籬下
      • 6.病毒為什麼會如此善變
      • 7.病毒到底有多毒
      • 8.病毒是如何增殖的
      • 9.病毒是怎樣傳播的
    • 第五節 病毒的防治
      • 1.抵抗疾病的祕密武器——疫苗
      • 2.疫苗是如何發號施令的
      • 3.疫苗的種類有哪些
      • 4.疫苗可以後發「治」人嗎
      • 5.接種疫苗要注意什麼呢
      • 6.什麼情況下不宜接種疫苗
    • 第六節 抵抗病毒的「福音」——干擾素
      • 1.干擾素是什麼
      • 2.干擾素是如何發現的
      • 3.干擾素有什麼性狀
      • 4.干擾素有哪些種類
      • 5.干擾素的副作用
    • 第七節 病毒學的發展歷程
      • 1.病毒病害引起生物學家的注意
      • 2.病毒的化學和結構研究
  • 第三章 隱祕的幽靈—千姿百態的病毒
    • 第一節 冠狀病毒
      • 1.冠狀病毒研究的歷史
      • 2.冠狀病毒科的分類
      • 3.冠狀病毒的理化特徵
      • 4.冠狀病毒的臨床特點
      • 5.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 第二節 狠毒的天花病毒
      • 1.天花的故事
      • 2.天花是如何傳播的
      • 3.感染天花病毒後會有什麼症狀
      • 4.天花和水痘有什麼區別
      • 5.我們能對付天花嗎
    • 第三節 討伐人體的脊髓灰質炎病毒
      • 1.概況
      • 2.臨床經過
      • 3.防疫措施
    • 第四節 陰險狡猾的流感病毒
      • 1.心狠手辣的兇手
      • 2.防不勝防的流感病毒
      • 3.流感病毒的結構特點
      • 4.傳播途徑與防治
      • 5.流感與感冒的區別
      • 6.絕不能掉以輕心的流感
      • 7.有辦法預防流感嗎
    • 第五節 冷酷無情的愛滋病毒
      • 1.「惡魔」——愛滋病
      • 2.不可思議的愛滋病病毒
      • 3.HIV的發現及形態結構
      • 4.可怕的逆轉錄病毒
      • 5.HIV病毒的特點
      • 6.AIDS的傳染源
      • 7.傳播途徑
      • 8.AIDS的潛伏期
      • 9.AIDS的檢測辦法及窗口期
      • 10.AIDS的分類及主要臨床表現
      • 11.愛滋病的三個特性
      • 12.AIDS蠶食人類健康的全過程
      • 13.愛滋病病毒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 第六節 呼吸感染的SARS病毒
      • 1.初識SARS病毒
      • 2.SARS病毒是什麼
      • 3.「一觸即發」的SARS病毒
      • 4.SARS的主要症狀都有哪些
      • 5.SARS為什麼這麼恐怖
    • 第七節 慘無人道的伊波拉病毒
      • 1.伊波拉病毒
      • 2.傳播途徑
      • 3.伊波拉病毒來自何方
      • 4.治療
    • 第八節 挑撥離間的肝炎病毒
      • 1.流行情況
      • 2.致病元兇——肝炎病毒
      • 3.肝炎病毒的結構
      • 4.瞭解A肝病毒
      • 5.A型肝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 6.初識B型肝炎
      • 7.C型肝炎
      • 8.D型肝炎
      • 9.E型肝炎
      • 10.肝炎病毒傳染途徑
      • 11.預防措施
    • 第九節 惡貫滿盈的腫瘤病毒
      • 1.腫瘤的病因
      • 2.RNA腫瘤病毒
      • 3.DNA腫瘤病毒
    • 第十節 歇斯底里的狂牛病毒
      • 1.認識狂牛病
      • 2.狂牛病的傳染與防治
    • 第十一節 愛耍花招的禽流感病毒
      • 1.認識禽流感
      • 2.流行狀況
      • 3.禽流感病毒
      • 4.流感與禽流感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 第十二節 頑固殘暴的口蹄疫病毒
      • 1.肆虐的口蹄疫
      • 2.口蹄疫臨床症狀和起因
      • 3.傳染途徑與防治
    • 第十三節 惹是生非的狂犬病毒
      • 1.顯微鏡視野之下的狂犬病毒
      • 2.狂犬病臨床症狀
      • 3.狂犬病毒的來源
      • 4.防範
    • 第十四節 最令人警醒的口蹄疫病毒
      • 1.口蹄疫
      • 2.顯微鏡下口蹄疫病毒
      • 3.口蹄疫的傳播方式
    • 第十五節 作惡多端的雞禽流感病毒
      • 1.禽流感的發現
      • 2.什麼是禽流感病毒
      • 3.人會感染禽流感嗎
      • 4.禽流感病毒傳播途徑
      • 5.預防措施
    • 第十六節 自殺馬鈴薯與可吃疫苗
      • 1.馬鈴薯饑荒與馬鈴薯自殺
      • 2.馬鈴薯是如何自殺的
      • 3.可以吃的疫苗
  • 第四章 細菌的剋星—噬菌體
    • 第一節 什麼是噬菌體
    • 第二節 噬菌體的分類
      • 1.肌病毒科
      • 2.長尾病毒科
      • 3.短尾病毒科
      • 4.被脂病毒科
      • 5.覆蓋病毒科
      • 6.微病毒科
      • 7.絲狀病毒科
      • 8.光滑病毒科
      • 9.原質病毒科
      • 10.囊病毒科
    • 第三節 形態結構
    • 第四節 化學組成
      • 1.蛋白質
      • 2.核酸
    • 第五節 感染與增殖
      • 1.三種存在狀態
      • 2.感染
      • 3.營養狀態
      • 4.烈性噬菌體和溫和性噬菌體
    • 第六節 轉導
    • 第七節 噬菌體與人類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