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危險的生命體》是一本涵蓋病毒科普的書籍,全面探討了病毒的特性、分類、傳播和防治等方面的知識。病毒是一種危險的生命體,能夠對人類和動物造成嚴重的傷害,如致死性疾病和致殘性後遺症。因此,對病毒的瞭解和防治措施至關重要。
第一部分介紹了病毒研究的歷史和病毒對人類造成的傷害。病毒研究始於19世紀末,但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進入實驗室研究。然而,由於病毒的微小和複雜性,研究病毒一直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領域。此外,病毒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也是令人震驚的,如流感、愛滋病和肺炎等致命疾病。
第二部分深入探討了病毒的特性和繁殖方式。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的微生物,需要依賴寄生於宿主細胞內繁殖。病毒的基本結構包括核酸和蛋白質殼,不同類型的病毒結構和大小不一,如DNA病毒和RNA病毒等。此外,病毒也有多種傳染途徑,包括空氣傳播、接觸傳播和食品傳播等。
第三部分介紹了不同種類的病毒,包括常見的流感病毒、愛滋病病毒、B肝病毒等。不同類型的病毒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危害,需要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治療。例如,乙肝病毒對肝臟造成的損害很大,並且易於通過性接觸和血液傳播,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時進行疫苗接種和衛生防護。第四章介紹噬菌體,這是一種可以攻擊和殺死細菌的病毒。噬菌體具有與其他病毒不同的特徵,可以選擇性地感染並殺死特定類型的細菌。這使得噬菌體成為治療細菌感染的一種新方法。本章將深入探討噬菌體的結構、分類、繁殖和應用。
本書的結尾章節將集中討論病毒的防治措施。病毒的治療比細菌和其他疾病更具挑戰性,因為病毒需要宿主細胞才能生存和繁殖。防止病毒感染和傳播的最好方法是採取預防措施,包括接種疫苗、保持良好的衛生和防護措施等。對於已經感染了病毒的患者,可以採用抗病毒藥物來緩解症狀和控制病毒複製。
本書的作者通過深入瞭解病毒的歷史、分類、結構、繁殖和防治措施,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全面而生動的病毒世界。無論你是對醫學、生物學、流行病學還是病毒感染感興趣,本書都將為你提供有趣而深入的瞭解。
第一部分介紹了病毒研究的歷史和病毒對人類造成的傷害。病毒研究始於19世紀末,但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進入實驗室研究。然而,由於病毒的微小和複雜性,研究病毒一直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領域。此外,病毒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也是令人震驚的,如流感、愛滋病和肺炎等致命疾病。
第二部分深入探討了病毒的特性和繁殖方式。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的微生物,需要依賴寄生於宿主細胞內繁殖。病毒的基本結構包括核酸和蛋白質殼,不同類型的病毒結構和大小不一,如DNA病毒和RNA病毒等。此外,病毒也有多種傳染途徑,包括空氣傳播、接觸傳播和食品傳播等。
第三部分介紹了不同種類的病毒,包括常見的流感病毒、愛滋病病毒、B肝病毒等。不同類型的病毒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危害,需要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治療。例如,乙肝病毒對肝臟造成的損害很大,並且易於通過性接觸和血液傳播,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時進行疫苗接種和衛生防護。第四章介紹噬菌體,這是一種可以攻擊和殺死細菌的病毒。噬菌體具有與其他病毒不同的特徵,可以選擇性地感染並殺死特定類型的細菌。這使得噬菌體成為治療細菌感染的一種新方法。本章將深入探討噬菌體的結構、分類、繁殖和應用。
本書的結尾章節將集中討論病毒的防治措施。病毒的治療比細菌和其他疾病更具挑戰性,因為病毒需要宿主細胞才能生存和繁殖。防止病毒感染和傳播的最好方法是採取預防措施,包括接種疫苗、保持良好的衛生和防護措施等。對於已經感染了病毒的患者,可以採用抗病毒藥物來緩解症狀和控制病毒複製。
本書的作者通過深入瞭解病毒的歷史、分類、結構、繁殖和防治措施,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全面而生動的病毒世界。無論你是對醫學、生物學、流行病學還是病毒感染感興趣,本書都將為你提供有趣而深入的瞭解。
- 科學是一種世界觀
-
第一章 史載三千年——病毒病歷史檔案
-
第一節 歷史記載中的病毒病
-
第二節 近代人們對病毒病的認識
-
1.病源
-
2.免疫
-
3.比細菌還要小的病源——病毒
-
-
-
第二章 微觀漫遊—病毒世界
-
第一節 病毒從何而來
-
1.病毒與細胞的關係
-
2.三種假設
-
-
第二節 病毒的定義和特點
-
1.什麼是病毒
-
2.病毒到底是什麼樣子
-
3.病毒的大小與形態
-
4.各種主要病毒的形態與大小比較
-
5.病毒的內部結構
-
6.動物、植物病毒的結構
-
7.昆蟲病毒的結構
-
-
第三節 病毒的化學組成
-
1.病毒的核酸
-
2.病毒的蛋白質
-
3.病毒的脂質
-
4.病毒的碳水化合物
-
5.其他組成方式
-
-
第四節 病毒具備哪些特性
-
1.病毒生命形式的兩重性
-
2.病毒結構和功能的兩重性
-
3.病毒病理學的兩重性
-
4.病毒大家族
-
5.病毒為什麼要寄「人」籬下
-
6.病毒為什麼會如此善變
-
7.病毒到底有多毒
-
8.病毒是如何增殖的
-
9.病毒是怎樣傳播的
-
-
第五節 病毒的防治
-
1.抵抗疾病的祕密武器——疫苗
-
2.疫苗是如何發號施令的
-
3.疫苗的種類有哪些
-
4.疫苗可以後發「治」人嗎
-
5.接種疫苗要注意什麼呢
-
6.什麼情況下不宜接種疫苗
-
-
第六節 抵抗病毒的「福音」——干擾素
-
1.干擾素是什麼
-
2.干擾素是如何發現的
-
3.干擾素有什麼性狀
-
4.干擾素有哪些種類
-
5.干擾素的副作用
-
-
第七節 病毒學的發展歷程
-
1.病毒病害引起生物學家的注意
-
2.病毒的化學和結構研究
-
-
-
第三章 隱祕的幽靈—千姿百態的病毒
-
第一節 冠狀病毒
-
1.冠狀病毒研究的歷史
-
2.冠狀病毒科的分類
-
3.冠狀病毒的理化特徵
-
4.冠狀病毒的臨床特點
-
5.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
-
第二節 狠毒的天花病毒
-
1.天花的故事
-
2.天花是如何傳播的
-
3.感染天花病毒後會有什麼症狀
-
4.天花和水痘有什麼區別
-
5.我們能對付天花嗎
-
-
第三節 討伐人體的脊髓灰質炎病毒
-
1.概況
-
2.臨床經過
-
3.防疫措施
-
-
第四節 陰險狡猾的流感病毒
-
1.心狠手辣的兇手
-
2.防不勝防的流感病毒
-
3.流感病毒的結構特點
-
4.傳播途徑與防治
-
5.流感與感冒的區別
-
6.絕不能掉以輕心的流感
-
7.有辦法預防流感嗎
-
-
第五節 冷酷無情的愛滋病毒
-
1.「惡魔」——愛滋病
-
2.不可思議的愛滋病病毒
-
3.HIV的發現及形態結構
-
4.可怕的逆轉錄病毒
-
5.HIV病毒的特點
-
6.AIDS的傳染源
-
7.傳播途徑
-
8.AIDS的潛伏期
-
9.AIDS的檢測辦法及窗口期
-
10.AIDS的分類及主要臨床表現
-
11.愛滋病的三個特性
-
12.AIDS蠶食人類健康的全過程
-
13.愛滋病病毒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
-
第六節 呼吸感染的SARS病毒
-
1.初識SARS病毒
-
2.SARS病毒是什麼
-
3.「一觸即發」的SARS病毒
-
4.SARS的主要症狀都有哪些
-
5.SARS為什麼這麼恐怖
-
-
第七節 慘無人道的伊波拉病毒
-
1.伊波拉病毒
-
2.傳播途徑
-
3.伊波拉病毒來自何方
-
4.治療
-
-
第八節 挑撥離間的肝炎病毒
-
1.流行情況
-
2.致病元兇——肝炎病毒
-
3.肝炎病毒的結構
-
4.瞭解A肝病毒
-
5.A型肝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
6.初識B型肝炎
-
7.C型肝炎
-
8.D型肝炎
-
9.E型肝炎
-
10.肝炎病毒傳染途徑
-
11.預防措施
-
-
第九節 惡貫滿盈的腫瘤病毒
-
1.腫瘤的病因
-
2.RNA腫瘤病毒
-
3.DNA腫瘤病毒
-
-
第十節 歇斯底里的狂牛病毒
-
1.認識狂牛病
-
2.狂牛病的傳染與防治
-
-
第十一節 愛耍花招的禽流感病毒
-
1.認識禽流感
-
2.流行狀況
-
3.禽流感病毒
-
4.流感與禽流感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
-
第十二節 頑固殘暴的口蹄疫病毒
-
1.肆虐的口蹄疫
-
2.口蹄疫臨床症狀和起因
-
3.傳染途徑與防治
-
-
第十三節 惹是生非的狂犬病毒
-
1.顯微鏡視野之下的狂犬病毒
-
2.狂犬病臨床症狀
-
3.狂犬病毒的來源
-
4.防範
-
-
第十四節 最令人警醒的口蹄疫病毒
-
1.口蹄疫
-
2.顯微鏡下口蹄疫病毒
-
3.口蹄疫的傳播方式
-
-
第十五節 作惡多端的雞禽流感病毒
-
1.禽流感的發現
-
2.什麼是禽流感病毒
-
3.人會感染禽流感嗎
-
4.禽流感病毒傳播途徑
-
5.預防措施
-
-
第十六節 自殺馬鈴薯與可吃疫苗
-
1.馬鈴薯饑荒與馬鈴薯自殺
-
2.馬鈴薯是如何自殺的
-
3.可以吃的疫苗
-
-
-
第四章 細菌的剋星—噬菌體
-
第一節 什麼是噬菌體
-
第二節 噬菌體的分類
-
1.肌病毒科
-
2.長尾病毒科
-
3.短尾病毒科
-
4.被脂病毒科
-
5.覆蓋病毒科
-
6.微病毒科
-
7.絲狀病毒科
-
8.光滑病毒科
-
9.原質病毒科
-
10.囊病毒科
-
-
第三節 形態結構
-
第四節 化學組成
-
1.蛋白質
-
2.核酸
-
-
第五節 感染與增殖
-
1.三種存在狀態
-
2.感染
-
3.營養狀態
-
4.烈性噬菌體和溫和性噬菌體
-
-
第六節 轉導
-
第七節 噬菌體與人類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