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世人常常患得患失。
身份地位、道德名利、情感生死、股票房子……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追逐的目標?
執著與放手,有情與無情,自利與利他,我該何去何從?
紅塵中的初心,要如何守護,怎樣才能洞穿事實的真相?
本書的內容主要根據作者幾十年來的演講和採訪,以及平日裡的文字整理而成。作者繼承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們擺脫對佛法的誤解,使佛法走入生活。書中收錄了濟群法師關於做人、做事與處世的開示,意在告訴讀者如何用智慧解析自我和世界,怎樣生活才會更健康,更有福。
全書分門別類收錄大量精選訪談和主題式文章,承載滿滿的知識,為廣大佛子構建了一套次第井然、學修結合的模式,引領大眾在菩提道上正向、穩步前進。書中舉例生動有趣,常常能觸動內心。智慧甘露語俯拾皆是,你會詫異、會警醒,也會眼前一亮:原來自己也可以這樣活!
身份地位、道德名利、情感生死、股票房子……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追逐的目標?
執著與放手,有情與無情,自利與利他,我該何去何從?
紅塵中的初心,要如何守護,怎樣才能洞穿事實的真相?
本書的內容主要根據作者幾十年來的演講和採訪,以及平日裡的文字整理而成。作者繼承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們擺脫對佛法的誤解,使佛法走入生活。書中收錄了濟群法師關於做人、做事與處世的開示,意在告訴讀者如何用智慧解析自我和世界,怎樣生活才會更健康,更有福。
全書分門別類收錄大量精選訪談和主題式文章,承載滿滿的知識,為廣大佛子構建了一套次第井然、學修結合的模式,引領大眾在菩提道上正向、穩步前進。書中舉例生動有趣,常常能觸動內心。智慧甘露語俯拾皆是,你會詫異、會警醒,也會眼前一亮:原來自己也可以這樣活!
- 推薦序
- 1 隨緣與進取──《財富品質》專訪
-
2 用佛法智慧解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緣無所謂善惡,不黏著的智慧
-
心中有大愛,不淡漠的智慧
-
自由調整距離,洞穿真相的智慧
-
不患得患失最養生
-
-
3 報恩,不僅僅是報恩──《財富品質》專訪
-
盂蘭盆會與孝道是何關係?
-
佛教怎麼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
-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如何將福報延續?
-
-
4 佛教徒的人生態度
-
消極還是積極?
-
悲觀還是樂觀?
-
禁欲還是縱欲?
-
重生還是重死?
-
自利還是利他?
-
出世還是入世?
-
無情還是多情?
-
隨緣還是進取?
-
結語
-
-
5 佛教的世界觀──二〇一五年於北京大學「陽光論壇」
-
世界的起源
-
微觀世界
-
宏觀世界
-
世界的生成和演變
-
世界的原理
-
認識與存在
-
結語
-
-
6 佛教的道德觀──二〇一八年於「騰訊佛學頻道」五週年
-
何為道德
-
道德的基礎
-
道德和利益
-
道德的建立和提升
-
佛教道德在當今世界的價值
-
結語
-
- 7 唯有內心和平,方有世界和平──《身體周刊》專訪
-
8 生活簡單更容易幸福
-
微博傳播人生智慧
-
吃飯、喝茶即是修行
-
- 9 身心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廈門晚報.健康潮》採訪
-
10 慈善的精神──《胡潤百富》專訪
-
慈善最核心的精神是什麼?
-
心理呵護重於單純物質幫助
-
善款如何善用?
-
-
11 慈善,是慈悲心的修行──二〇一四年於復旦大學心理系「讓愛心更有力量」慈善論壇
-
慈善的本質
-
佛教中慈善的修行
-
慈善的意義
-
結語
-
- 12 有愛心,才樂於付出
- 13 提升財富品質,享受智慧生活──《財富品質》專訪
-
14 經營企業與經營人生──首屆企業家靜修營「企業與人生」論壇
-
數位化時代的衝擊和改變
-
用機制給個人鬆綁
-
可持續發展需要心力
-
共享經濟時代最應該共享佛法
-
菩薩低眉和金剛怒目都是慈悲
-
從利益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
-
-
15 認識佛法,成為更好的自己──首屆企業家靜修營結營式問答
-
學做菩薩,歡喜承擔
-
紅塵之中,保持初心
-
學會觀照,回歸本心
-
關愛健康,認識生死
-
智慧管理,佛法支招
-
認識成功,選擇人生
-
- 16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財富品質》專訪
- 濟群法師著作系列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