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用腦品酒:葡萄酒「品」什麼?頂尖侍酒師精心設計,給飲者的感官基礎必修課,由外而內整合你的「品飲腦」!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59379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冠軍侍酒師將二十載研究濃縮成系統化課程
中本聰文、石田博經典必讀代表作
◎日本「J.S.A.葡萄酒檢定考」酒友推薦教材
一本教你清楚描繪葡萄酒果實特色、發酵與還原風味的自我訓練教材
◎茶飲、咖啡皆可練,品味世界無所不在
為所有飲者而生,以「建構基本動作」和「心像練習」出發的品飲感官訓練

各界葡萄酒行家熱情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依亭(深杯子創辦人/葡萄酒講師/品油師)、王東崧 Tony(Smith & Wollensky Taipei侍酒師/法國RVF世界盲品第三名)、李昕嬡 Nicole LEE(珍愛AOW學苑 執行總監)、林澧竣Eric(葡萄酒新手選)、陳匡民(葡萄酒作家)、陳定鑫(社團法人台灣侍酒師協會理事長/三二行館 侍酒師)、鄒修銘BSP(軟體工程師、盲品選手)、蔡孝倫Alex Tsai(資深侍酒師)
★★★

▼專家精鍊品飲特訓,適合這樣的你──
.初入酒坑,不知道酒到底該從哪裡「品」起的酒界小白
.覺得品酒是一門高深莫測、全靠直覺和體感支撐的學問
.喝了多年,卻始終無法在第一時間「完整描述」一款酒
.不願受品種迷思束縛,想要腳踏實地理解葡萄酒的美妙


▼拋開既定印象,從「零」開始喝,理出每一瓶酒的獨特身世!
你可曾想過,葡萄酒品飲到底都在「品」什麼?
葡萄品種、產地與釀造工法何其多,
品飲專家又是如何在一片茫茫的味道海中,找到它最迷人的特質?

許多人一談到品飲,很常會陷入「品酒=猜酒」的迷思,
然而追根究柢,這並不是葡萄酒品飲訓練的核心精神。

唯有精準、有邏輯地描述感官所接收到的刺激,
才能全面掌握每瓶葡萄酒的靈魂和底蘊。
諸如「這酒好棒」、「好輕柔喔」,或「有種怪怪的香氣耶」等描述,
無法真正帶出酒款的重點特色,自然也無法把它推薦給別人。

▼讀完本書,你會了解,品酒是有系統和方法的,不但可以學,還能夠越學越精~
作者曾提到,若要提升品酒的能力,
就得讓大腦遵循品酒的基本動作,並且反覆練習。

他們整理了自己在日本專業雜誌《侍酒師》上發表的連載內容,
加上經年累積的反思,最終集結整理成這本品飲技巧專書。

無論你現在身處葡萄酒品飲新手村,
或早已成為中階或資深玩家,
這本簡明易懂的練功秘笈,都能幫你打通關節,建立更紮實的品飲基礎。



▼本書特色

【結構化整理品飲思路】
依照「土壤環境→葡萄品種→種植→釀造工藝→培養方法」的順序,
撇開既定的風味成見,
從無到有、完整推理葡萄酒各式表現的由來。

【熟悉品酒的心像練習】
「碰到白酒,以青蘋果作為果香的主軸;
若是紅酒,就往藍莓的方向前進。」
化想像為真實,將品飲筆記大聲讀出,
默熟於心並觀察品飲時的表情和動作。

熟練之後,就能「自動化」地
按基本動作完成一款酒的描述,
語句完整、細膩、還不會遺漏!

【拆解動作+用腦連結】
棒球選手的投球動作,
包含站穩腳跟、調整重心、跨腳、扭腰以及揮棒打擊等,
透過細緻拆解以及用腦連結,最終一氣呵成,打出好球。

而感官也需要透過拆解,
反覆練習「看、聞、喝」,並往下細分各種要素,
逐步做出最貼近葡萄酒本質的判斷。

\看/穿葡萄與酒的狀態:
酒色、明亮度、濃稠度等外觀呈現,都透露葡萄果實的產地日照、氣溫、海拔、座向,以及葡萄酒培養過程中的泡皮時間、培養環境、是否經過澄清過濾,甚至是酒款本身的酸鹼度等訊息。
\聞/出酒的結構與層次:
從對香氣的第一印象與三類香氣,分別討論直覺感受、柑橘果香、酒精發酵與還原氣息,這些都是判斷葡萄品種個性、酒的熟成工法與年份的關鍵證據!
\喝/進口腔與味蕾深處:
品飲葡萄酒,可不是單純「含著」或「咕嚕下肚」這麼單純。理解舌頭的構造,以各區段檢驗葡萄酒前(第一印象、甜度和酒精濃度)、中(酒體和酸度)、後段(苦、鹹和餘韻)風味,並善用牙齦分析單寧所帶來的酸澀感。

【專欄式分享輕鬆閱讀】
循序漸進,內文有趣、份量適中且好懂,
每階段的思考與基本動作一看就「瞭然於心」!

【全彩圖表,整合觀念】
將細碎又難記的經驗分享,
整合成好吸收的「即食資訊」,
讓你快速上手,從裡到外快狠準地評析葡萄酒特質!

○●○●○●○●行家選讀,打開感官潛意識的必讀佳作○●○●○●○●

愛好品酒的專業或業餘讀者,除了看各類葡萄酒書籍、受課堂教育,可以在考試和比賽得高分外,是否想過自己的品飲能力如何呢?我熱衷積年累月的品飲與盲飲葡萄酒,認為這是一本非常適合想細析、釐清葡萄酒風味的愛好者的基本品酒寶典。以感官分類酒的各項分析,以及內文諸多重點與常犯毛病提醒,讓讀者可以對照練習,避免詞窮或太主觀的差異性產生,漸而有自信依據來表現專業品酒技巧!

——王東崧 Tony|Smith & Wollensky Taipei侍酒師/法國RVF世界盲品第三名

清楚、具邏輯地說明品飲步驟及方法,讓品飲葡萄酒變得清楚,理解如何建構資料庫。

——李昕嬡 Nicole LEE|珍愛AOW學苑 執行總監

相當完整的盲飲思維整理,習得如此有架構的品酒方式,面對一瓶佳釀就能不慌不忙,展現如同專家般的品飲心境。

——林澧竣Eric|葡萄酒新手選

品酒界的武功秘笈,欲練神功者必讀。

——陳匡民|葡萄酒作家

「盲飲並不是盲目品飲,而是感官結合邏輯與知識的訓練。」適合所有葡萄酒從業人員與愛好者的一本書,由日本的冠軍侍酒師結合多年專業與經驗,帶領我們探索品酒的精髓。

——陳定鑫|社團法人台灣侍酒師協會理事長/三二行館 侍酒師

以理性、系統化的方式品飲,累積出大量酒款資料庫,才有辦法培養出越來越精準的分析能力。而本書描述的種種訣竅與手段,便是鍛鍊思考肌肉的絕佳工具。不論您要備考WSET、CMS,還是想和我們一樣,成為盲品選手為國爭光,本作都是您必備的訓練手冊。

——鄒修銘BSP|軟體工程師、盲品選手

侍酒師的盲飲與品飲技巧,其實並非難如登天:經驗、系統與知識缺一不可,而非倚重直覺與運氣。本書以日本知名侍酒師的第一手經驗彙整,內容實用,無論是葡萄酒愛好者或是專業人士,想在品飲能力下功夫,本書絕對是值得細讀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蔡孝倫Alex Tsai|資深侍酒
  • 寫在前面 《侍酒師》雜誌連載升級版
  • 第1章 品酒的目標和七個準備
    • 建立品酒目標的目的
    • 品酒的準備 ① 設定主題
    • 品酒的準備 ② 保持警醒
    • 品酒的準備 ③ 葡萄酒的順序和溫度
    • 品酒的準備 ④ 準備技術背景資料
    • 品酒的準備⑤ 提升品酒效果的照明和室溫
    • 品酒的準備⑥ 提升品酒效果的酒杯和份量
    • 品酒的準備⑦ 其他必備道具
  • 第2章 構建品酒基本動作
    • 品酒的目的不是猜酒
    • 土法煉鋼沒有意義
    • 以棒球選手一朗為目標
    • 在任何情況下,都按基本動作穩扎穩打
    • 不憑感覺,用腦構建基礎
    • 如何構建基本動作
    • 細分基本動作
    • 以心像練習確立基礎
    • 複習五步驟
  • 第3 章 外觀的基本動作
    • 外觀的基本動作① 看濃淡
    • 從酒色濃淡斷定品種太輕率
    • 外觀的基本動作② 看色調變化
    • 仔細想想,為什麼是這種顏色?
    • 外觀的基本動作③ 看亮度
    • 外觀的基本動作④ 看澄清
    • 外觀的基本動作⑤ 看黏稠度
    • 酒色──暗示葡萄和酒的熟成狀況
    • 誤判,才是學習的機會
  • 第4章 香氣的基本動作①&② 第一印象和第一類香氣分析法
    • 如何準確連結外觀和香氣
    • 香氣的分析,請務必「當機立斷」
    • 芳香品種的陷阱
    • 聯結外觀情報和香氣的秘訣在「第一印象」
    • 香氣的基本動作① 香氣的第一印象
    • 香氣的基本動作② 分析第一類香氣
    • 忘掉「格烏茲塔明那=荔枝」
    • 試著用腦分析維歐尼耶
    • 如何掌握特殊香氣
    • 不急著下結論
  • 第5章 香氣的基本動作③ 第二類香氣分析法
    • 第二類香氣,指的是「源自酒精發酵」的香氣
    • 明顯的第二類香氣,代表酒還年輕
    • 「沒有木桶香」,不代表就是「沒有第三類香氣」
    • 只是堆疊詞句不代表評析
    • 切忌過度使用「很」和「非常」
    • 哪些是源自熟成的香氣?
    • 第二類香氣表示年輕,第三類香氣表示成熟
    • 切忌為表現而表現
  • 第6章 香氣的基本動作④ 第三類香氣分析法
    • 第三類香氣的重點:因還原和氧化所致的熟成香氣
    • 遇到多種香氣要素並存時,該如何判斷?
    • 預設慣用語彙,以彌補經驗不足
    • 用腦品酒,以感官補其不足
    • 構建多樣化香氣類型,以應對特殊香氣
    • 源自熟成的第三類香氣──麵包、菇蕈、堅果
    • 專業的分析性品飲不需要直覺
  • 第7章 口感的基本動作
    • 將外觀和香氣分析,連結口感很重要
    • 因為比香氣更容易確認,口感的基本動作尤其重要
    • 入口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
    • 「清爽又多果香的酒」不算評析
    • 品飲能力若有進步,就能理解葡萄酒的多樣性
    • 該用哪裡去感受酒精濃度?又該用哪種方法感覺?
    • 品嚐可能含有殘糖酒款的訣竅
    • 用「前段、中段、後段」三階段來表現口感
    • 用甜酒來練習,確實掌握甜度和酒精濃度
    • 第一印象最關鍵
  • 第8章 如何分析酸度
    • 酸味要從「量、質、持久度」三方面來掌握
    • 「水果風味」無助於分析
    • 是否經乳酸發酵,影響酸的「質」
    • 小心混淆酸的「質」與「量」
    • 口感,是確認外觀和香氣推論的終點
  • 第9章 如何分析澀感
    • 先按基本動作,從外觀開始
    • 掌握澀感的強弱、質、量和持久度
    • 澀感量少,不代表就柔順絲滑
    • 決定澀感質地的重點在於……
    • 不能僅憑木桶燻烤香就做出判斷
    • 「均衡度佳」不算掌握酒款特色
    • 從牙齦來感受判斷澀感
  • 第10章 如何分析餘韻
    • 餘韻=葡萄酒的最終評價
    • 掌握葡萄酒的立體架構
    • 用能吸引聽者的關鍵字,傳達葡萄酒魅力
    • 餘韻,是傳遞葡萄酒價值的終點
    • 再次從頭到尾,完整評價一款酒
  • 後記 等在訓練終點的,是「共感」的喜悅
  • 一般社團法人日本侍酒師協會
  • 要不要來挑戰葡萄酒檢定考?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