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沒有媽媽的女兒:不曾消失的母愛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5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59396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紐約時報》暢銷書,至今熱賣逾五十萬冊
★感性中兼具理性,154位沒有媽媽的女性參與問卷調查,道出母親離開後的心路歷程

一本療癒的書,代替那雙呵護的手,撫慰您的心靈

「我的母親在我十七歲時過世。」—這是關於作者的介紹之一。
本書是一本關於「青春期喪母女性」的書籍,書中訴說作者十七歲喪母的經歷,搭配心理學研究說明喪母之痛隨著時間產生的轉變,以及多達百篇的訪談撰寫而成。作者十七歲喪母時渴望藉由書籍知道該如何處理喪母的情緒難題,當時她急欲尋求的答案卻在十年後才找到。沒錯,就是在書寫本書時,作者與獨自走過這些年的自己產生對話,找到了當時迫切想要知道的答案、治癒了自己,同時也盼望本書能帶給相同經驗的讀者們一個溫暖的慰藉。

上百位喪母女性的訪談、受訪者年齡橫跨十七歲到八十二歲

本書於初版發行不到兩個月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讀者的書信如紙片般飛來,書信中都是有相同經驗的女性,有的人訴說著她們是如何熬過當時的情緒風暴、如何一個人走過那條孤單的路。而更多的是由衷得感謝作者於書中肯定她們深沉的傷痛、也讓她們有機會再一次審視並安慰從少女到成年女性這段時間的自己。

媽媽過世之後,女兒的悲痛永遠沒有徹底結束的一天

不管是過去或現在,「傷痛」都被視為一種需要被克服的東西,但對於喪親的人傷痛是循環性的,尤其對於青春期喪母的人更是如此,載浮載沉的哀悼之路陪伴她們成長,甚至於經歷了第一次戀愛、第一次分手、畢業、工作、結婚生字等人生重大轉變後,生命中仍然有一個無法被填滿的洞,也只有她們知道,對於母親的想念、渴望以及希望媽媽還在的心情,永遠都不會消失。

~~各界好評推薦~~
「扣人心弦⋯⋯獨具見地⋯⋯動人而難能可貴,處理了一個受到忽略的題材。」——《紐約時報》書評
「與各個年齡失去母親的女性產生共鳴。」——《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撫慰人心⋯⋯雖痛苦卻解憂。」——《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有豐富的個人經驗為證,輔以喪親相關的心理研究資料⋯⋯成功打開具有抒發作用的對話,將一件改變一生的事件個人化,為任何年齡活在喪母陰影下的女性提供指引與幫助。」——《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深刻改變了我的人生,也改變了我看待喪母這件事的眼光,讓我重新審視喪母的意義。荷波對此一課題的投入和將心比心的情懷,讓我立刻覺得自己不是那麼孤軍奮戰,並給了我莫大的勇氣以喪母的女兒之姿繼續前進。」——克萊兒・畢德威爾・史密斯(Claire Bidwell Smith),暢銷書《痛了,才知道愛原來一直都在》、《當焦慮來臨時》作者

「聰穎、勇敢、撫慰人心、充滿智慧,如果你或你愛的人面臨喪母之痛,《沒有媽媽的女兒》是一本不可或缺、啟迪人心的必讀之書。」——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紐約時報》暢銷書《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暗黑中,望見最美麗的小事》作者
  • 讀者來信
  • 謝詞
  • 前言
  • 【第一部】失去
    • 1 悲傷的季節:哀悼有時
    • 2 改變之時:女兒一生的發展階段
    • 3 因果關係:沒有哪條路是最好的路
    • 4 後來的失去:學習如何放手
  • 【第二部】改變
    • 5 爸爸的前世情人:父女二重奏
    • 6 兄弟姊妹:手足相連(和不相連)
    • 7 尋愛:親密關係
    • 8 當女人需要女人:性別角色
  • 【第三部】成長
    • 9 她是誰,我又是誰:發展獨立的身分認同
    • 10 大限來時:生老病死
    • 11 當女兒成為母親:孕育下一代
    • 12 浴火鳳凰:創造力、成就與成功
  • 結語
  • 二十週年紀念版後記
  • 附錄一:原版無母之女問卷調查
  • 附錄二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