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福聚:環保輔具愛相扶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33795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社會最需求處著手 開啟慈善之門
環保輔具送暖 陪你撐起失能家庭

近年來,臺灣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趨向超高齡社會,伴隨而來的還有慢性病、功能障礙的人數提升,加上中重度身心障礙者等,代表輔具的需求逐年攀升。

慈濟長年關懷弱勢個案,從中發現個案有大量輔具需求;但對他們而言,購置全新輔具遙不可及,要申請公部門租借或補助款,亦是緩不濟急。

於是,慈濟將慈善結合推行三十多年的環保經驗,從慈濟環保站找出回收來的輔具,經過專業志工團隊的維修、清潔,讓環保輔具重現物命,幫助慈濟個案或一般大眾的同時,也減少了資源的消耗。

從一開始搬運輔具的手忙腳亂,大家逐漸磨合,做了一段時間後,愈來愈知道怎麼搬最有效率。看見受到幫助的案家終於露出喜悅的笑容,重拾便利的行動與生活品質,志工說,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因為那就是最真誠的祝福!


證嚴上人開示〉輔具‧福聚

現在的社會,老人越來越多,輔具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當家裡汰舊換新,或是不再需要時,不管是在山城還是偏鄉,慈濟人只要接到通知,就會趕緊前往將輔具回收回來,再仔細地整理。發現螺絲鬆掉、功能不正常,就修理好,還要清洗乾淨,經過消毒,就像新的一樣,再收進倉庫,等待有需要的人來申請。

哪裡有需要,不論是山上、偏鄉,還是沒有電梯的老公寓,甚至是澎湖、金門、馬祖這些離島,慈濟菩薩不怕辛苦,合眾之力,扛著輪椅、助行器、電動床……不論是什麼輔具,只要做得到的,總是會想方設法送到需求者家中。

在大愛臺的新聞報導中,看到志工們步步爬坡,那樣的辛苦,我可以感受得到,因為那個環境也是以前我去探視個案、家訪時,常常要走的地方。又看到菩薩們扛著電動床要爬四層樓,心很不捨、很擔憂,怕轉彎時,角度若是轉不過去,上面的人若拉不住,在下面支撐的人就很危險。而這些都是為了惜福,讓廢棄的輔具再度發揮價值,延續物命。
  
「慈濟環保輔具平臺 」不只無償提供輔具,環保輔具團隊若是發現申請家庭是經濟弱勢,或是倆老相依、孤老獨居,還會結合訪視、人醫、長照團隊,全人、全家、全方位,一起做關懷,為他們清掃環境,改善居家安全,並且長期濟助生活。例如新竹的慈誠隊在一次送輔具時,遇到只有阿嬤一個人在家,就陪她聊天,關心她的生活,才知道她過了中午還沒吃午餐,就為她泡牛奶,再餵她喝。這種鐵漢柔情,是真正名副其實菩薩的情,叫作「覺有情」。

「菩薩」是覺有情,覺悟的有情人,哪裡有苦難,「藍天白雲」飄然而至,自動付出,用愛膚慰老、病與苦難者;看到了那個家庭許久沒有清掃,環境髒亂,灰塵積厚,就發心投入去付出,不怕髒、不怕臭,他們心裡總是有那一分超越平常人,願意付出。

這一群志工菩薩這樣的付出,很自然感動到了周圍的鄰居、朋友,進而啟動了愛心,伸出了雙手,愛的能量互動起來,這對於社區幫助很大。很感恩人與人之間可以互相呼籲、互相影響、互相帶動,為人間付出,這就是我們人生的價值,所以我天天都要說好幾次「盤點生命價值」。

慈濟人因為發心走入人群,所以能見證現在的社會生態,只要眾生需要,可以克服很多不曾做過的工作,無論粗工、細活,他們都做到了。最清淨的愛,就是智慧;最徹底的智慧,就是慈悲。菩薩見苦而心有不忍,所以發大心、立大願,走入苦難中去。人生虛幻無常,菩薩就是體會空幻的道理,借假修真,人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就是有這麼多苦難眾生,菩薩去見苦知福,了解「四聖諦」──苦集滅道。

苦是真理,若不覺苦,就會迷茫在人生中,所以我們要時時警惕!感恩有這許多人有志一同行在菩薩道中,成為苦難人生命中的貴人。體會到了苦,體會到了無常,體會到了一切虛幻,有真誠的真如妙法,就是佛心,可以發揮力量去解救苦難,這就是行菩薩道。


編者的話〉環保輔具送暖 重拾人間溫情
黃湘卉

二○二二年十月二十五日起,證嚴上人出門到各地去主持歲末感恩祝福會。這期間,各地環保輔具志工團隊透過與上人的溫馨座談,報告他們在社區付出的心得與感動。上人看了多少人間事,聽了多少人間苦,也看到多少人間菩薩的成就;上人讚歎,這就是菩薩!雖然與對方非親非故,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我、他一起付出,人力與物力就能具足。

文史處同仁聽到了上人的慈示,立即把握因緣,進行全臺「慈濟環保輔具平臺」溫馨故事的盤點,從「慈濟全球社區網」及「大愛電視」節目中,看到已經有環保輔具的相關文稿與影片報導。於是開始構思將這些溫暖人心的故事結集成冊,在社會中帶起更大的善效應。

全臺人文真善美啟動 來一場實作體驗

過了農曆春節,二○二三年二月十七日這天,文史處與慈發處進行會議,共識出版一本慈濟環保輔具專書,首先於四月合辦東、北、中、南等四區說明會,引導環保輔具團隊分享故事,並邀請人文真善美團隊出席聆聽,最後兩團隊相見歡,確立後續訪談、記錄與彙編的進行。

這群熱愛分享故事,喜歡攝影的人文真善美志工,本著「使命必達」的精神,在接下來的五、六月,短短二個月的時間內,上傳了八十一篇輔具報導的大藏經。

文史處編輯團隊從七月開始,詳實地把這八十一篇文稿一一看過,再與慈發處討論。考量目前輔具平臺的設置辦法、運作模式、資源分配等皆在整合階段,雙方決定第一本專書將著重在呈現慈濟環保輔具推動的全貌,結集各區溫馨故事與因緣。

輔具是慈善之鑰 看見社會的需求

在這麼多的慈濟環保輔具申請紀錄中,我們發現到除了長者的需求,還有慢性病、功能障礙、中重度身心障礙者等,慈濟長年關懷的弱勢個案,亦有輔具的需求。對他們而言,購置全新輔具遙不可及,要申請公部門租借或補助款卻是緩不濟急。

就如居住在桃園市復興區的原住民陳天龍所言,他具有低收入戶身分,購買輔具可以申請政府全額補助。然而,當他向復興區公所申請輔具補助時,承辦人員卻要他先行購買,再拿收據來申請。陳天龍向慈濟志工表示:「我已經沒有錢了,怎麼可能這樣做?所以才會向慈濟申請。」

另外,編者在大愛電視「行動現場」的節目中,看到新竹環保輔具的報導;爾後又在「慈濟全球社區網」中,再度看到相同的案家故事「一件輔具 圓十年的夢」,內心不由得感嘆兩老相依,臥病不得自主的悲苦。

但也為他們感到高興,因為輔具需求的緣,把他們和慈濟連結在一起,志工不只提供輔具,也為他們打掃、粉刷住家,並改善生活環境,讓在外工作且有家庭的女兒,一圓努力十年仍無法完成的願。

閱讀這些感人的故事,編者內心也產生積極正向的思維。一群人的付出,解決了受助者的苦境,也慰藉了家屬的心靈,這樣的美善故事,應該讓更多人看到,進而學習。

盤點生命 造福人間創造價值

二○一八年二月,上人提出「壽量寶藏」的概念,鼓勵年長的志工將五十歲存入,重拾青壯年時期的熱忱與衝勁,用現有的成熟思想,豐富的社會經驗,以及得體的應對禮節,持續投入慈濟志業。

此後,上人又跟志工說「自我盤點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價值,不是為自己享受多少,是為人間付出;而在訪視過程中,許多志工看到與自己相同年紀的案家因病而苦,都會感恩自己的健康,體會到「知福、惜福,更要造福」。

投入環保輔具的志工,普遍年齡落在六、七十歲左右,在上人的勉勵下,努力精進,雖然面對需要勞力的輔具搬運,仍然不懈怠。把舊的輔具回收,清潔、修理到煥然一新,哪個家庭有需要,就專程送過去。有些貧窮病苦人住在山間,再重的電動床,志工們也爬坡扛上去。

志工不怕辛苦搬送,就算是高樓的住戶仍合力搬運親送到府。有些生手剛開始真是吃足苦頭,一遇到狹小的樓梯,搬運中有人撞到牆角,有人壓傷手指,甚至還有人撞到腿腳瘀青……

即便付出的過程身體受了傷,志工事後的分享,總是不約而同地表示,只要看到案家在使用輔具時,臉上露出笑容,一切的辛苦就都化為幸福了。

見證志工行誼 啟蒙青年永續慈濟

看到年長志工精進不懈,重新在輔具付出中,找到生命的價值。上人心中滿是感恩卻又不捨,屢屢提及要讓慈二代的孩子來投入。以前的社會普遍窮困人多,就是慈善,現在慈善建構起來了,需要人力,更需要心力,這需要慈濟人好好地來呼籲。慈濟人要鼓勵年輕的慈二代、慈三代,有志一同,願意為社會人群來付出。

編輯此書,衷心期盼這本書能成為溝通的媒介,除了記錄慈濟環保輔具服務的個案故事,發掘出人與人之間溫馨的美善故事,深入看見慈濟志工的深度關懷行動。真心希望此時此刻,看到此書的朋友們,能啟蒙你們的善念,加入慈濟志工助人的行列,讓我們如螢火蟲一樣,發揮群光,照亮黑暗。

此舉更是回應上人的殷殷呼喚,期待慈二代、慈三代看到這本書,起而行動,承擔慈濟精神;能夠做到讓父母高興,是最大的孝,讓父母與有榮焉,那就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 上人開示 輔具‧福聚
  • 推薦序 福具到府 以愛相扶
  • 推薦序 環保輔具 陪你撐起失能家庭
  • 編者的話 環保輔具送暖 重拾人間溫情
  • 第一章 看見社會需求 縮短城鄉差距
    • 延伸慈善服務 花蓮環保輔具平臺肇始
    • 因慈濟輔具 圓了十年的夢
    • 不只提供輔具 陪伴關懷度過難關
    • 支援澎湖離島 志工接力擴大愛
    • 援助原鄉 縮短城鄉差距
    • 捐贈血氧機 解決供不應求危機
  • 第二章 落實環保 延續物命
    • 工程師變身輔具醫師 轉運福與慧
    • 四百坪倉庫變身環保輔具「百貨公司」
    • 輔具宅急便 即時即送有效率
    • 以身行示範 帶動多人投入行善
    • 屋寬不如心寬 大方捐作輔具中繼站
  • 第三章 無常驟至 生命轉彎
    • 忘卻病苦送輔具 難忘受贈者笑容
    • 放下自身殘疾 堅持做環保回收輔具
    • 機車行黑手老闆 推動輔具轉動愛
    • 拚命清洗輔具 轉化自縛人生
    • 維修環保輔具 也讓自己獲得重生
  • 第四章 用錢買不到的貼心
    • 輔具媽的助人心路
    • 老組長送輔具 再見昔日老友
    • 是真的耶!免費到府服務
    • 蘆洲環保輔具平臺 箍住大家的心
    • 承擔輔具 帶給我更多幸福能量
  • 第五章 螢火微光 創造輔具價值
    • 承擔輔具先鋒 焠鍊生命風華
    • 提供有溫度的愛 讓案家安心放心
    • 多做多得 愛在輔具運行中
    • 土城輔具團隊 從神力女超人開始
    • 開菩薩車 轉送大愛輔具
  • 附錄一 全臺慈濟環保輔具平臺分布
    • 慈濟環保輔具平臺暨據點分布
  • 附錄二 我想申請慈濟環保輔具!
  • 附錄三 歷年各縣市服務數據或運作至今服務總數據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