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爸媽何必太正經!幽默溝通,讓孩子正向、積極、有力量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0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128840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既然無法永遠保護孩子,
就讓他有面對逆境的超能力吧!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捱刀?幽默感無法杜絕逆境,但它具有正向影響力!幽默感能避免我們在面臨壓力時,將注意力聚焦在負面想法上,能為我們降低挫折感,以及因壓力而來的負面情緒——也就是說,幽默感能讓保護我們不被逆境擊倒!

雖然都能讓氣氛輕鬆點,但幽默和搞笑、裝可愛不太一樣。幽默之所以產生,是基於認知與情緒的層面,在認知上有了「出其不意」的衝突感——答案是意料之外的結果,而且沒什麼重大的利害關係與挫折時,就會產生好笑的感覺。

問題是,利害關係和挫折的重大程度要怎麼判斷?以親子關係為例,如果我們是想法越不肯變通、作法越不容質疑的父母,怎麼可能接納孩子的「突發狀況」?破梗之後怎麼笑得出來?

◎若循著慣例思考,當結果與預期不合的時候當然只有失望;沒有「非這樣不可」的執著,才有辦法迎接生活中突如其來的「驚喜」。

有輕鬆的態度才有辦法欣賞幽默,進而製造幽默。親子間的互動是生活,不是什麼殺人放火的國際大事,沒必要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偏偏許多父母以為帶小孩是帶兵,看不見小孩的需求與個性,老是吐出「如果沒有做到xxx就別喊我媽媽」、「你不乖就叫警察抓你」、「我還不是為你好」這種口語威脅、情感勒索的話語。

父母怎麼說話,孩子就怎麼學。理智上可以理解家人的付出,但情感上仍舊需要被呵護。感受不到溫情,一切都是白搭。如果長輩都沒有幽默感,如何帶給孩子一個有幽默感的成長環境呢?

本書作者是精神科心理治療師,參與大量兒童、青少年、家庭的個案輔導,本身也是兩個性格天差地遠的女兒的媽。在本書中,作者不只以心理學專業的角度解構幽默感、家庭、人際互動的火花,還列舉了許多爆笑事例,讀者將可循事例了解、如何讓幽默感在家裡萌芽!

◎家人,只是一家都是人而已,並非一家通通一個樣。同一個屋簷下的個人小世界,可能有很多種樣貌。
  • 【前言】身心健康才能幽默
  • 家庭幽默基本守則
    • 是室友,還是家人?打破「習以為常」的僵局
    • 打破慣例:從「我愛你」獲得靈感
    • 讓寬鬆的心,擁抱慣例之外的驚喜
    • 放輕鬆!親子關係不是什麼殺人放火的國際大事
    • 家庭關係不分好壞,感覺對了萬事OK
    • 練習開始
  • PART 1【互動篇】
    • 每個人都不一樣!從生活習慣上學習包容
    • 長輩的課題:包容孩子的世界
    • 晚輩的課題:包容老一輩的世界
    • 小孩的邏輯:天真、好奇,什麼都不怕!
    • 父母任性起來,其實也不輸子女啊
  • PART 2【管教篇】
    • 小孩到底需不需要管教?
    • 寬鬆的教養觀:玩出自由創意的新生命
    • 嚴格的教養觀:少一分、打一下!
    • 要打還是要罵?
    • 說得比唱得好聽?長篇大論惹人嫌
    • 什麼時候該堅守立場,什麼時候該彈性調整?
  • PART 3【相處篇】
    • 手足情,深不深?
    • 姐姐做得到,你怎麼做不到?
    • 左手與右手──如何處理偏心的議題?
    • 長輩也許是好意,只是不順你的意
  • PART 4【觀念篇】
    • 「重男輕女」還沒從這個世界消失……
    • 思想不同,造就不同世代的趣味性
    • 同志議題大考驗
    • 溝通是永遠的功課
    • 兩岸終達成統一
  • 【後語】關於家,其實我想說的是……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