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第五彈!
深入領略詩句的精彩細膩,幽微發現唐史的不同角度
「風」是詩歌的代詞,公孫策引述詩人文句,印證大唐盛世衰頹的時局變化;「風」又有「諷」的意思,書中對當時人物與政治的褒貶,也相當投射於現今時局。
* * *
「唐王朝是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久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引自柏楊《中國人史綱》)
分水嶺是唐玄宗的兩個年號:開元與天寶,前者是巔峰,後者轉趨向下,轉捩點是「安史之亂」。加上「藩鎮割據」、「牛李黨爭」,讓元氣大傷的大唐帝國,朝廷形同虛設,終致走向滅亡。
這段歷史,史書有載,唐詩中卻有不同視野。為數甚多的詩人群,相較於人數極少的史家,提供了更客觀的觀點與視角,也留下更真實的唐代史影。那些才華洋溢的文學之士,懷抱盛世理想,卻處在動盪年代,周旋於軍閥、權臣、朋黨、宦官之間,隨時局而浮沉。他們的心境如何?
借詩讀史,以詩論人,順著歷史的進行,帶進文學家的故事,公孫策以五維思考解讀唐詩與唐史,由「深入詩人當時處境與內心」的角度,寫出對諸多唐朝歷史故事的另一種詮釋,讀來或許另有不同的領會。
大唐風,文學家以感性詳細記錄時代,評論家以理性重新話說唐史。
* * *
故事人人會說,巧妙各自不同。本書作者如法國哲士伏爾泰般,以筆名行世,用七俠五義的演義精神,敷演原典與詩詞中的人物,讓古人復活於當下。從用字遣詞、引經據典和註解詳實,可知學問功力;又能淺白入手、娓娓訴來,彷彿唐代傳奇。每則故事以2000字左右的文字篇幅,看似獨立成篇,卻又藕斷絲連,環環相扣。⋯⋯如此文字,最契合大眾,也適合學子。 ──北一女中退休歷史教師 單兆榮
「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這十二字,哪裡僅是形容說書的至高殿堂?一本故事書也能說得如此,那就是《大唐風》。您也捧起一本讀讀看,肯定能感動那其中每首唐詩對您訴說的精魂。 ──惠文高中國文科教師 畢仙蓉
深入領略詩句的精彩細膩,幽微發現唐史的不同角度
「風」是詩歌的代詞,公孫策引述詩人文句,印證大唐盛世衰頹的時局變化;「風」又有「諷」的意思,書中對當時人物與政治的褒貶,也相當投射於現今時局。
* * *
「唐王朝是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久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引自柏楊《中國人史綱》)
分水嶺是唐玄宗的兩個年號:開元與天寶,前者是巔峰,後者轉趨向下,轉捩點是「安史之亂」。加上「藩鎮割據」、「牛李黨爭」,讓元氣大傷的大唐帝國,朝廷形同虛設,終致走向滅亡。
這段歷史,史書有載,唐詩中卻有不同視野。為數甚多的詩人群,相較於人數極少的史家,提供了更客觀的觀點與視角,也留下更真實的唐代史影。那些才華洋溢的文學之士,懷抱盛世理想,卻處在動盪年代,周旋於軍閥、權臣、朋黨、宦官之間,隨時局而浮沉。他們的心境如何?
借詩讀史,以詩論人,順著歷史的進行,帶進文學家的故事,公孫策以五維思考解讀唐詩與唐史,由「深入詩人當時處境與內心」的角度,寫出對諸多唐朝歷史故事的另一種詮釋,讀來或許另有不同的領會。
大唐風,文學家以感性詳細記錄時代,評論家以理性重新話說唐史。
* * *
故事人人會說,巧妙各自不同。本書作者如法國哲士伏爾泰般,以筆名行世,用七俠五義的演義精神,敷演原典與詩詞中的人物,讓古人復活於當下。從用字遣詞、引經據典和註解詳實,可知學問功力;又能淺白入手、娓娓訴來,彷彿唐代傳奇。每則故事以2000字左右的文字篇幅,看似獨立成篇,卻又藕斷絲連,環環相扣。⋯⋯如此文字,最契合大眾,也適合學子。 ──北一女中退休歷史教師 單兆榮
「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這十二字,哪裡僅是形容說書的至高殿堂?一本故事書也能說得如此,那就是《大唐風》。您也捧起一本讀讀看,肯定能感動那其中每首唐詩對您訴說的精魂。 ──惠文高中國文科教師 畢仙蓉
- 〈總序〉三十本經典,一千個故事
- 〈推薦序〉詩史互證御唐風
- 〈推薦序〉「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的文史故事
- 〈作者序〉帝國巨變中的詩人心境
-
﹛第一篇﹜ 安史之亂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
1、開元盛世──雄心日千里
-
2、張九齡──今我遊冥冥
-
3、李林甫重用蕃將──天子非常賜顏色
-
4、白手還山──天子呼來不上船
-
5、野無遺賢──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
6、范陽兵變──漁陽鼙鼓動地來
-
7、雙城忠烈──睢陽齒,常山舌
-
8、潼關失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9、馬嵬兵變──六軍不發無奈何,婉轉娥眉馬前死
-
10、太子即位──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11、李泌與房琯──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
12、上皇回京──百官何日再朝天
-
13、流放獲赦──輕舟已過萬重山
-
14、生死見真情──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
15、老驥伏櫪──孤鳳向西海,飛鴻辭北溟
-
16、大亂平定 ──青春作伴好還鄉
-
17、落花時節──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
﹛第二篇﹜ 藩鎮割據 「無有一城無甲兵」
-
18、逼反僕固懷恩──殿前兵馬破汝時
-
19、河北諸鎮──紅線盜合
-
20、涇原兵變──聶隱娘
-
21、李錡與杜秋──勸君莫惜金縷衣
-
22、宰相遇刺──還君明珠雙淚垂
-
23、雪夜入蔡州──四夷聞風失匕箸
-
24、碑文惹風波──韓愈雪擁藍關馬不前
-
-
﹛第三篇﹜ 牛李黨爭
-
25、臨江之麋──柳宗元‧江流曲似九迴腸
-
26、身不由主──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
-
27、瀟灑不羈──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
-
28、左右不是──白居易‧江州司馬青衫濕
-
29、我行我素──劉禹錫‧前度劉郎今又來
-
30、懷才不遇──李商隱‧一生襟抱未曾開
-
- 〈尾聲〉落花流水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