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比小說還離奇的12堂犯罪解剖課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8/3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51033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2016年安東尼獎(Anthony Award)最佳非小說得獎作
◆2016年愛倫坡獎(Edgar Award)最佳犯罪實錄入圍作
◆泛科學網站2017年9月選書

英國犯罪小說天后薇兒.麥克德米親炙法醫與鑑識科學最前線
從調查者、被害者與加害者的多重角度,窺見犯罪偵查堂奧!

「這些科學家所分享的故事,從犯罪現場到法庭的曲折旅程,將是你聽過最引人入勝的故事之一。同時提醒我們:事實往往比小說更驚異。」

一直以來,英國犯罪小說天后薇兒.麥克德米都在小說中解決複雜的刑事案件,面對人性難以想像的邪惡。這一次,她把目光轉移至現實世界,研究關於鑑識科學的一切!

歷史上第一個被解剖的對象是誰?發生在什麼時候?
如何從屍體上採集的蛆判斷死亡時間?
怎麼運用相當於一撮鹽的百萬分之一的DNA痕跡,將殺人犯定罪?
由美國考古學家帶領的阿根廷科學家團隊,如何揭開種族屠殺受害者的祕密?

本書各章節分別切入當今法醫與鑑識科學的各種主要技巧,從火災現場取證、血跡、DNA分析、臉部重建、人體解剖學、法醫人類學及昆蟲學的應用,到最新的電子鑑識技術等。麥克德米在各項技術發展中都觸及一個主題:「鑑識是一門在科學與人性中間遊走的學問。」在安全、控制度高的實驗室中發展出來的技術與知識,如何理解、回應被害人家屬的需求與心情;如何推測、設想加害者的動機與方法;如何在法庭交鋒中,贏得陪審團的理解與共識(但並不是百分之百保證成功)。如同科學方法是一門持續演進的知識,法醫與鑑識科學中永遠會有某些主觀成分,可能左右詮釋走向——例如,專家對於指紋是否相同一事確實可能有不同詮釋,因而導致庭審結果迥異。

麥克德米運用她一貫的明快書寫風格,融合記者多線採訪及資料並陳的銳利思考,佐以犯罪小說家述說故事的功力,切入圍繞著犯罪鑑識這門學科的種種提問與迷思、進展與挫敗。從犯罪現場如何採證、被害者遺體如何鑑別、一路到如何進入犯罪者的內心,透過剖繪人格、行為與動機以取得破案先機。在這趟奇特旅程中,我們將走過戰地、火場、停屍間,觸及超凡的勇氣與邪惡。

【各方推薦讚揚】

杜鵑窩人(推理評論人)
洪宏嘉(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
孫家棟(台大法醫所教授)
陳浩基(推理作家)
黑米(電視劇《鑑識英雄》編劇)
——盛讚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副教授 陳用佛 審定

【媒體書評推薦】

★ 法醫鑑識科學最容易引人入勝的便是那抽絲剝繭的過程,所以本書即是以實際案例的發生導入介紹這團隊合作的過程,更間接引入昆蟲學、復顏重塑等新興技術,且以故事般的陳述過程,對法醫鑑識有興趣的讀者非常值得一讀。 
——台大法醫所教授 孫家棟

★ 一般人的印象中,小說家的想像力一定很豐富,遠遠超過現實中的人。其實不然,這本書開宗明義就告訴你:現實總是比小說還離奇。作者在本書中描述的實際案例真的比小說還好看,但這不奇怪;小說家不會被判死刑,但是犯人會! 
——推理評論人 杜鵑窩人

★ 本書不但涵蓋豐富的鑑識知識,還具備大量案例,說明各範疇的發展與歷程,實在目不暇給。從現場蒐證、實驗室操作、罪犯側寫到法庭攻防也有包羅,無論是推理作家還是對鑑識科學有興趣的一般讀者,本書都不會令您失望! 
——推理作家 陳浩基

★ 在本書中,作者舉出了許多科學鑑識如何影響辦案方針的真實案例過程,內容深具啟發與知識性,同時過程引人入勝,真是比小說更令讀者驚奇;而本書不是科學教科書,有趣的重點在於,我們可以看到科學鑑識專家,是如何以智慧與決心,一步步將證據指向真相,其中對於人性的描寫,才是與眾不同之處呢! 
——電視劇《鑑識英雄》編劇黑米

★ 吸血蒼蠅、從土裡挖出的內臟、死後僵硬─薇兒.麥克德米深入鑑識科學的種種神奇法寶,研究它們多年來是如何解開許多凶殺案。 
——《衛報》

★ 犯罪小說家麥克德米深受鑑識科學吸引,但她也很清楚,現實生活中的鑑識科學人員不像電視劇中的角色那樣知名─不過他們的工作有趣多了。 
——澳洲《布里斯本郵報》

★ 涵蓋了豐富的驚奇資訊......如果麥克德米寫小說遇到瓶頸,她大可直接從本書尋找靈感。 
——《獨立報》

★ 薇兒.麥克德米讓我們見識到面對邪惡殺意毫不手軟的專業人士。 
——《前鋒報》

★ 透過歷史案例和專家訪談描寫各種領域......極度迷人的作品。 
——DIVA電視網

★ 麥克德米透過生動的現實案例,解析法醫鑑識的歷史。 
——《新政治家》

★ 以冷酷又引人入勝的文字來描述犯罪與偵查。 
——《觀察家周報》

★ 麥克德米始終沒有失去平實地說出好故事的天分與熱情。 
——《泰晤士報》

★ 無比傑出。 
——《獨立報》
  • 媒體書評推薦
  • 前言
  • 第一堂 犯罪現場
  • 第二堂 火場調查
  • 第三堂 昆蟲學
  • 第四堂 病理學
  • 第五堂 毒物學
  • 第六堂 指紋
  • 第七堂 血液噴濺與DNA
  • 第八堂 人類學
  • 第九堂 臉部重建
  • 第十堂 數位鑑識
  • 第十一堂 法庭心理學
  • 第十二堂 法庭
  • 結論
  • 致謝
  • 部分參考書目
  • 插圖版權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