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自古以來,尼泊爾、印度就是佛教文化的重鎮,
除了佛陀足跡八大聖地之外,還有哪些佛教徒必訪的聖地?
朝聖與旅遊有什麼差別?到不同的聖地,可以做什麼樣的供養或祈請?
且隨本書作者的文字影像,走入蓮華生大師聖地一探究竟。
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朝聖之書,緣起於2015年4月尼泊爾的一場大地震。
印度南卓林寺堪布札西徹令仁波切,2000年在故鄉努日興建了寧瑪派白玉傳承分寺,寺院的小喇嘛大多來自窮困人家,有些孩子甚至是舉目無親的孤兒,這座寺院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世俗生活的避風港,更是通往菩提路上的要道,然而一場強震卻在短短幾秒中,摧毀了堪布與全體僧眾多年來的努力。
被崇山峻嶺包圍的努日堪稱與世隔絕,重建寺院之路迢遙艱辛。2018年札西堪布藉著帶領加德滿都前譯紀念學校學生徒步返鄉努日的機緣,規劃了朝聖之行,期望讓更多佛教徒認識金剛乘最為殊勝的蓮華生大士聖地,以及朝聖的意義。
隨行兩位作者透過文字和影像,以《普賢行願品》偈頌七支供養來分章節,沿途記錄聖地故事及札西堪布的悲願;驚險路程、壯麗山河在書卷中鋪展開來,是一本淺顯易讀、處處流露悲心願力的好書。
除了佛陀足跡八大聖地之外,還有哪些佛教徒必訪的聖地?
朝聖與旅遊有什麼差別?到不同的聖地,可以做什麼樣的供養或祈請?
且隨本書作者的文字影像,走入蓮華生大師聖地一探究竟。
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朝聖之書,緣起於2015年4月尼泊爾的一場大地震。
印度南卓林寺堪布札西徹令仁波切,2000年在故鄉努日興建了寧瑪派白玉傳承分寺,寺院的小喇嘛大多來自窮困人家,有些孩子甚至是舉目無親的孤兒,這座寺院對他們來說不僅是世俗生活的避風港,更是通往菩提路上的要道,然而一場強震卻在短短幾秒中,摧毀了堪布與全體僧眾多年來的努力。
被崇山峻嶺包圍的努日堪稱與世隔絕,重建寺院之路迢遙艱辛。2018年札西堪布藉著帶領加德滿都前譯紀念學校學生徒步返鄉努日的機緣,規劃了朝聖之行,期望讓更多佛教徒認識金剛乘最為殊勝的蓮華生大士聖地,以及朝聖的意義。
隨行兩位作者透過文字和影像,以《普賢行願品》偈頌七支供養來分章節,沿途記錄聖地故事及札西堪布的悲願;驚險路程、壯麗山河在書卷中鋪展開來,是一本淺顯易讀、處處流露悲心願力的好書。
- 【序言】為什麼要到尼泊爾朝聖
- 【楔子】喜馬拉雅山裡的沙壇城
-
【頂禮支】朝聖,從三大佛塔開始
-
滿願塔──見證廣大願力
-
神聖世俗一線間
-
自生塔──諸佛心意的代表
-
眺望市容,見證環境的變化
-
佛教與印度教的融合
-
捨身崖塔──佛陀捨身餵虎的聖地
-
-
【供養支】尼泊爾的蓮師聖地
-
揚烈雪──普巴除障成就岩洞
-
瑪拉帝卡──長壽無死成就岩洞
-
為眾生祈求長壽
-
瑪拉帝卡的原住民
-
一個聖地,各自表述
-
-
【懺悔支】步行努日的意義
-
努日小歷史
-
赤松德贊的後裔
-
瑞光祥照的聖湖
-
札西堪布出家的因緣
-
神聖的波堅雪山
-
登山客的馬納斯盧
-
處處驚險的山路
-
朝聖消業障
-
朝聖如何利益眾生?
-
-
【隨喜支】學生的漫漫返鄉路
-
吃苦耐勞的學生們
-
一路上相互照應
-
幸福的滋味
-
無常是唯一的恆常
-
-
【請轉法輪支】地震後的體悟
-
漫漫重建路
-
轉型中的大廟
-
-
【請佛住世支】札西堪布的悲願
-
努日沿途的變化
-
堪布對村民的開示
-
村民心目中的堪布
-
請佛住世,利益眾生
-
-
【迴向支】感恩的心
-
功德的聚寶盆
-
- 【後記】行願雪山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