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餐飲空間OMO體驗與設計:串連多場景消費的餐飲企劃與設計攻略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08843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面對COVID-19疫情持續擴散與變異,「與病毒共存」成為餐飲業的最大課題之一。全球疫情進入第三年,無論大至全球供應鏈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都變得比以往瑣碎而充滿不確定,「零接觸」經濟、新商業模式正在重塑世界。

受疫情、戰火、氣候變遷等大環境影響,與民生日常關係緊密的飲食迎來巨變,餐飲市場「汰弱留強」更加白熱化:食材、人力成本節節高升,疫情起伏風險管理成日常,餐廳多角化經營跨界聯名,高端餐飲漲價仍一位難求,不斷進化整合的數位應用,這些在過去一年裡加速發生。但人們仍需要並期待能健康安全地社交互動並體驗饗食時光,在新型態生活下的餐飲體驗與設計,要洞察消費行為的改變,把握機會壯大品牌力!
開餐廳仍是年輕人或上班族想一搏創業路的首選,但疫情之後餐飲開店風險控管更形重要,本書彙整疫後新生活對商業模式、品牌定位到空間設計的影響與改變,是提供設計服務的空間設計師與想開店創業的餐飲業主,必備的參考書籍。

【本書賣點】
1 餐飲業競爭日趨激烈,「設計」成為做出差異化的關鍵,疫情之後出現許多新消費型態,本書在餐飲空間設計基礎之上,提出疫後更需審慎評估的核心要素與創新的作法。
2 透過採訪專家及業者,彙編整裡出多元視角且全面思考的餐廳設計與營運的知識和經驗分享。
3 以圖解方式說明設計新觀念與實際作法,在明確的戰略目標下,提供多種戰術供設計師與餐飲業主學習參考。

*與病毒共存下新常態生活,餐飲空間設計的修正
還談翻桌率?安心適切的用餐空間尺度
對清潔衛生的作為如何體現在服務流程
外帶/外送區域規劃及作業動線的預留

【商業模式】
1:選擇販售的餐飲品項與目標客群
2:消費頻率(日常消費或聚會或周邊/聯名商品),客單價或消費力評估
3:疫後開店風險管理意識要提高,投入建置成本與多久回收,未來目標
【消費旅程】
4:如何讓客人知道這家店/品牌
5:來店前的體驗流程
6:內用到店後的體驗流程
7:外帶到店的體驗流程
8:多元化支付方式與回訪誘因
【空間設計】
9:品牌核心價值或意象呈現店的個性或故事
10:現有空間格局坪數下的內外場比例
11:服務動線與顧客動線與尺寸(平面圖),用餐區座位類型、客席數
12:空間設計造型、材質、傢具、燈光、軟件⋯⋯如何回應TA、客單價
【其他設計】
13:餐食呈現:桌上佈置、餐具、擺盤,外帶包裝,銷售冷藏冷凍商品等
14:其他設計,如CI、招牌、制服、外帶包裝、拍照牆/角落
【行銷策略】
15:從實體到線上與社群,品牌形象的整體性
  • 編者的話
  • 【Chapter 1 餐飲品牌力的建構與設計】
    • 展店顧問:林剛羽 市場就在供需法則的消長
    • 空間設計:羅耕甫 重思考邏輯而非形式做法
    • 空間設計:利旭恆 不畏疫情逆境,整合設計闖出新局面
    • 空間設計:鄭家皓 疫情已改變消費者需求與行為
    • 整合設計:吳嘉文 品牌策略企劃與設計力提升形象
    • 品牌設計:馮宇  這是設計最不重要也最重要的時代
    • 科技整合:黃柏齊 數位整合自動化因應缺工潮
  • 【Chapter 2 餐飲消費體驗與設計全解 】
    • Type 1 內用為主
      • 內用店型設計趨勢與要點
    • Type 2 外帶為主
      • 外帶店型設計趨勢與要點
  • 【Column 特別收錄】
    • 雲端廚房
    • 常用尺寸
  • 【附錄 設計師與店家DATA】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