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花街二十七號:文壇教母葛楚.史坦、愛麗絲與畢卡索、海明威、懷海德的巴黎歲月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4456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這裡是天才冒險的起點、創作者造夢的樂園;
未成名作家拜見文藝前輩的起點,成名藝術家爭吵結怨不相往來的終點
文壇教母葛楚‧史坦明星光環最強大的半自傳書寫
大師馬諦斯、畢卡索、海明威、費茲傑羅永難忘懷的新手時代

=本書特色=
★海明威《流動的饗宴》專章討論的藝文聖地
★伍迪‧艾倫電影《午夜巴黎》文藝沙龍現場還原
★權威媒體Modern Library、《衛報》百大選書
★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郭強生專文導讀
★全球中文版獨家附錄:葛楚‧史坦的巴黎文學地圖、葛楚‧史坦與名人好友的照片、葛楚‧史坦生平大事記

=內容簡介=

巴黎左岸最壯麗的藝文風景
她是創作者期盼的文學同伴、中肯的反對黨、指引風潮的先行者

海明威在《流動的饗宴》記錄她的知名沙龍,伍迪‧艾倫在電影《午夜巴黎》還原文藝人士往來的場景──這裡是巴黎「花街二十七號」,也是葛楚‧史坦與愛麗絲.B.托克勒斯的家。

葛楚‧史坦寫作、收藏畫作,說過海明威是「失落的一代」,還有一句「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的名言。在本書,她相守四十年的伴侶愛麗絲寫道:一生只遇過三位天才,就是葛楚‧史坦、畢卡索與懷海德。

畢卡索、馬諦斯、海明威、盧梭、紀堯姆……這些後世看來高不可攀的大師,都相繼湧入「花街二十七號」,看葛楚‧史坦收藏的畫、聽她評論別人的畫,和愛麗絲聊聊天、抱怨生活、抱怨女人,哀嘆評論家沒有眼光,順道白吃一頓美味晚餐。這裡是所有未成名作家拜見文藝前輩的起點,成名藝術家爭吵結怨不相往來的終點。海明威曾在《流動的饗宴》如此描寫:「那裡就像是頂尖美術館裡最棒的陳列室,有座大壁爐,非常溫暖舒適,她們提供美味的食物和茶,以及用紫李、黃李,或野生覆盆子製成的酒。氣味芬芳、無色的酒裝在雕花玻璃壺中倒進小玻璃杯待客,無論是大馬士革李酒、黃香李酒,還是覆盆子酒,嘗起來都帶有果實的味道,在舌上轉化為克制的火,溫暖你的身體,打開了你的話匣子。」
 
葛楚.史坦成為推動二十世紀藝術文化的重要力量,她是所有創作者的朋友,也是鞭策他們的前輩,更是文學與藝術流派前進的推手。她化身伴侶愛麗絲寫下本書,記錄了大師的創作路:花街二十七號是創作者的家,也是天才啟發天才、創作者相伴作夢的樂園,盛大的文藝風景即將由此誕生。

=文壇教母給下一代青年的文藝備忘錄=
1某天葛楚‧史坦對海明威說,聽我說,你說你和你太太兩人有一點錢,如果平靜度日,靠那筆錢是足以維生。她說,嗯,那就這麼做吧。假如繼續做報社的工作,你將永遠看不到周遭的事物,只會看到文字,那樣是不行的,當然前提是如果你想成為作家的話。

2葛楚‧史坦從不糾正任何人寫作的細節,她緊守一般原則,了解作家選擇觀察的事物,以及他們眼中所見與寫下的記述之間的關係。她強調,當觀察得不夠完整,文字就會平淡,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不會有錯。

3每當年輕畫家抱怨葛楚‧史坦改變對他們作品的看法,她總是說,不是我改變對畫的見解,而是畫消失在牆內,我再也看不見,之後那些畫就自然被淘汰了。

4葛楚‧史坦已受夠了讚頌與騷動。按照她的解釋,倒不是嫌讚頌過多,畢竟,她一向主張,沒有藝術家需要批評,只需要賞識。假如需要批評,就不是藝術家。

5葛楚‧史坦幾乎每天下午都會去蒙馬特,擺姿勢,再漫步下山,通常會穿越巴黎,走回花街。她那時養成在巴黎四處走動的習慣,始終如一,現在有狗陪伴,但當時是獨自一個人走。到週六晚上,畢卡索他們會陪她走回家用餐,展開週六的夜晚。在漫長的擺姿勢與散步期間,葛楚‧史坦會思索並創作句子。

6如今大家或許會覺得很奇怪,在此之前馬諦斯居然從未聽說過畢卡索,而畢卡索也不曾見過馬諦斯。但在當時每個小群體都各過各的,對其他群體幾乎一無所知。馬諦斯的生活範圍在聖米歇爾碼頭和獨立沙龍,他完全不知道畢卡索、蒙馬特和薩戈。

7葛楚‧史坦的讀者都是作家、大學生、圖書館管理員和年輕人,他們都沒什麼錢。葛楚‧史坦想要的是讀者,而不是收藏家。不過她的作品時常違背她的意願,成為收藏家的書。他們付高價購買《柔軟鈕釦》和《在庫洛尼亞別墅的馬貝兒‧道奇肖像》,葛楚‧史坦並不高興,她希望別人閱讀她的書,而不是收藏。

8我記得非常清楚,那天下午我對海明威的第一印象。他是個英俊非凡的青年,二十三歲。不久之後,每個人都是二十六歲,這是個崇尚二十六歲的時代。接下來兩、三年間,所有年輕人都說自己二十六歲。顯然對當時當地來說,這個年紀恰到好處。有一、兩位小於二十歲,例如喬治‧萊恩斯,但是如葛楚‧史坦認真向他們解釋的,他們不算數。這個時期所有年輕人都是二十六歲。很久以後,則是二十一、二十二歲。
  • 導讀 孤獨而浪漫的水仙倒影
  • 一 舊金山大火
  • 二 抵達巴黎:花街二十七號
  • 三 沒沒無聞的藝術家們:葛楚.史坦在巴黎 一九○三—一九○七
  • 四 葛楚與巴黎相遇之前
  • 五 黃金時代的花都:一九○七—一九一四
  • 六 小福特車「阿姨」:戰爭時期
  • 七 巴黎變了:戰後一九一九—一九三二
  • 葛楚.史坦大事記
  • 葛楚.史坦的巴黎地圖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