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尋覓,荀祕,先秦時代最後一位大儒:即使禮崩樂壞,世界還是會照常運轉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16970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先秦最後一位儒學大師的足跡,
就讓我們將時光倒流回戰國去找「荀」。

▍揭密,先秦最神祕的儒家大師
  《漢書·藝文志》稱荀子「名況」,因為說得很確定,後人多予承認。《史記》一直稱「荀卿」而不稱「荀況」,讓後人頗費思索。觀司馬遷之意,將「荀卿」與「孟子」並稱,似以「卿」字為尊稱,並不以為是名;而後人又有「孫卿子」「荀卿子」的說法,顯然又是以「卿」為名。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即因為《史記》的影響力所在,自司馬遷稱荀卿以來,荀姓之說漸占上風,並最終取得正統地位。

▍荀子可能根本沒當過「祭酒」,你相信嗎?
  詳《史記》之說,是認為荀子居「稷下」時,正趕上「稷下」學宮在戰國後期的復興,但因為稷下先生的先輩人物已經去世,就使得荀子「最為老師」,學問最好,威望最高。齊襄王為復興稷下之學,決定增補稷下先生的空缺,這當然少不了荀子,並因此而「三為祭酒」。
  然而,在《荀子》書中並未出現「稷下」這個詞,更沒有出現過「稷下先生」「稷下之學」和「祭酒」等相關說法,更不用說荀子的「三為祭酒」了。如果荀子果真在稷下這樣一個人才濟濟、影響廣遠的思想學派擔任領袖人物,並且適逢稷下之學的復興時代,而《荀子》對此事卻隻字不提,這的確讓人難以接受。

▍跟著荀子看戰爭:作為政治家的另一副面孔
  在荀子看來,當年的周武王興兵滅商,就是王者之師。
  那麼,如何描述仁者之師、王者之師呢?荀子的觀點是,有誅殺而無戰鬥。誅殺是根據正義發動的戰爭,戰鬥則是為利而戰,甚至為戰而戰。正因為戰爭性質如此,所以,王者之師要以正義讓對方俯首,並不是用武力強迫對方。對方如果城池守得嚴密,說明其內部很團結,這樣一來,要進行強攻就失去了正義性。如果敵方上下一心,王者之師會感到高興,因為上下一心就意味著老百姓過著正常生活。即使是非強攻不可,王者之師既不會屠城,也不會潛伏著大軍,無休止地戰鬥下去。王者之師的目的,是解百姓於倒懸,而不是逞強。一旦什麼地方的老百姓不能接受他們的統治者,王者之師才會到達。

▍生為趙人,為何選擇在楚國終老?
  荀子之所以在秦國受到思想「重創」之後去楚國,應該是與春申君有關。在《荀子·成相》中,荀子說:「世之愚,惡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展禽三絀,春申道輟基畢輸。」這顯然是把春申君歸於大儒行列,並且與孔子和魯國賢人展禽相並列,這應該是對春申君很高的評價了。
  春申君黃歇以布衣賢士的身分,能夠在楚考烈王在位的二十六年間從始到終地做國相,這在古代史上也是相當少見的,並且也只有具備了高深的儒士修養的賢人才能做到。所以,荀子以他高超的見識,毅然投奔春申君,應該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本書特色]
  荀子的思想和學術成就,是先秦文化整體的一部分,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但是,因為荀子的思想和學術成就源於晉文化,深受晉文化啟迪和塑造,所以,從晉文化角度看待荀子的思想和學術成就,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 序論
    • 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荀子
  • 第一章 儒學家:傳承子夏儒學,鍛成三晉風骨
    • 晉人、晉地,早期學術歷程
      • 姓名尊號、生卒之年和出生之地
      • 早期思想歷程,學術師承
    • 儒者的品類及其功用
      • 儒者:「貴道誠存」
      • 儒者有品類
      • 儒者「曲辨」
    • 儒家的道德修身
      • 修身有道術
      • 修身有境界
      • 論聖人、仁人
      • 論士人、君子
      • 君子與小人之別
    • 儒家本位的禮義之道
      • 禮的起源,制禮的目的
      • 禮是治國之道
      • 從禮道到孝道
  • 第二章 哲學家:交流思想學術,縱論人性之惡
    • 在「稷下學宮」的歲月
      • 來到齊國
      • 「稷下」真相
      • 「三為祭酒」
    • 哲學理念和理論
      • 認識論
      • 邏輯學
      • 論辯說
    • 人心人情人性,性惡之論
      • 人有人性,人有人情
      • 人性有欲,「順是」成惡
      • 節制欲求,矯正人性
      • 聖人制禮,化導美善
    • 天人之分,人有群分
      • 天行有常,天人有分
      • 人群有分,人類有等
  • 第三章 政治家:遍觀天下政治,融合禮法王霸
    • 遊歷各國,遊仕、遊學的生涯
      • 在趙國,與趙孝成王議論兵家之道
      • 在秦國,與秦昭王和范睢討論儒家和法家思想
    • 法治之國
      • 國家政治與政治形態
      • 人治與法治
      • 法治與賞罰
    • 國家經濟
      • 王政裕民,王道經濟
      • 王者富民,王者生民
      • 生民有道,以政富國
      • 節用裕民,既富且教
    • 君臣關係
      • 對君主的要求和批判
      • 對大臣的要求和批判
  • 第四章 教育家:傳述儒家經典,終老回歸學術
    • 從政楚國,著述蘭陵
      • 投奔春申,從政楚國
      • 失去官職,著成《荀子》
    • 教育思想和教育成就
      • 刻苦學習,尊師重教
      • 荀門弟子,李斯和韓非
    • 結語:人生尤重身後事
      • 荀子身後,弟子推崇
      • 荀子之光,照耀歷史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 荀卿年表
  • 附錄二 荀卿傳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