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语义学概论

出版日期
2007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09380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 编委会
  • 总序
  • 作者前言
    • 1 笔者对研究的理解
      • 1.1 研究是传承活动
      • 1.2 研究是系统工程
      • 1.3 研究是创新活动
    • 2 笔者对语义学这门学科的理解
      • 2.1 语义学既是综合学科,又是交叉学科
      • 2.2 语义学发展的契机
      • 2.3 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无底洞
      • 2.4 国外出版的语义学著作
    • 3 笔者对语义学课程教学的理解
      • 3.1 核心内容:词汇语义学和句子语义学
      • 3.2 语义学与语用学在教学中应该相互区别
      • 3.3 国内出版的语义学著作
  • 语义学简史
    • 第一章 “语义学”追本溯源[1]
      • 1.1 引言
      • 1.2 国内一些出版物中存在的问题
      • 1.3 语义学的渊源
      • 1.4 结语
  • 语义学的分类
    • 第二章 语义学的分类
      • 2.1 引言
      • 2.2 洋洋大观的语义学
      • 2.3 以语言学为界进行分类
      • 2.4 从语言表达层面进行分类
      • 2.5 从音、形、义三个层面进行分类
      • 2.6 从历时角度进行分类
      • 2.7 意义研究的分类模式
      • 2.8 结语
  • 语音和语义的关系
    • 第三章 音义学简论
      • 3.1 引言
      • 3.2 音义学定义
      • 3.3 音义关系类型举例
      • 3.4 音义学研究的进展
      • 3.5 结语
  • 意义的本质
    • 第四章 关于意义本质的主要理论
      • 4.1 引言
      • 4.2 关于意义本质的主要理论
      • 4.3 指称说
      • 4.4 意念说
      • 4.5 行为反应说
      • 4.6 用法说
      • 4.7 验证说
      • 4.8 真值条件说
      • 4.9 语义三角关系
      • 4.10 结语
    • 第五章 意义的五要素说:对象、概念、符号、使用者和语境
      • 5.1 引言
      • 5.2 意义的不确定性
      • 5.3 意义的22种定义
      • 5.4 意义的理论
      • 5.5 七种类型的意义
      • 5.6 意义的五要素说:对象、概念、符号、使用者和语境
      • 5.7 结语
  • 词汇语义学
    • 第六章 词汇之间的关系和词汇语义学的核心
      • 6.1 引言
      • 6.2 词汇之间的关系
      • 6.3 多义性:词汇语义学的研究核心
      • 6.4 结语
    • 第七章 同义关系:本质、根源及其文体学价值
      • 7.1 引言
      • 7.2 同义关系及词汇的风格意义
      • 7.3 同义关系:文体学研究的范畴
      • 7.4 同义词是一个模糊范畴
      • 7.5 结语
    • 第八章一词多义现象:概念隐喻理论的解释和不足[1]
      • 8.1 引言
      • 8.2 理论背景简介
      • 8.3 什么是概念隐喻理论
      • 8.4 概念隐喻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 8.5 结语
  • 词汇及概念层面的主要语义学理论
    • 第九章 词汇及概念层面的主要语义学理论
      • 9.1 引言
      • 9.2 词汇及概念层面的主要语义学理论
      • 9.3 语义场理论
      • 9.4 并置理论
      • 9.5 语义成分分析
      • 9.6 词项空缺现象及界定
      • 9.7 词汇空缺的跨文化研究
      • 9.8 词汇空缺的语义填补及修辞作用
      • 9.9 框架语义学
      • 9.10 义元理论
      • 9.11 结语
  • 词组层面的主要语义学理论
    • 第十章 成语的意义、特性和理据
      • 10.1 引言
      • 10.2 英语成语的特性
      • 10.3 英语成语特性的相对性
      • 10.4 成语意义的认知理据
      • 10.5 结语
    • 第十一章 惯用搭配的形象表现
      • 11.1 引言
      • 11.2 理论背景:惯用搭配的含义及特点
      • 11.3 以往研究回顾:成果和不足
      • 11.4 来自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解释
      • 11.5 形象表现的创造力和语言功能
      • 11.6 结语
  • 句子语义学
    • 第十二章 句子语义学的研究内容
      • 12.1 引言
      • 12.2 句子和句子语义学
      • 12.3 句子作为表达一个思想的句法完整的表达式
      • 12.4 作为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两个组成部分的句子
      • 12.5 作为众多组成部分和参与角色的句子
      • 12.6 结语
    • 第十三章 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
      • 13.1 引言
      • 13.2 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类型
      • 13.3 蕴涵
      • 13.4 预设
      • 13.5 结语
    • 第十四章 信息结构
      • 14.1 引言
      • 14.2 信息结构:概述
      • 14.3 信息结构的表现形式:语言标记
      • 14.4 英语中的信息结构
      • 14.5 主位结构:概述
      • 14.6 简单主位
      • 14.7 多重主位
      • 14.8 信息结构与主位结构
      • 14.9 信息结构/主位结构和语篇意义
      • 14.10 结语
    • 第十五章 题元角色
      • 15.1 引言
      • 15.2 传统的句子成分在意义分析上的不足
      • 15.3 题元角色
      • 15.4 题元角色的鉴别方法
      • 15.5 题元角色和句子成分的关系
      • 15.6 题元角色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 15.7 结语
    • 第十六章 事件图式、题元角色、基本句型以及句子意义的实现
      • 16.1 引言
      • 16.2 事件图式(event schema)
      • 16.3 事件图式(event schema)和题元角色
      • 16.4 事件图式和基本句型的关系
      • 16.5 结语
  • 认知语义学
    • 第十七章 原型理论
      • 17.1 引言
      • 17.2 范畴划分的重要性
      • 17.3 原型理论的提出
      • 17.4 原型理论 (Prototype Theory)
      • 17.5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
      • 17.6 结语
    • 第十八章 意象图式理论
      • 18.1 引言
      • 18.2 什么是意象图式
      • 18.3 常见的意象图式和主要特点
      • 18.4 意象图式理论的发展轨迹
      • 18.5 结语
    • 第十九章 隐喻意义的体验性:实证研究[1]
      • 19.1 引言
      • 19.2 理论背景简介
      • 19.3 研究方法
      • 19.4 语料统计结果
      • 19.5 结语
  • 形式语义学
    • 第二十章 形式语义学简介
      • 20.1 引言
      • 20.2 形式语义学的起源、发展及核心内容
      • 20.3 谓词逻辑和命题逻辑
      • 20.4 简单句的形式化
      • 20.5 谓词逻辑与简单句的语义
      • 20.6 合成句[1]的形式化
      • 20.7 命题逻辑与合成句的语义
      • 20.8 形式语义学的贡献和不足
      • 20.9 结语
  • 参考书目
  • 附录
    • 描写“思想”及“感觉”的句子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