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紅唇與黑齒:縱觀檳榔文化史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7691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古代的檳榔,其實是南洋舶來品?
★近代佛教禁戒檳榔,古代僧人卻是檳榔文化主要推手?
★檳榔從藥品、宗教聖品、餽贈禮物到致癌毒品,為何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轉變?

過去檳榔時可見於人們日常生活中,更被應用於宗教祭祀或多項中醫藥方等面向。然而,隨著時代進展,檳榔逐漸從藥品貴重物轉變為毒品致癌物,最終更被定調為健康殺手、敗壞風俗及影響水土保持的罪魁禍首。為何檳榔的地位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轉變?

【從語言學、生物學、考古學驗證到歷史文獻記載,全面探索檳榔的前世今生】
本書從歷史語言學、生物地理學、考古學等角度重新探究檳榔文化的原鄉,分析檳榔在東亞地域的年代分布,藉此推論出檳榔文化的擴散及傳布方向。作者以豐富的文獻資料,全面且不失嚴謹的學術考證,從多元角度深刻探究檳榔在數千年人類嚼食的變遷過程。

【了解檳榔的功能及特性,理解古人嚼食原由】
人類嚼食檳榔的習俗已逾千年之久,中國南方住民及臺灣原住民皆有此習俗,不只是日常生活中的零食,也能作為社交、婚宴餽贈禮物或是進行宗教祭祀的祭品用具、廟會活動的僧佛供養品;而古代中國則注意到它的醫療功效,如驅蟲、壯陽、防疫等。作者以中國的檳榔文化為主體,從歷史角度探討檳榔文化意涵與發展,進一步的釐清檳榔的古今之變,帶領讀者重新審視檳榔的價值所在。

|專文推薦|

杜正勝 中央研究院院士
蘇奕彰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

|彙 編|

陳元朋 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藝勻 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人員

|好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汎森 中央研究院院士
皮國立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李貞德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張 珣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兼所長
曾齡儀 臺北醫學大學校史室主任
黃進興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雷祥麟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兼所長
謝國興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

作者簡介:
林富士(1960-2021)
出生於臺灣雲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學術研究領域為宗教史、醫療史、文化史、數位人文學。著有《小歷史——歷史的邊陲》、《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紅色印象》、《漢代的巫者》與《巫者的世界》等。
  • 推薦序 杜正勝
  • 推薦序 蘇奕彰
  • 編輯說明 陳元朋
  • 導 論
  • 檳榔的原鄉與國度
    • 一、引 言
    • 二、原鄉的探索:從語言和物質文化下手
    • 三、歷史文獻中的檳榔地
    • 四、結 語
  • 檳榔入華考:漢至南北朝
    • 一、引言:檳榔是中國「土產」?
    • 二、占有與移植:漢帝國與檳榔的第一類接觸(206 BC-24 AD)
    • 三、歸化與認識:「漢人」與檳榔的第二類接觸(206 BC-220 AD)
    • 四、見聞與記錄:中國與檳榔的第三類接觸(220-589 AD)
    • 五、珍品與禮物:中國與檳榔的第四類接觸(220-589 AD)
  • 中國隋唐五代時期的檳榔文化
    • 一、引 言
    • 二、知識的集結與擴充:類書與醫藥
    • 三、域外見聞的增廣
    • 四、貢賦與貿易的活動
    • 五、文學意象的營造
    • 六、地域與階層的擴散
    • 七、結 語
  • 檳榔與佛教:以漢文文獻為主的探討
    • 一、引 言
    • 二、禁戒之物?
    • 三、高僧吃檳榔?
    • 四、檳榔是藥:佛教的認知
    • 五、檳榔是祭品:佛教的供養
    • 六、檳榔是禮物:佛教僧俗的交際
    • 七、僧人與檳榔文本
    • 八、結 語
    • 附論:檳榔、貢品與商品
  • 瘟疫、社會恐慌與藥物流行:檳榔之用
    • 一、引言:瘟疫再臨
    • 二、恐慌的宗教反應
    • 三、恐慌的醫藥反應:從白犬膽到板藍根
    • 四、防疫藥物的先鋒:洗瘴丹
    • 五、檳榔的醫藥功能
    • 六、結語:藥物的古今之變
  • 檳榔所見食品安全的文化因素
    • 一、引 言
    • 二、嚼食檳榔的健康風險
    • 三、嚼食檳榔的風氣
    • 四、嚼食檳榔的方式
    • 五、藥物:檳榔的醫藥功用
    • 六、禮物:檳榔的社會功能
    • 七、結 語
  • 附錄一: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檳榔方」之製作與效用
  • 附錄二:王燾《外臺秘要》「檳榔方」
  • 附錄三:普光《俱舍論記》
  • 附錄四:僧伽跋陀羅譯《善見律毘婆沙》
  • 附錄五: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檳榔方」
  • 附錄六: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受齋軌則》
  • 附錄七:王琰《冥祥記》
  • 徵引書目
  • 版權宣告
  • 封 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