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心與認知哲學

出版日期
201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5548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人具有高超程度的心與認知,或許人也是唯一具有心與認知的動物,但幾千年來人們根本不知要如何研究心與認知,只是將之歸因到神祕不可知的靈魂。隨著腦科學的進步,一般人很簡單地將心與認知歸因到大腦的作用,亦輕易接受了科幻電影和小說裡,具備心智能力的機器人存在的可能性。然而,大腦和靈魂當然是兩回事,機器人與人腦也有根本差異。如果人的心與認知可以訴諸大腦的作用來解釋,又何須訴諸靈魂?如果機器人能擁有心智能力,對於心與認知的理解,又何必侷限在對人腦的瞭解?
本書介紹心與認知哲學最近這幾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包括基本的哲學難題、新學說的提出、遭遇的理論困難等,以提供有心於此領域的讀者一個完整翔實的介紹。

作者簡介:
彭孟堯
學歷/
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現職/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專長/
心與認知哲學、知識論、形上學、邏輯
著作/
《人心難測——心與認知的哲學問題》
《知識論》
《基礎邏輯》
《哲學入門》
《教育哲學》
《羅素早期的邏輯哲學》(譯作)
  • 自序
  • 第一章 心與認知的哲學問題
    • 一、引言
    • 二、心理狀態
    • 三、心與認知的哲學問題
  • 第二章 心物難題
    • 一、從笛卡爾開始
    • 二、笛卡爾之後
    • 三、當代心物難題
    • 四、心與物的差異
  • 第三章 他心與獨我
    • 一、獨我論
    • 二、他心問題——知識論與方法論的面向
    • 三、方法論的回應——最佳解釋推論
    • 四、他心問題——心理概念的習得與語詞的使用
  • 第四章 當代物理論
    • 一、化約
    • 二、行為主義
    • 三、心腦類型同一論
    • 四、異例一元論
    • 五、取消論與常識心理學
    • 六、意向系統論
    • 七、心物附隨原則
    • 八、黑白瑪麗與物理論
  • 第五章 功能論
    • 一、蘭姆吉語句
    • 二、因果角色功能論
    • 三、涂林算機
    • 四、算機功能論
    • 五、思維語言假設
  • 第六章 功能論的困難
    • 一、感質對調難題
    • 二、感質缺如難題
    • 三、同時性難題
    • 四、中文房間論證
    • 五、涂林測試——方法論的難題
  • 第七章 意向性
    • 一、原初意向性與衍生意向性
    • 二、意向性的困惑
    • 三、指向性
    • 四、指涉隱蔽現象
    • 五、雙生地球
  • 第八章 心理表徵
    • 一、表徵論
    • 二、表徵的自然化及其難題
    • 三、標指語意學
    • 四、反對稱依附論
    • 五、生物語意學
    • 六、表徵圖像論
    • 七、功能角色語意學
  • 第九章 概念
    • 一、概念的類型
    • 二、概念的解釋力
    • 三、概念是什麼?
    • 四、概念結構
    • 五、概念的複合
  • 第十章 心智構造
    • 一、古典論與聯結論之爭
    • 二、認知系統的構造
    • 三、模組性
    • 四、中央系統的非模組性
    • 五、大量模組假設與演化心理學
    • 六、認知發展
  • 第十一章 心與認知的哲學與科學研究
    • 一、四張卡片實驗
    • 二、推論與人類理性
  • 參考書目
  • 中英名詞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