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竺道生

出版日期
2011/10/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93032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人人皆可成佛」乃中國大乘佛學共許之前題;「頓悟成佛」則是中國佛學之特色。而第一位中國法師提出此二創見者,便是晉宋時代的竺道生,竺道生獨具哲思,洞悉大乘佛教之妙法,所倡之見解,足足影響中國佛學之討論 達二、三百年之久,可見其學術地位之重要,更被後世推為「涅槃聖」。對於研究中國大乘佛學及哲學者,竺道生之佛性論是不可不知的重要環節。

作者簡介:
陳沛然

學歷:
香港新亞研究所哲學博士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博士
經歷:
新亞研究所助理教授、
論文指導教授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專任教授佛學中華國際佛學院院長、
香港大專教授聯會副會長香港佛學研究所所長、網站創辦人(http://www.hongkongbuddha.org)教學經驗豐富、文章理念清晰,佛學視野廣闊,屢多創見。
著作:
《竺道生》、《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
《禪到橋頭自然直》、《刁襌:破解刁鑽禪公案》等,
與黎耀祖博士合著《佛家邏輯通析:圖解因明學》,另與何曼盈教授合作《佛法心靈清湯》(1、2)。
  • 《世界哲學家叢書》總序
  • 前 言
  • 第一章 佛性問題概說
    • 一、竺道生時代之佛性學說
      • 1.竺道生佛性論之特色
    • 二、由般若學到涅槃學
      • 1.般若之空與涅槃之有
      • 2.晉宋時代之空、有
      • 3.竺道生之思想概觀
      • 4.三經與竺道生之思想
    • 三、佛性論之分析架構
      • 1.竺道生之著作
      • 2.「佛性」之詞意
      • 3.竺道生佛性論之分析架構
      • 4.分析架構之作用
  • 第二章 竺道生佛性論之理論基礎
    • 一、般若實相觀
      • 1.緣起性空
      • 2.蕩相遣執
      • 3.言說文字畢竟空
      • 4.諸法畢竟空
      • 5.般若具足一切法
      • 6.小 結
    • 二、法理觀
      • 1.「理」之字義
      • 2.「法」之字義
      • 3.法理與般若實相
      • 4.小 結
  • 第三章 竺道生之佛性論
    • 一、成佛之形態佛身觀
      • 1.法身無色
      • 2.應有緣論(一)
      • 3.佛無淨土
      • 4.善不受報(一)
    • 二、成佛之根據佛因觀
      • 1.佛性當有(人人皆可成佛)
      • 2.悟理成佛
      • 3.應有緣論(二)
    • 三、成佛之過程方法論
      • 1.善不受報(二)
      • 2.頓悟成佛
  • 第四章 竺道生佛性論之評價
    • 一、般若實相觀之限制
      • 1.未能通透般若實相觀
      • 2.未能融通蕩相遣執
      • 3.般若觀著作之散佚
    • 二、佛性論之限制
      • 1.佛性論著作之散佚
      • 2.佛身觀與佛因觀
      • 3.時代背景之限制
    • 三、一闡提皆得成佛之貢獻
      • 1.人人皆可成佛與人人皆可成聖
      • 2.一闡提皆可成佛之歷史貢獻
    • 四、頓悟成佛之影響
      • 1.竺道生「頓悟成佛」之影響
    • 五、使用儒道二家之語言
      • 1.使用儒家詞彙
      • 2.使用道家語言
      • 3.玄學對竺道生之影響
      • 4.小 結
  • 第五章 竺道生之生平
    • 一、遊學簡介
    • 二、生平及重要大事簡表
  • 參考書目
  • 索 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