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投資人最重要的素質是性情,不是智商。
◎市場預言家的話只會餵飽你的耳朵,絕不會餵飽你的荷包。
◎耗費20年所建立的聲譽,只消5分鐘就可摧毀殆盡。
◎永遠要在事前弄清楚交易的內容,投資也一樣。
本書原文由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出版,
哥倫比亞大學全美排名第三,其商學院
與華頓商學院、哈佛商學院、耶魯管理學院齊名。
股神巴菲特與他的啟蒙老師葛拉漢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
(巴菲特於商學院取得碩士)。
商學院的課程,就是教人如何經營、管理、創業,而致富
則是做對了這些事的結果。
以商業企業案例當教材,是商學院的重要教育方式,
作者芬克爾博士目前在岡薩加大學擔任創業學教授,
是巴菲特家族的友人(巴菲特兒子是他的學長,兩人經常聚會),
芬克爾博士帶領學生,親自拜訪巴菲特多達6次。
本書就是彙集162位學生的訪問筆記。
由股神親口分享:如何評估「機會」,打造高報酬的人生,
很多內容連《雪球》都沒提到。
◎決定買或不買(一檔股票),巴菲特這樣分析
・除了看數字,還要跟人談。
美國運通曾涉入一起詐欺案,造成一億多美元的損失,股票狂跌50%以上,
巴菲特卻面不改色的持續投資,進場大撿便宜,
因為他發現人們上餐館、購物時,依然使用美國運通信用卡和支票。
兩年後,股神大賺近2,000萬美元。
巴菲特的論點是:別只靠數字來了解公司,你要和消費者、競爭者、離職員工
談一談,每一位都會貢獻一片拼圖,建構出平衡觀點。
・只投資你了解的公司──蘋果手機不算是高科技股
巴菲特長期迴避科技股,不買的理由是:他只投資自己懂的東西。
後來他為何又決定買蘋果?因為巴菲特曾在週末帶十來個小孩去吃東西,
整個過程沒人跟他說話,大家全都盯著iPhone,除了點冰淇淋時。
因此他認定,蘋果不是高科技、而是消費性產品,而這是他最熟知的產業。
‧怎麼判斷一家公司有無競爭力?巴菲特的標準是:
每年盈餘至少成長10%以上、股東權益報酬率持續保持10%以上,
還有,公司的定價實力強大到,就算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消費者照樣買單。
本書更獨家披露:
巴菲特為何在1972年買「時思糖果」、1976年買「蓋可保險」、
2001年買蕭氏工業集團、2006年買運動品牌Brooks Sports……
在他大買股票的20年裡,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讓他做出投資決策?
還有,股神也會犯錯,他曾錯過或買錯哪些股票造成重大虧損?
◎股神與162位學生的問答筆記
作者帶學生拜訪巴菲特後問大家,學到什麼?
學生們的回答,不是他的財富,而是價值觀:
.給子女的遺產要:足以讓他們覺得想做什麼都行,但又不能多到可以啥都不做。
.替仰慕的人工作,他的存在,就會鼓舞你努力超越自己過去的成就。
.成功是讓你得到心裡想要的東西,而快樂是想到你已擁有的東西。
.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不是上哪一所學校,或選哪一種職業,而是跟誰結婚。
當然,我們還能學到:巴菲特曾看對哪些股票、看錯哪些投資……。
少數頂尖商學院會將企業個案集結成冊,以教材方式少量發行,
像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與芬克爾博士這樣,
將一個人以商業案例方式出版,是極少見的情況。
◎市場預言家的話只會餵飽你的耳朵,絕不會餵飽你的荷包。
◎耗費20年所建立的聲譽,只消5分鐘就可摧毀殆盡。
◎永遠要在事前弄清楚交易的內容,投資也一樣。
本書原文由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出版,
哥倫比亞大學全美排名第三,其商學院
與華頓商學院、哈佛商學院、耶魯管理學院齊名。
股神巴菲特與他的啟蒙老師葛拉漢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
(巴菲特於商學院取得碩士)。
商學院的課程,就是教人如何經營、管理、創業,而致富
則是做對了這些事的結果。
以商業企業案例當教材,是商學院的重要教育方式,
作者芬克爾博士目前在岡薩加大學擔任創業學教授,
是巴菲特家族的友人(巴菲特兒子是他的學長,兩人經常聚會),
芬克爾博士帶領學生,親自拜訪巴菲特多達6次。
本書就是彙集162位學生的訪問筆記。
由股神親口分享:如何評估「機會」,打造高報酬的人生,
很多內容連《雪球》都沒提到。
◎決定買或不買(一檔股票),巴菲特這樣分析
・除了看數字,還要跟人談。
美國運通曾涉入一起詐欺案,造成一億多美元的損失,股票狂跌50%以上,
巴菲特卻面不改色的持續投資,進場大撿便宜,
因為他發現人們上餐館、購物時,依然使用美國運通信用卡和支票。
兩年後,股神大賺近2,000萬美元。
巴菲特的論點是:別只靠數字來了解公司,你要和消費者、競爭者、離職員工
談一談,每一位都會貢獻一片拼圖,建構出平衡觀點。
・只投資你了解的公司──蘋果手機不算是高科技股
巴菲特長期迴避科技股,不買的理由是:他只投資自己懂的東西。
後來他為何又決定買蘋果?因為巴菲特曾在週末帶十來個小孩去吃東西,
整個過程沒人跟他說話,大家全都盯著iPhone,除了點冰淇淋時。
因此他認定,蘋果不是高科技、而是消費性產品,而這是他最熟知的產業。
‧怎麼判斷一家公司有無競爭力?巴菲特的標準是:
每年盈餘至少成長10%以上、股東權益報酬率持續保持10%以上,
還有,公司的定價實力強大到,就算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消費者照樣買單。
本書更獨家披露:
巴菲特為何在1972年買「時思糖果」、1976年買「蓋可保險」、
2001年買蕭氏工業集團、2006年買運動品牌Brooks Sports……
在他大買股票的20年裡,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讓他做出投資決策?
還有,股神也會犯錯,他曾錯過或買錯哪些股票造成重大虧損?
◎股神與162位學生的問答筆記
作者帶學生拜訪巴菲特後問大家,學到什麼?
學生們的回答,不是他的財富,而是價值觀:
.給子女的遺產要:足以讓他們覺得想做什麼都行,但又不能多到可以啥都不做。
.替仰慕的人工作,他的存在,就會鼓舞你努力超越自己過去的成就。
.成功是讓你得到心裡想要的東西,而快樂是想到你已擁有的東西。
.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不是上哪一所學校,或選哪一種職業,而是跟誰結婚。
當然,我們還能學到:巴菲特曾看對哪些股票、看錯哪些投資……。
少數頂尖商學院會將企業個案集結成冊,以教材方式少量發行,
像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與芬克爾博士這樣,
將一個人以商業案例方式出版,是極少見的情況。
- 推薦序一 不只學習巴菲特的成功,更要看懂他的失敗/理財館長
- 推薦序二 觀念塑成心態,心態決定成敗/Kelvin價值投資
- 作者序 親訪股神6次的近距離詮釋
-
第1章 對創業的飢渴,結晶成波克夏公司
-
01 家族遺傳的創業血統
-
02 念大學、創業,都是預料之外
-
03 巴菲特選擇夥伴的忠告
-
-
第2章 如何決定買或不買?巴菲特這樣分析
-
01 只投資你了解的公司,別只看數字
-
02 護城河、財報、投資人訊息
-
03 蓋可保險與蘋果公司的投資分析
-
04 檢討自己的不理性——行為財務學
-
-
第3章 25個員工管理62家子公司
-
01 跟美國一起成長,長得比美國更高壯
-
02 新人新氣象——接納科技股的十年
-
03 一季虧損500億,巴菲特也會犯錯
-
-
第4章 對自己節儉,對股東豪氣
-
01 如果人生再來一遍……
-
02 與巴菲特共度的一天
-
03 金融科技、接班人,波克夏的下一步
-
- 附錄 股神與162位學生的問答筆記
- 謝辭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