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論文五篇,內容均是考察19世紀前半期基督新教傳教士中文著譯中的詞語。
第一篇探討的是一個今天常見於書刊、報章上,我們習以為常的漢譯專名“大英(國)”。通過歷史、清廷外交文書制度、思想史、詞彙學等視角,著者細緻深入追溯鮮為人知有關它的誕生歷史背景、早期書寫實踐、在鴉片戰爭前後英國為取得與中國“敵體平行”堅持使用它,引發與清廷衝突,以及最終它白紙黑字出現在《江寧條約》後對中國外交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等等。
在進行近現代漢語新詞追根溯源時,有些學者由於甚少使用明清古籍,特別19世紀上半葉新教傳教士中文著譯語料,導致所得結論或有偏差,新教傳教士在漢語詞彙學史上的地位變得極不顯著。本書後四篇即對新教傳教士馬禮遜、米憐、郭實獵及麥嘉締著譯中一些漢譯地名、宗教、天文、地理、政治、動物等詞語求源溯本,厘清它們的“詞籍”與誕生年份,確定其中有些是襲用明末清初耶穌會士中文譯著、中國古籍裏,以及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澳門、廣州以及東南亞一帶流行的一些新詞新語,有些則為馬禮遜等人所創譯,從而奠定新教傳教士在漢語辭彙史上承前啟後的地位。
第一篇探討的是一個今天常見於書刊、報章上,我們習以為常的漢譯專名“大英(國)”。通過歷史、清廷外交文書制度、思想史、詞彙學等視角,著者細緻深入追溯鮮為人知有關它的誕生歷史背景、早期書寫實踐、在鴉片戰爭前後英國為取得與中國“敵體平行”堅持使用它,引發與清廷衝突,以及最終它白紙黑字出現在《江寧條約》後對中國外交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等等。
在進行近現代漢語新詞追根溯源時,有些學者由於甚少使用明清古籍,特別19世紀上半葉新教傳教士中文著譯語料,導致所得結論或有偏差,新教傳教士在漢語詞彙學史上的地位變得極不顯著。本書後四篇即對新教傳教士馬禮遜、米憐、郭實獵及麥嘉締著譯中一些漢譯地名、宗教、天文、地理、政治、動物等詞語求源溯本,厘清它們的“詞籍”與誕生年份,確定其中有些是襲用明末清初耶穌會士中文譯著、中國古籍裏,以及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澳門、廣州以及東南亞一帶流行的一些新詞新語,有些則為馬禮遜等人所創譯,從而奠定新教傳教士在漢語辭彙史上承前啟後的地位。
- 《新跃人文丛书》总序 郭振羽
- 序一 追寻新词产生的踪迹 张美兰
- 序二 屈文生
- 致谢
-
四不像“大英(国)”:大清天朝体制钳制下的汉译泰西国名
-
一、清康熙末年至嘉道年间Great Britain与The United Kingdom之汉译名
-
二、大清天朝体制之渊源与内容
-
三、大清天朝体制下英国之地位
-
四、马礼逊使用“大英吉利”、“大英国”的历史语境
-
五、郭实猎开始大量使用“大英(国)”
-
六、英国政府官员使用“大英(国)”之斗争历程
-
七、结语
-
-
马礼逊译《新遗诏书》词语溯源──以《使徒行传》为个案
-
一、白日昇与马礼逊《圣经》译文之关系
-
二、词语溯源
-
三、溯源考证之结论
-
四、结语
-
-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旧语新词
-
一、重新启用中国人所创制的词语
-
二、重新启用耶稣会士所创制的译词
-
三、袭用巴黎外方传教会白日昇所创译的新词
-
四、袭用马礼逊所创译之词语
-
五、沿用东南亚、马六甲一带流行使用的日常用语
-
六、米怜创译的新词
-
-
十九世纪上半叶基督新教传教士在汉语词汇史上之地位──以郭实猎中文译著中之旧语新词为例
-
一、前言
-
二、郭实猎其人及其译著
-
三、新教传教士在汉语新词史上的承前角色
-
四、新教传教士在汉语新词史上的启后角色
-
五、结语
-
-
麦嘉缔《平安通书》及其中的汉语新词
-
一、引言
-
二、麦嘉缔生平及其译著
-
三、《平安通书》编译旨趣及内容
-
四、《平安通书》中之汉语新词
-
五、《平安通书》汉语新词析评
-
六、结语
-
- 索引
- 后记
- 出版地 : 新加坡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