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出生在世永遠是嚴重的傷害
使人免受折磨的唯一方法,是自始就不要把人生下來
「生命糟透了,沒被生下來還比較好。誰那麼幸運?萬中無一。」——猶太妙語
「一想到把某人帶到世上,就讓我不寒而慄……願我的肉體澈底壞朽!願我永不會將活在世上的無聊和恥辱傳給任何人!」——福樓拜
「假使人是單憑純粹理性的行使,決定要不要生小孩,人類還會繼續存在嗎?」——叔本華
本書為反生育主義的經典著作。大多數人認為,誕生於此世或繁衍後代是件好事,或至少並非傷害;然而南非哲學家大衛・貝納塔挑戰了這樣的預設,他透過「痛苦與愉悅的不對稱性」、「生命品質並非好事減壞事」等論點證明,出生在世永遠是嚴重的傷害。貝納塔也據此主張人類不應生育,以免製造無謂的痛苦。在他看來,透過自然滅絕達到「零」人口,才是道德正確的做法。
人存活於世,必然會經歷各種痛苦,如肉體上的飢餓、口渴、疲累、老化、病痛與死亡;精神上的焦慮、壓力、恐懼、悲痛、無聊、寂寞與絕望。貝納塔認為,雖然人們的生活品質有高有低,但客觀而言,所有人的人生其實都遠比自身所想像的更痛苦。生命的正面特質對在世的人固然好,仍舊沒辦法抵銷隨之而來的負面特質。快樂的事或許存在,然而痛苦與愉悅並不對稱。在道德上,避免痛苦的重要性遠大於獲得快樂,因此「自始不曾出生」(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無論如何都優於出生在世。貝納塔也提出相關的心理運作現象(如波麗安娜效應、適應及比較等)證明,人類對自己生命品質的主觀判斷並不可靠。人們傾向記住正面的經驗、抑制傷痛的記憶,並且美化過去,事實上,現實生活遠不如想像中美好,不論採取哪一種評估生命品質的觀點,生命都是壞事。
既然「出生即是受苦」,那麼預防痛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再製造新的生命。貝納塔認為,生下有知覺的生命,會為新生命帶來龐大的苦難,而造成這種傷害是錯的,因此,讓人類及其他有知覺的生命自然滅絕,才是道德正確的做法。據此,人非但沒有生育的義務,更有不生小孩的道德義務。
在本書後半部,貝納塔解析了他的主張對生育、身障權利、受誤生命、人工和輔助生殖有何意涵,並就人工流產、人口及滅絕問題提出他的見解。最後,貝納塔回應了樂觀者及宗教人士提出的反駁,並考察了關於死亡與自殺的議題。
使人免受折磨的唯一方法,是自始就不要把人生下來
「生命糟透了,沒被生下來還比較好。誰那麼幸運?萬中無一。」——猶太妙語
「一想到把某人帶到世上,就讓我不寒而慄……願我的肉體澈底壞朽!願我永不會將活在世上的無聊和恥辱傳給任何人!」——福樓拜
「假使人是單憑純粹理性的行使,決定要不要生小孩,人類還會繼續存在嗎?」——叔本華
本書為反生育主義的經典著作。大多數人認為,誕生於此世或繁衍後代是件好事,或至少並非傷害;然而南非哲學家大衛・貝納塔挑戰了這樣的預設,他透過「痛苦與愉悅的不對稱性」、「生命品質並非好事減壞事」等論點證明,出生在世永遠是嚴重的傷害。貝納塔也據此主張人類不應生育,以免製造無謂的痛苦。在他看來,透過自然滅絕達到「零」人口,才是道德正確的做法。
人存活於世,必然會經歷各種痛苦,如肉體上的飢餓、口渴、疲累、老化、病痛與死亡;精神上的焦慮、壓力、恐懼、悲痛、無聊、寂寞與絕望。貝納塔認為,雖然人們的生活品質有高有低,但客觀而言,所有人的人生其實都遠比自身所想像的更痛苦。生命的正面特質對在世的人固然好,仍舊沒辦法抵銷隨之而來的負面特質。快樂的事或許存在,然而痛苦與愉悅並不對稱。在道德上,避免痛苦的重要性遠大於獲得快樂,因此「自始不曾出生」(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無論如何都優於出生在世。貝納塔也提出相關的心理運作現象(如波麗安娜效應、適應及比較等)證明,人類對自己生命品質的主觀判斷並不可靠。人們傾向記住正面的經驗、抑制傷痛的記憶,並且美化過去,事實上,現實生活遠不如想像中美好,不論採取哪一種評估生命品質的觀點,生命都是壞事。
既然「出生即是受苦」,那麼預防痛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再製造新的生命。貝納塔認為,生下有知覺的生命,會為新生命帶來龐大的苦難,而造成這種傷害是錯的,因此,讓人類及其他有知覺的生命自然滅絕,才是道德正確的做法。據此,人非但沒有生育的義務,更有不生小孩的道德義務。
在本書後半部,貝納塔解析了他的主張對生育、身障權利、受誤生命、人工和輔助生殖有何意涵,並就人工流產、人口及滅絕問題提出他的見解。最後,貝納塔回應了樂觀者及宗教人士提出的反駁,並考察了關於死亡與自殺的議題。
- 書封
- 作者與譯者簡介
- 推薦序/寧願不曾活過/郭柏年
- 推薦序/不生是為不存在的孩子好?/林映彤
- 前言
-
第一章/導論
-
誰那麼幸運?
-
反生論述和勸生的偏見
-
本書大綱
-
讀者指南
-
-
第二章/為什麼出生在世永遠是傷害
-
怎麼能說出生在世是傷害?
-
同樣是一條命,值得活,還是不值得活?
-
值得開始的生命和值得繼續的生命
-
-
為什麼出生在世永遠是傷害?
-
愉悅和痛苦的不對稱
-
活著,相較於從未被生下來
-
其他不對稱
-
不後悔活著?我反對
-
-
-
第三章/出生在世有多糟?
-
為什麼好事減壞事,不等於生命的品質?
-
自己評定生命的品質,為什麼不可靠?
-
關於生命品質的三種見解,又,為什麼不論從哪一個見解看,生命都很糟
-
享樂主義理論
-
欲望滿足理論
-
客觀清單理論
-
總評三種見解
-
-
舉世皆苦
-
-
第四章/生養小孩:反出生的見解
-
生殖
-
人沒有義務生殖
-
人有不生殖的義務嗎?
-
-
生殖自由
-
怎麼解讀上段舉出的權利
-
從自主為這項權利立論
-
從徒勞無功為這項權利立論
-
從歧見為這項權利立論
-
從合理的不同意為這項權利立論
-
-
障礙和受誤生命
-
區別非同一問題和障礙權利反駁
-
「障礙為社會建構」論證
-
「表現論」的主張
-
回應障礙權利的各種論證
-
受誤生命
-
-
輔助與人工生殖
-
生殖倫理和性事倫理
-
誕生的悲劇與婦科學的道德
-
-
將未來之人僅僅當成手段
-
-
第五章/人工流產:「挺死亡」的見解
-
四種利益
-
哪些利益是道德上值得考慮的?
-
意識什麼時候萌芽?
-
繼續活下去的利益
-
黃金律
-
「與我們相仿的未來」
-
結論
-
-
第六章/人口與滅絕
-
人口過多
-
解決道德理論中的人口難題
-
帕菲特教授的人口難題
-
反生論述跟X理論相容,為什麼?
-
契約論
-
-
分階段滅絕
-
當人口減少會降低生命品質
-
把人口降到零
-
-
滅絕
-
兩種滅絕的途徑
-
對滅絕的三個擔憂
-
-
-
第七章/結論
-
答覆違反直覺的反駁
-
敬答樂觀者
-
死亡與自殺
-
宗教的見解
-
厭人與博愛
-
- 註釋
- 參考書目
- 索引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