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虛雲老和尚勸人把《楞嚴經》整部背起來,聖嚴法師宣講此經長達二十年。《楞嚴經》很重要,卻也不容易懂,特別是經中有些觀念與常人的生活經驗完全相反。比如:
這個世界與一切眾生,都是真心產生的「虛妄夢境」。
沒有一個「主體」,在時空中穿梭。
眼前這個人是心中產生的「影像」,不在眼外、心外。
《楞嚴禪心》為果醒法師多年來研習、講說與實踐《楞嚴經》的心得,能幫助讀者理解經義,並在生命的每個當下,練習「無能所」的操作,時時修,處處修,直至圓滿具足,沒有一事不如意。
‧常有人說:「身不由己,心不由己。」其實心是很可靠的,心隨境轉,完全是知見和操作錯誤所致。以布偶戲做為比喻,布偶的舉手投足,活靈活現。其實看到的只是布偶的色相,看不到幕後推手。
‧五蘊的運作模式,相當於後宮佳麗的競出法則,稱為「隨重」。此外,心生法生,心滅法滅,你生什麼心,就現什麼境。
‧眾生喜歡玩「特寫」,縱身五欲汪洋,卻是可入不可出,流連於色、聲、香、味、觸的局部波浪,樂此不疲。
‧每個當下,只要有一個我,看到另一個對象,就是「作對」。對開悟者而言,沒有「能所」分別,也就是沒有東西跟你作對。可從止觀方法來練習,沒有特定的對象,不作對。
‧平等心:處理一筆百萬元訂單和打一個噴嚏,都是同樣重要。
‧放鬆:當你在做帳,整個環境都在做帳;當你在工作,整體環境都在工作。身與心合一,心與事合一。
‧當下的心,根本無法喜歡或排斥任何色相、聲相。當你聽到某人的聲音,心生排斥,其實聲音已經消失,想要排斥、不聽,已是第二念。
‧無論是喜歡或排斥的相,都是自心感知的對象。把心中浮出的相,當成是他或她,根本不是對方,只是法塵的影和響,一般人即使受苦,對此操作仍是樂此不疲。
‧只要認為念頭裡有人、有我,念念相續,則永遠無法從夢中醒來,無法認清「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其實,「心中的媽媽」僅是無知無覺的法塵,當生當滅的影像。
☆ 每一念都是圓滿的,當下都是真心的妙用。常聽到有人說,忙得沒有時間修行,其實念念都是修行的機會。「複習業力」或是「選擇修行」,就由自己決定。
這個世界與一切眾生,都是真心產生的「虛妄夢境」。
沒有一個「主體」,在時空中穿梭。
眼前這個人是心中產生的「影像」,不在眼外、心外。
《楞嚴禪心》為果醒法師多年來研習、講說與實踐《楞嚴經》的心得,能幫助讀者理解經義,並在生命的每個當下,練習「無能所」的操作,時時修,處處修,直至圓滿具足,沒有一事不如意。
‧常有人說:「身不由己,心不由己。」其實心是很可靠的,心隨境轉,完全是知見和操作錯誤所致。以布偶戲做為比喻,布偶的舉手投足,活靈活現。其實看到的只是布偶的色相,看不到幕後推手。
‧五蘊的運作模式,相當於後宮佳麗的競出法則,稱為「隨重」。此外,心生法生,心滅法滅,你生什麼心,就現什麼境。
‧眾生喜歡玩「特寫」,縱身五欲汪洋,卻是可入不可出,流連於色、聲、香、味、觸的局部波浪,樂此不疲。
‧每個當下,只要有一個我,看到另一個對象,就是「作對」。對開悟者而言,沒有「能所」分別,也就是沒有東西跟你作對。可從止觀方法來練習,沒有特定的對象,不作對。
‧平等心:處理一筆百萬元訂單和打一個噴嚏,都是同樣重要。
‧放鬆:當你在做帳,整個環境都在做帳;當你在工作,整體環境都在工作。身與心合一,心與事合一。
‧當下的心,根本無法喜歡或排斥任何色相、聲相。當你聽到某人的聲音,心生排斥,其實聲音已經消失,想要排斥、不聽,已是第二念。
‧無論是喜歡或排斥的相,都是自心感知的對象。把心中浮出的相,當成是他或她,根本不是對方,只是法塵的影和響,一般人即使受苦,對此操作仍是樂此不疲。
‧只要認為念頭裡有人、有我,念念相續,則永遠無法從夢中醒來,無法認清「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其實,「心中的媽媽」僅是無知無覺的法塵,當生當滅的影像。
☆ 每一念都是圓滿的,當下都是真心的妙用。常聽到有人說,忙得沒有時間修行,其實念念都是修行的機會。「複習業力」或是「選擇修行」,就由自己決定。
- 〔自序〕《楞嚴經》的修行地圖
-
〈楔子〉真心的十個特質
-
真心與妄心
-
佛用與眾生用
-
-
〈第一講〉見性是心
-
執著
-
禪的修行
-
活在當下
-
-
〈第二講〉見性無動
-
性與相
-
五個聚落
-
收心
-
-
〈第三講〉見性不滅
-
迷與悟
-
東湧西沒,西湧東沒
-
觀、照、提
-
-
〈第四講〉見性不失
-
五種妄想
-
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
-
影與響
-
-
〈第五講〉見性無還
-
五蘊本如來藏
-
只有現象,沒有順逆
-
隨緣與隨業
-
-
〈第六講〉見性無雜
-
前塵
-
熟處轉生,生處轉熟
-
不轉相的基本知見
-
-
〈第七講〉見性無礙
-
日面佛,月面佛
-
逆來順受
-
應時不取相
-
-
〈第八講〉見性不分
-
觀世自在
-
平等心
-
放鬆
-
-
〈第九講〉見性超情
-
不觸事而知
-
相信的世界,體驗的世界
-
停止無明高速列車
-
-
〈第十講〉見性超見
-
不對緣而照
-
無能所的生活體驗
-
萬事如意
-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