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坐禪的功效,能使人將浮動的情緒,轉化為清明而平靜的情操。
基於調身、調息、調心的三原則,有用大、小乘共通的各種觀行法,有用內、外道通用的呼吸法,也有用印度及中國的各種柔軟健身法。所以無論何人,只要真的有心學習,最高可以進入「無」的境界,其次可以得定,再次可得身心輕安,至少也能學會一套非常實用的健身方法。──聖嚴(簽名)
基於調身、調息、調心的三原則,有用大、小乘共通的各種觀行法,有用內、外道通用的呼吸法,也有用印度及中國的各種柔軟健身法。所以無論何人,只要真的有心學習,最高可以進入「無」的境界,其次可以得定,再次可得身心輕安,至少也能學會一套非常實用的健身方法。──聖嚴(簽名)
- 自序
-
第一篇 禪的體驗
-
不可思議的禪
-
禪的源流
-
禪的入門方法
-
從印度禪到中國禪
-
中國禪宗的禪
-
禪的悟境與魔境
-
明師難遇
-
-
第二篇 調琴
-
捨
-
調琴
-
話頭.公案.機鋒.轉語
-
佛.眾生.無明
-
輪迴與涅槃
-
無我的四相
-
無得失心
-
禪定.禪.神祕主義
-
-
第三篇 禪
-
前言
-
佛教的基礎思想
-
坐禪的功能
-
從小我到無我
-
公案
-
禪病
-
拜師
-
師徒之間
-
-
第四篇 禪七開示錄
-
農禪寺第四十期禪七
-
東初禪寺第五十七期禪七
-
東初禪寺第五十八期禪七
-
東初禪寺第五十九期禪七
-
附錄 禪修疑難解
-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