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聽,機器在說話:生成式A.I.傳播進化:人工智慧重塑人類的交流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75310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在人工智慧和人類交流新紀元,
機器如何成為我們的鏡子、挑戰者甚至我們的夥伴?

【取代你工作的絕對不會是AI,而是會駕馭AI的人!】

▎AI TIME:寒冬之後,奇點之前
  在此,我們將探討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從早期的發展寒冬到即將來臨的奇點。這是一個跨越時間和思想的旅程,本書將邀請讀者一同反思如何掌控這個過渡時期,順利邁向人工智慧的新時代。
.人工智慧的冬季
  當人工智慧的進展和應用尚未達到期待時,研究和投資也跟著陷入了暫時停滯。然而,就像每個寒冬之後都會迎來春暖花開,人工智慧也從這些低谷中振作起來,並迅速發展,展現出無窮的可能性。
.奇點
  指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個點,超越人類智慧,自我學習、自我進化的時代,它象徵著未來的無限可能性,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問題。
 

▎人工智慧:人類的新伙伴
  在本書中,我們將揭示人工智慧如何成為人類的新伙伴並顛覆我們的交流方式。自人類與機器的初次相遇,到今天人工智慧的崛起,AI已不再只是工具,而成為我們的同伴、競爭者,甚至是我們自我理解的鏡子。

▎機器的人性與人格
  書中深入探討機器的人性與人格,以及擬人化的哲學問題。在這裡,我們將挑戰自身對機器的理解和認識,從欣賞機器獨特的人格魅力,深入思考機器的人性和擬人化的哲學問題,開始去理解和面對機器對我們自我認知的影響。

▎傳播的進化
  人工智慧的發展正在引領傳播的進化,並對我們的社會和文化帶來深遠的影響。本書將帶您進入一個無人涉足的領域——由人工智慧驅動的新傳播世界,這是一次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冒險,將讓我們以全新的角度看待通訊模式、倫理議題和文化差異。

▎探索未來的可能性
  在這個被稱為「碼語新世代」的時代,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世界,見證人工智慧如何重新塑造我們的交流方式,並共同探索和創造未來的可能性。本書希望能打開讀者的思維,讓我們一起穿越到未知的領域,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思想之旅。
  透過本書,我們深入探討了人工智慧如何轉變我們的交流方式、重塑我們的社會關係,並且對我們的心理理解與文化觀念產生深遠影響。

★我們面對了人工智慧發展所帶來的眾多挑戰,包括倫理議題、人機互動、身分認同以及文化差異等等,但不僅限於此。

  人工智慧的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議題,其結果將深遠影響人類的未來。在我們探索新的交流模式、生活方式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考慮到它們對於社會結構、個體心理,甚至是全球環境的影響。
  而當我們進入人工智慧的新時代,挑戰和機遇將會並存。我們需要有批判性的思考,持續地審視我們與人工智慧的關係,以確保我們能充分利用其潛力,同時避免可能的危險。只有透過持續的學習、進步,以及對於未知的探索,我們才能在這個新的時代中找到我們的定位。

★人工智慧並不只是我們的工具,它同時也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對話者,甚至是我們的鏡子。

  它不只是改變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我們自己,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定義我們與世界的關係。這就是我們生活在人工智慧時代的意義。
  我們需要記住的是,人工智慧是我們的創造,我們有責任去理解它,去引導它的發展,去塑造它對我們世界的影響。這是一項重大的任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挑戰。讓我們一起面對這個挑戰,並迎接這個全新的未來。
  當我們積極與人工智慧互動並深入了解其內在工作原理時,我們也在間接地探索人類自身的本質和可能性。人工智慧既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把工具,它揭示了我們的弱點,也提供了克服這些弱點的方式。正如本書所論述。

★人工智慧並不只是科技進步的產物,它是我們對自我理解的擴大,也是我們對未來的想像。

  而我們也看到,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僅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為便利,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未知的門。透過人工智慧,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人類的存在意義,以及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我們可以嘗試透過人工智慧去創造一個更公正、更和諧的社會。

★人工智慧將是我們的夥伴,我們的挑戰,也是我們的機遇。

  我們要勇敢地接受這個挑戰,樂觀地迎接這個機遇,這就是我們生活在人工智慧時代的意義。
  • About Author 關於作者
    • 牟怡
    • 彭蘭
    • 龐建新
  • Content Summary 內容提要
  • Introduction 引言
    • 寒冬之後,奇點之前
    • 另一個例子便是人工智慧
      • 從一個問題出發
      • 本書的定位
      • 本書的結構
      • 參考文獻:
  • 01 The first chapter 第一章 人工智慧:正在崛起的交流對象
  • 第一節/ 機器與人
    • 最強大的力量
    • 人的延伸
    • 身體意象
    • 機器的隱喻
      • 參考文獻:
  • 第二節/ 智慧與人工智慧
    • 交流的玩伴
    • 智慧決定交流
    • 人工智慧:全新交流對象的崛起
      • 參考文獻:
  • 02 The second chapter 第二章 傳播的模式
  • 第一節/ 傳播模式
    • 傳播的模型
    • 巴貝奇分析機與愛達.勒芙蕾絲伯爵夫人
    • 時間
    • 交流的可控性
    • 樹洞,抑或完美的傾聽者
      • 參考文獻:
  • 第二節/ 倫理的困境
    • 從機器搭車人的遭遇說起
    • 倫理的座標
    • 倫理設計與人工道德
    • 從「動物問題」到「機器問題」,再回到人的問題
      • 參考文獻:
  • 第三節/ 交流的一致性
    • 從一個反覆無常的女孩子說起
    • 離散的思維
    • 萊布尼茲的數字計算探索
    • 「我們」的投名狀
      • 參考文獻:
  • 第四節/ 互動性
    • 從人際傳播的互動說起
    • 從傳統媒體到社交媒體
    • 媒體技術的互動性
    • 人工智慧的互動性
      • 參考文獻:
  • 第五節/ 人性
    • 機器的人性
    • 水中月鏡中花的人性
    • 圖靈的歧途
      • 參考文獻:
  • 第六節/ 人格
    • 未定義的默認值
    • 機器的人格
    • 人人都有歸類強迫症
      • 參考文獻:
  • 第七節/ 擬人化
    • 人人都是外貌協會
    • 人形機器人的歧途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交線索
      • 1.性別
      • 2.眼神
      • 3.臉部表情
      • 參考文獻:
  • 第八節/ 文化的差異
    • 文化的邊界
    • 創造的文化
    • 使用的文化
    • 是文化,也是軟實力
      • 參考文獻:
  • 03 The third chapter 第三章 傳播的效果
  • 第一節/ 人機傳播
    • 從人與人交流到人—機—人交流
    • 從人—機—人交流到人—機交流
    • 從人與人交流到人—機交流
      • 參考文獻:
  • 第二節/ 陪伴
    • 群體性孤獨?
    • 真實的謊言
    • 信任與移情
    • 陪伴效應,根據因還是根據果?
      • 參考文獻:
  • 第三節/ 自我折射
    • 鏡中的我們
    • 自我映射
    • 別人眼中的鏡中的我們
      • 參考文獻:
  • 04 The fourth chapter 第四章 傳播的進化
    • 幻影,還是本質?
    • 回到原點
    • 柏拉圖的洞穴
      • 參考文獻:
  • 後記
  • 人名索引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