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不太懂如何教育孩子,我選擇放過自己,放過孩子,
也始終相信成長是一個美妙又充滿自我修正和完善的過程。」
背負著家族與伴侶的期待,女人承受重重壓力生育後代,
眾人圍繞在新生兒旁邊,討論孩子的性別、健康與否,
觀察寶寶每一個情緒反應,卻沒人在意,
那個虛弱躺在手術臺的母親,其實比誰都渴望關心——
【面對孩子,我有義務活得更美好】
不要透過權威,而要透過美感讓她感到什麼是對的,讓她從心裡生長出來對規則的理解,而不是臣服於大人的命令。比如,當孩子亂丟東西時,我首先要做的不是告訴她亂丟東西是不可以的,我會讓她認真看看被她弄髒的地面,用我的語言和表情讓她明白,地上因為有了髒東西變得不好看了,所以亂丟東西是一個不好的行為。
要讓她感覺到在我背後存在的、比我更高級的精神力量,這個精神力量你可以叫它真理,也可以叫它愛,或者美,或者信念,總之,是高於我而存在的。我需要讓女兒意識到:真理在媽媽和她頭頂的天空上,媽媽只是這個真理的傳遞者,媽媽不是權威。有了這種認同,我和孩子才能在這個最高真理的指引下往同一個方向去。
媽媽不是權威,媽媽也有自己的局限,媽媽也會犯錯,但我們頭頂天空上的真理一直在那裡,愛一直在那裡,美一直在那裡。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不太懂如何教育孩子,我選擇放過自己,放過孩子,也始終相信成長是一個美妙同時又充滿自我修正和完善的過程。很多東西,依靠「教育」是不可能獲得的,就像如果孩子摔倒了,你不給他體驗疼痛、戰勝疼痛的機會,他最終如何明白什麼是堅強?
我想,好的教育應該至少有一個標準吧,那就是參與者(施教和受教雙方)沒有感覺到教育的存在,但它卻實實在在地產生了作用。換句話說,我還不太清楚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但我知道壞的教育是什麼樣子。
在我不確定哪種教育方式更好的時候,我寧可選擇什麼也不做,我就做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用一個媽媽的天性來面對我的孩子,就像我那沒有上過一天學的媽媽面對我一樣。我的媽媽,她沒看過什麼育兒書,但如今看來,她很多時候無意識地與我的相處,影響了我成為今天的我。她首先是一個好女人,然後才是我的好媽媽。嗯,我的意思是,我對今天我的樣子還比較滿意。
做了母親,我的感悟就是要不斷地自我修練、自我提升。如果我沒有做到,我不知道應該如何讓孩子做到。如果我做到了,我不需要讓孩子去做到,因為她已經看到了該怎麼去做到。
我能給孩子的只有兩樣東西:愛與平常。尋常日子裡,身為父母是怎樣過日子的,每天吃什麼,家裡是怎麼裝潢的,怎麼面對友情關係等。其他東西需要孩子自己去找。
〔本書特色〕
一個女人在結婚和生兒育女後,往往被社會強加了無形的負擔,彷彿她不再是個體,而是某個男人的妻子、幾個孩子的媽媽,她得同時扮演好所有角色,才能稍稍得到一點認可,這樣的壓力又逼得多少母親罹患憂鬱症?作者透過分享自身經驗指出,幸福是由自己決定的,旁人沒有指手畫腳的資格,期盼每個媽媽都能從生活中找到歸屬感。
也始終相信成長是一個美妙又充滿自我修正和完善的過程。」
背負著家族與伴侶的期待,女人承受重重壓力生育後代,
眾人圍繞在新生兒旁邊,討論孩子的性別、健康與否,
觀察寶寶每一個情緒反應,卻沒人在意,
那個虛弱躺在手術臺的母親,其實比誰都渴望關心——
【面對孩子,我有義務活得更美好】
不要透過權威,而要透過美感讓她感到什麼是對的,讓她從心裡生長出來對規則的理解,而不是臣服於大人的命令。比如,當孩子亂丟東西時,我首先要做的不是告訴她亂丟東西是不可以的,我會讓她認真看看被她弄髒的地面,用我的語言和表情讓她明白,地上因為有了髒東西變得不好看了,所以亂丟東西是一個不好的行為。
要讓她感覺到在我背後存在的、比我更高級的精神力量,這個精神力量你可以叫它真理,也可以叫它愛,或者美,或者信念,總之,是高於我而存在的。我需要讓女兒意識到:真理在媽媽和她頭頂的天空上,媽媽只是這個真理的傳遞者,媽媽不是權威。有了這種認同,我和孩子才能在這個最高真理的指引下往同一個方向去。
媽媽不是權威,媽媽也有自己的局限,媽媽也會犯錯,但我們頭頂天空上的真理一直在那裡,愛一直在那裡,美一直在那裡。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不太懂如何教育孩子,我選擇放過自己,放過孩子,也始終相信成長是一個美妙同時又充滿自我修正和完善的過程。很多東西,依靠「教育」是不可能獲得的,就像如果孩子摔倒了,你不給他體驗疼痛、戰勝疼痛的機會,他最終如何明白什麼是堅強?
我想,好的教育應該至少有一個標準吧,那就是參與者(施教和受教雙方)沒有感覺到教育的存在,但它卻實實在在地產生了作用。換句話說,我還不太清楚好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但我知道壞的教育是什麼樣子。
在我不確定哪種教育方式更好的時候,我寧可選擇什麼也不做,我就做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用一個媽媽的天性來面對我的孩子,就像我那沒有上過一天學的媽媽面對我一樣。我的媽媽,她沒看過什麼育兒書,但如今看來,她很多時候無意識地與我的相處,影響了我成為今天的我。她首先是一個好女人,然後才是我的好媽媽。嗯,我的意思是,我對今天我的樣子還比較滿意。
做了母親,我的感悟就是要不斷地自我修練、自我提升。如果我沒有做到,我不知道應該如何讓孩子做到。如果我做到了,我不需要讓孩子去做到,因為她已經看到了該怎麼去做到。
我能給孩子的只有兩樣東西:愛與平常。尋常日子裡,身為父母是怎樣過日子的,每天吃什麼,家裡是怎麼裝潢的,怎麼面對友情關係等。其他東西需要孩子自己去找。
〔本書特色〕
一個女人在結婚和生兒育女後,往往被社會強加了無形的負擔,彷彿她不再是個體,而是某個男人的妻子、幾個孩子的媽媽,她得同時扮演好所有角色,才能稍稍得到一點認可,這樣的壓力又逼得多少母親罹患憂鬱症?作者透過分享自身經驗指出,幸福是由自己決定的,旁人沒有指手畫腳的資格,期盼每個媽媽都能從生活中找到歸屬感。
- 序— 做一個過得去的媽媽就好
-
第一章 一個媽媽的愛與平常
-
以一顆平常心,陪孩子慢慢成長
-
陪伴孩子,成長為更完善的自己
-
孩子是上天派來的使者
-
帶孩子去鄉下
-
自由生長的生命,有多舒展
-
珍視孩子的每一個現在
-
愛是與孩子的瑣碎日常
-
1
-
2
-
3
-
4
-
5
-
-
愛是一個動詞
-
-
第二章 和我的孩子一起長大
-
面對孩子,我有義務活得更美好
-
相信,是愛的起點
-
帶上孩子去旅行
-
陪你一起成長
-
過多的選擇會好嗎
-
每個媽媽都愛自己的寶寶
-
做個旁觀者也很好啊
-
面對孩子,我也有無助的時刻
-
被繪本改變的生活
-
-
第三章 我們養育孩子,也培養自己
-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
-
偶爾不做媽媽,做自己
-
愛是底色,穩穩接住的「底」
-
努力做一個深深扎進生活的人
-
永恆的同情心
-
沒有誰會後悔成為母親
-
-
第四章 我不是天生的媽媽
-
母親之姿
-
就在那一刻,我決定要孩子了
-
是孩子,讓我意識到自我的重要性
-
放鬆一些,享受做媽媽
-
學會對另一個生命負責
-
三個孩子,魂牽夢繞,山水相依
-
那些為愛付出的代價,是永遠難忘的啊—我的生產日記
-
-
第五章 碎日子,不記下來就忘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第六章 養育問答
-
Q01 您的大女兒飽讀詩書,能背誦《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文化典籍,請問您平時是如何引導孩子閱讀的?
-
Q02 自然教育如今是一種時尚,您經常帶著孩子去鄉下,讓孩子親身去體驗大自然,在平時的生活中,您是如何進行自然教育的?
-
Q03 您在「做一個過得去的媽媽」的分享時說,不太贊成看太多育兒書,書本的道理、知識都是死的,但養孩子是活的,您是如何活用書本裡的育兒知識的,如何把書裡的硬道理變成自己的呢?
-
Q04 三個孩子的性格、脾氣各有不同,您是如何看待這種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融合他們之間的關係的?如果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您是如何化解和處理的?
-
Q05 孩子發脾氣怎麼辦,您是如何對待孩子的壞脾氣的?平時又是如何照顧孩子的情緒的?
-
Q06 您重視開發孩子的天性嗎?如何開發,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好?
-
Q07 都說您是生活美學家,那您重視孩子的美學教育嗎?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對孩子進行美學教育的?
-
Q08 真想知道家裡有三個寶寶的人,是如何平衡對三個孩子的愛的?他們會爭著搶著和媽媽在一起嗎?他們會對媽媽的愛吃醋嗎?
-
Q09 當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養育方法出現分歧時怎麼辦?
-
Q10 請分享一下身為媽媽最開心和最難受的時候。
-
Q11 如何平衡好做自己和養育孩子之間的關係?
-
- 跋 為另一個生命負起責,有了盔甲也有了軟肋—最為珍貴是平常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