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日本前首相和你談歷史:明治維新×軍備改良×戰後困難×經濟崛起,從民族性看日本現代化的進程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32710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曾經只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國,
面對列強紛擾,日本從最初的鎖國被迫打開港口,
該堅持武士道精神,還是學習西方文化?

歷經數次口水戰,天皇終於決定引進西式教育,走向經濟現代化,
然而,改革的道路永遠不會暢通無阻……
二戰後,面對巨額賠款,日本如何振興財政,再一次創造經濟奇蹟?

◤從鎖國到開放:日本如何改變自身處境?◢
▎廢藩置縣,中央政府委任縣知事
中央集權制度形成,德川時代那些控制大量土地的藩主實質性地失去了自己的權利。承認土地自由買賣,並廢除了農民和土地的隸屬關係。
▎廢除身分等級制度
停止武士的俸祿,人們必須依靠職業,例如教師、官吏或企業家等來保障自己的生活,並讓國民擁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
▎現代化軍備
學習西方各國軍備制度的知識,吸取德川末期軍備改革的經驗,激勵全國民眾保衛國家的決心,以全新的思想創建了現代式的軍隊。

◤現代化進行式:轉型陣痛期與面臨的挫折◢
▎改革的代價
政黨的出現打破了政治家之間的統一,天皇和元老組成的最高領導階層被取代,但是繼任的第二代領導者們卻無法透過共同的經驗和思想基礎統一論調。不成熟的政黨政治容易產生腐敗,官僚文化使那些積極擁護民主主義的日本人逐漸對現實政治產生了抗拒情緒,而鄉下人民則擔心國家的優良傳統被丟棄。
▎軍國主義失策
領導日本軍權政治的人們只把眼光局限於亞洲,無法正確理解美國的想法和歐洲的政治走向,一味認為締結三國同盟就能改善日本地位,在中日問題上獲利。儘管國內包括天皇在內,有不少人都反對戰爭,1941年12月,日本還是毅然發動了與美、英的戰爭,導致了後面的一系列悲劇。

◤二戰之後:暫時的困難與重振經濟體系◢
▎主要城市成為廢墟,人民夾縫中求生存
首都東京是日本境內最大的城市,從1940年到1945年,東京人口從670萬銳減至280萬人。大多數人只能在臨時搭起的小屋裡避風防寒,交通也在猛烈的轟炸中也被破壞殆盡。日本的商船隊完全消失了,就算能夠從國外買到原料,也沒有運輸條件。就是在這樣重重的惡劣條件下,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大幅度下降。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為了抑制戰後的通貨膨脹,新政派人物提出了一種理想化的政策:以新的體系平衡薪資水準與物價。然而,黑市的出現打破了物價標準,勞工也因無法領到生存所需的薪資展開罷工,日本開始了物價與薪資的惡性循環。

◤經濟奇蹟:日本何以從戰敗國躋身世界強國?◢
▎道奇的政策
1949年初,底特律銀行董事長道奇提議在日本制定嚴格的平衡預算,結束日本的通貨膨脹,控制用在資助出口和進口的補助金,將日本經濟穩步地置身於商業的基礎之上。
▎韓戰爆發,刺激日本經濟
當日本正處於一個不依靠補助金資助、努力奠定進出口基礎的時候,韓戰爆發了。軍需物資在日本訂貨,海外市場也開始全面繁榮,日本的商品輸出有了突飛猛進的成長,整體經濟有了明顯的好轉。
▎農業技術成長,促進國家生產力
政府實行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給了佃農,提高了佃農們的生產熱情。戰後糧食困難,農民高價出售糧食,累積了大量資本,並研發農業技術。戰後20年,農民的數量減少了,農業生產卻足足成長了一倍。

〔本書特色〕
本書共有五章,其中前四章按照時間先後,將近代日本的百年史劃為四個階段:明治維新、走向現代化、戰後的困難時期以及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的時期,並逐一對其做出具體論述,在最後一章中,吉田茂做了一個簡短的總結,並滿懷希望地提出了日本未來的計畫和構想。
  • 原序
  • 關於吉田茂 一位經驗老道而深具魅力的政治家
  • 第一章 明治偉業的開端
    • 領導者們的英明睿智
      • 1.停滯、太平和孤立的夢被培理01艦隊所打破
      • 2.開港論與攘夷論的激烈爭辯
      • 3.在富於想像力的領導人領導下,開始明治維新運動
      • 4.制度改革、產業扶植和現代式軍隊的創建
    • 國民的勤奮和靈活性
      • 1.重視國民教育,努力提高就學率
      • 2.利用「文明開化」11,積極儲蓄,推進現代化發展
      • 3.日本人傳統性格中有著主動吸收外國文明的特點
      • 4.進入法治國家,增強了日本的獨立意識
      • 5.充實日本國家的配置,重用「聘請的外籍人員」
    • 德川時代中有價值的歷史遺產
      • 1.封建制度創建了形成近代國家基礎的財產
      • 2.進行明治維新的準備和時機都已經成熟
  • 第二章 推行現代化帶來的困境
    • 引進西方文明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 1.熱烈展開創設議會的活動與清算封建制度
      • 2.將富國強兵作為政策與引進科學文明技術的中心問題
      • 3.明治天皇親政,家族主義國家體制的推進
      • 4.憑藉天皇的英明領導,日本取得了日俄和日清戰爭的勝利
    • 明治時期在日本的終了
      • 1.跟隨明治天皇的駕崩而來的道德混亂的時代
      • 2.關東大地震的災害,困難的轉換期對日本的影響
    • 痛苦的轉換期
      • 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國際聯盟25隨之創建
      • 2.實行男子普選制度,民主化運動的蓬勃發展
      • 3.國政領導能力降低,國際外交出現的新問題
      • 4.日本對中國外交的控制引起各國的強烈不滿
      • 5.排日運動高漲,旋渦中的幣原外交陷入僵局
    • 嚴重的失策
      • 1.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日本一意孤行地創建了「滿洲國」
      • 2.三國同盟一無所獲,一意孤行的軍隊與美英開戰
  • 第三章 戰後暫時的困難和努力後的成果
    • 日本人對明天充滿信心
      • 1.主要城市在轟炸中化為廢墟,日本一片戰敗景象
      • 2.混亂時期,日本人不得不與缺糧和通貨膨脹奮鬥的經濟景象
      • 3.承認戰敗,努力走向復興的日本人
      • 4.天皇的人格宣言32,舉國一致努力開始建立體制
    • 疲於奔命只為每日的溫飽
      • 1.無法想像的饑饉狀態
      • 2.召開糧食對策審議會,苦惱於必須確保100萬噸的稻米
      • 3.通貨膨脹使物價和薪資開始惡性循壞
      • 4.無人決定有效的政策,艱辛地為了每日的溫飽問題而奔波
    • 改革者逐漸被日本人所理解
      • 1.占領軍在日本國土上連續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
      • 2.與盟軍進行了苛刻的談判
      • 3.帶著希望接受巨大改革
      • 4.關於日本憲法第9條規定放棄武力,國民眾說紛紜
      • 5.早期日本就已經具備進行土地改革的基礎
    •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
      • 1.改革教育制度以尊重人權和教育機會均等為原則
      • 2.在財政拮据的情況下,日本人依然可以呈現一種文化國家復興中的精神面貌
      • 3.占領軍急於實施六三制,日本與之進行談判
      • 4.應急措施和建設措施交織起來的急進的教育改革
  • 第四章 經濟快速復興的祕密
    • 努力轉向自立
      • 1.美國隨著日本農業和工業的恢復改變了對日政策
      • 2.日本走向了加速經濟復興的道路
      • 3.回到國際經濟環境之中是一個不能耽擱的問題
      • 4.道奇特使的新政策—建議為經濟自主鋪平道路
    • 信任與和解的統一
      • 1.以日本重整軍備為條件要求媾和與獨立
      • 2.韓戰爆發產生大量軍需,給日本的出口帶來了飛躍
      • 3.與以杜勒斯為代表的締結和約的談判進展順利
      • 4.對於建立日美合作關係,各國的批判態度
      • 5.北京或臺灣?日本在中國邦交問題上陷入困惑
      • 6.與臺灣的國民政府簽訂和約是唯一的選擇
    • 持續的發展
      • 1.與共產黨抗衡需要東南亞的發展
      • 2.異常消費的景象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 3.大規模投資於設備,加強國際競爭能力
      • 4.進行農業和工業技術改革,促進生產力的成長
      • 5.《經濟白皮書》準確地表達了日本經濟發展的道路
    • 閃亮於世界舞臺
      • 1.解除一切保護政策,衝向經濟競爭的浪潮
      • 2.熟悉戰後窘境的國人好似在夢境中實現了「所得倍增計畫」
  • 第五章 奇蹟之後的理想
    • 敗而不餒的精神
      • 1.採用光明磊落的姿態對待占領軍指示而取得的成果
      • 2.在進取精神和競爭精神指引下的樂天主義帶來的成果
      • 3.轉變戰前不利的條件,使之成為有益的東西
      • 4.缺乏天然資源,可是擁有以沿岸運輸為主的生產手法
      • 5.優秀的勞動力和降低供應原料的配合
    • 嶄新的理想和未來的目標
      • 1.擺脫已開發國家的援助,和開發中國家建立合作的關係
      • 2.未來的途徑—與東南亞各國和中共進行經濟合作
      • 3.日本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並且將以此為目標而努力
  • 延伸閱讀(一) 明治維新前日本的幾個時代
    • 一、大和時代
      • 1.古墳時代
      • 2.推古天皇
      • 3.聖德太子
      • 4.飛鳥文化
      • 5.大化革新
      • 6.壬申之亂
      • 7.白鳳文化
    • 二、奈良、平安時代
      • 1.奈良時代
      • 2.藤原家族
      • 3.天平文化
      • 4.平安時代
      • 5.攝關政治
      • 6.承平、天慶之亂
      • 7.國風文化
      • 8.平清盛
    • 三、鐮倉時代
      • 1.源賴朝
      • 2.御家人制
      • 3.承久之亂
      • 4.元軍侵日戰爭
      • 5.鐮倉幕府的滅亡
    • 四、南北朝與室町時代
      • 1.日本南北朝
      • 2.足利尊氏
      • 3.足利義滿
      • 4.應仁之亂
    • 五、戰國時代
      • 1.戰國大名
      • 2.「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 3.「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 六、安土桃山時代
      • 1.安土桃山時代
      • 2.織田信長
      • 3.豐臣秀吉
      • 4.德川家康
      • 5.關原合戰
    • 七、江戶時代
      • 1.江戶幕府
      • 2.大阪之戰
      • 3.由比正雪
      • 4.生類憐憫令
      • 5.元祿文化
      • 6.德川家宣與正德之治
      • 7.德川吉宗
      • 8.田沼意次改革
      • 9.松平定信
      • 10.《海國兵談》
      • 11.大鹽平八郎之亂
      • 12.蠻社之獄
      • 13.天保改革
    • 八、幕末和明治時代
      • 1.《日美親善條約》與《日美友好通商條約》
      • 2.井伊直弼
      • 3.安政大獄
      • 4.吉田松陰
      • 5.寺田屋事件
      • 6.生麥事件
      • 7.蛤御門之變
      • 8.征伐長州
      • 9.薩長同盟
      • 10.德川慶喜—最後的將軍
      • 11.大政奉還
      • 12.戊辰戰爭
      • 13.明治天皇
      • 14.奉還版籍與廢藩置縣
      • 15.岩倉使團
  • 延伸閱讀(二) 日本大事年表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