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情動於「中」:當代中國的思想爭鳴與情感政治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7/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6968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以來,儘管中國已從無產階級革命轉向發展主義,有關毛澤東時代的文化與思想論爭,仍未平息。《情動於「中」:當代中國的思想爭鳴與情感政治》聚焦當代中國的思想鳴放與情動政治,追溯兩岸三地知識界近數十年來關於紅色遺產所展開的爭鳴,包括新啟蒙運動的起伏、左翼與自由派學人的激辯、文化保守主義的興起,以及中國崛起所激發的「新天下主義」想像。藉著四篇專論,作者涂航回顧李澤厚、劉再復、余英時、陳映真、王安憶、劉小楓等知識分子和作家的心路歷程,討論有關「對證歷史」的辯論如何引發了迥異的感覺結構,進而揭示「主義」之爭背後的情感悸動,重塑我們對當代中國知識界思想分化的認知。

  與傳統的觀念史研究不同,本書關注的問題是:情感如何參與「思想體系」的構築、影響各種「學理」的闡發、乃至塑造形形色色的「政治立場」?換言之,思想不只是綱舉目張的思辨過程,也牽涉思維主體的癡嗔與愛憎。全書以一九四九為「情動於『中』」開端,講述一段又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陳寅恪五○年代的「心史」寫作成為世紀末自由主義者的懷想對象;李澤厚歷盡文革創傷,力求從廢墟中重建美學價值、塑造情本體;陳映真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嚮往紅色天堂,終必須面對後革命時代的「左翼憂鬱」;劉小楓八十年代從基督神學找尋救贖,遍尋「拯救與逍遙」而不得後,發現殺伐果斷的「政治神學」才是他的歸宿……。這些學者作家的思想根植生命,原是有血有肉的。作者不僅意在描摹個人的歌哭與悲歡,更要觀察他們字裡行間所生的情感如何凝為一種信號,一種召喚與回應,引導讀者體會一個時代「思」與「信」與「感」的取捨。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次
  • 序 情動而辭發/王德威
  • 導論 思想的「情動力」
    • 一、革命之後
    • 二、思想的「情動力」
    • 三、對證革命/與過去和解
    • 四、章節概要
  • 第一章 「樂」與「罪」的隱秘對話
    • 一、前言
    • 二、樂感文化:由巫到禮,釋禮歸仁
    • 三、罪與文學:從「性格組合論」到「罪感文學」
    • 四、結語:樂與罪的交匯:告別革命
  • 第二章 自由主義的記憶政治:民國熱視野下的陳寅恪
    • 一、「情動」陳寅恪
    • 二、文化遺民說
    • 三、凸顯的學問家
    • 四、自由主義的殉道者
    • 五、結語:後世相知或有緣
  • 第三章 左翼的憂鬱
    • 一、世紀末的社會主義
    • 二、市鎮小知識分子
    • 三、烏托邦詩篇
    • 四、結語:(後)馬克思主義的幽靈
  • 第四章 從漢語神學到政治神學:劉小楓與保守主義的革命
    • 一、偶像的黃昏
    • 二、拯救與逍遙
    • 三、人神之間
    • 四、革命的微言大義
    • 五、結語:信仰之躍
  • 尾聲 昨日的世界
    • 一、總結
    • 二、中國向何處去
    • 三、多餘的話
  • 書成後記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