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人口減少、少子化、高齡化等為地方帶來的負面循環,
如何推動「地方創生」讓城鎮再生?
「地方經濟樞紐」如何將地方小鎮改造為經濟獨立的國際都市?
「廣域都市圈」如何協助城鎮成為吸引人才的高附加價值都市區?
受人口減少、少子高齡化等人口變化的影響,日本社會在2030年非常有可能面臨許多嚴重的問題,也將使日本陷入負面循環之中,而此循環對日本各地方所造成問題,若不立刻遏止人口減少、20~39歲女性大幅減少等問題,日本的地方城鎮將會面臨消滅的危機。面對這些攸關未來生存發展的問題,日本政府以「地方創生」、「城鎮、居民、工作與創生」為主題,陸續展開一連串長期規劃及各種綜合面向的都市再造計畫。由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股)公司的首席研究員—神尾文彥和高階專員--松林一裕所合作撰寫的《地方創生2.0》便是針對日本各城鎮正在發生的這些問題,提出他們的觀察比較、案例分享和可行處方。
兩位作者除剖析問題現象外,也介紹野村綜合研究所主張的「地方經濟樞紐(Local Hub)」及「廣域都市圈(Mega Region)」這兩項能有助於重現地方繁榮的概念。希望藉由「地方經濟樞紐」來讓地方成為和世界接軌的城市,以地方的獨特資源帶出足夠的國際競爭力,並且成為能安定賺取外匯(人才、資源)的地方據點都市;「廣域都市圈」的想法則是將國內外各種人才集中到特定城鎮,以提昇生產性為目標,打造出含有極高附加價值的都市區。他們認為當這兩項概念在日本的城市中成形時,地方與大都市之間的關係將會產生極大的變化。雙方城鎮在產生出共存共榮的關係後,若各自以「地方經濟樞紐」、「廣域都市圈」的概念持續深耕國際市場,也將會發展出能讓雙方得以「自立共生」的模式。
他們也認為地方應以各自獨有的經濟DNA,運用當地現有資源來從事「再生」,提出從「由上而下」的地方創生構想和戰略,讓各地方從「競爭」與「自立」的思維中設計出「由下而上」式的制度。進而,創造出能引來富強經濟的「地方經濟樞紐」;同時效法日本京都、濱松、四日市、福山,以及德國的據點都市,讓地方小鎮擁有自立共生型的經濟模式。
《地方創生2.0》是本頗硬的書!也是本很軟的書!書中內容所討論的雖以日本的問題和經驗為主,而且日本和台灣兩國在尺度、國土、產業、社會及治理等各方面也有著差異,但對當下正面臨人口衝擊與地方衰落危機的台灣來說,兩位作者的分析和建議具有相當的啟發性和參考性。
- 推薦序一 尋找獨特的DNA,在地方生根/陳美伶
- 推薦序二 共同面對人口失利的年代/曾旭正
- 推薦序三 期望臺灣的中小都市能和全世界接軌/山崎亮
- 作者序
- 前言
-
序章 2030年的地方狀況與地方經濟樞紐的重要性
-
2030年的地方狀況:因人口減少、少子高齡化所陷入的負面循環
-
地方與都市都必須力圖改變
-
地方創生的關鍵在於「地方經濟樞紐」
-
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處方箋
-
以能夠永續發展的地方創生為目標
-
-
第1章 亟需打造都市及地方的新範本
-
1 都市與地方相互依存構造的弊害
-
2 地方經濟樞紐和廣域都市圈
-
打造新國土雛形的重要性
-
全球協作的舞臺:廣域都市圈
-
牽動地方圈經濟的地方經濟樞紐
-
-
3 重新建構日本的地方經濟樞紐
-
生產性較高的都市特徵
-
具有地方經濟樞紐潛力的都市
-
日本實現地方經濟樞紐的必要條件
-
-
4 想成為地方經濟樞紐時所需的觀念
-
運用各種戰略和真正的地方經濟樞紐產生聯繫
-
實現地方經濟樞紐需要有中長期的戰略
-
-
-
第2章 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7項處方箋
-
1 邁向地方經濟樞紐再生
-
地方經濟樞紐的DNA
-
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關鍵角色
-
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相關團體
-
-
2 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步驟與處方箋
-
【處方箋1】將大企業召回(回歸國內、回歸地方)
-
【處方箋2】增加GNT企業
-
【處方箋3】將再生劇本形象化
-
【處方箋4】篩選並聚積地域資源,以求差異化
-
【處方箋5】追求附加價值
-
【處方箋6】鎖定特定部門,使其獲得提升
-
【處方箋7】在賺取資金上多下點功夫
-
-
3 形成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課題
-
編織流傳百年的企業故事
-
和相關機構進行合作的課題
-
-
-
第3章 以永續性為目標的地方創生
-
1 靠產學官金合作重新建構地方創生主體
-
攻守兼備的地域經營
-
以都市(圈)為對象的地方資源管理
-
-
2 地方資源管理
-
攻守和經營雙管齊下
-
國外以地方資源管理為主體核心的案例
-
以複合式經營促進官民合作
-
從公共事業公司的倒閉探討複合式經營應當解決的問題
-
從國外案例中所能看出的「攻守」合作、循環的效果
-
-
3 日本實現地方資源管理的可能性
-
實現地方資源管理的形象
-
地方資源管理的經營手法
-
如何實現地方資源管理
-
-
4 結語:讓地方創生永續經營
-
- 附錄 地方經濟樞紐相關企業列表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