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東川Style:北海道8000人小鎮的創生故事

出版日期
201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38002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北海道.東川町
榮獲「第10屆 日本行銷大賞 區域賞」
走入東川小鎮,探訪打造區域品牌的袐訣!

有著「寫真之町」名號的日本北海道小鎮──東川町,擁有60幾家個性化的咖啡廳、餐廳、烘焙坊、商店及工坊,各自建立起不同的「微型經濟」。透過人們的生活風格與微型經濟形成的連鎖效應,塑造了豐富的東川生態體系,讓這迎向人口減少的時代,地方自治團體瀕臨滅亡的危機,東川町的人口卻能逆勢成長。

在《東川Style:北海道8000人小鎮的創生故事》(東川スタイル―人口8000人のまちが共創する未来の価値基準)這本書中,作者透過兩大部分:「Life & Work:『微型經濟』生態系統──以自然風格打造的生活及社區」及「Public & Commons:共鳴與共創孕育的『自我風格』──小我事、眾人事、世間事的良性循環」,書寫出移住者與當地居民如何共同創造「東川Style」的經驗。作者在前半部的「Life & Work」中,解說以自然風格打造生活與社區的人們,他們的事業及「微型經濟」生態體系的教誨。從堅持自我、不勉強的自然生活型態及工作型態化為打動人心的引力,推動著東川町更加的活躍;在後半部的「Public & Commons」中,作者進一步述說在東川町除了個人及團體主動發起的「小我事」外,更形成眾人事、世間事的良性循環,集結社區之力建構出屬於在地的「東川風格」,實踐鄉鎮發展的教誨。

經由閱讀這本書,讀者不僅能認識東川町這個地方,了解在這裡生活的人們與他們的風格,還能進一步思考自己今後的生活及工作。此外,在東川町實施的政策及事業,致力於鄉鎮發展的經驗,也能讓讀者對現居城市鄉鎮的未來展開一場思考之旅。

專家推薦

于國華|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管所所長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理事長
林承毅|林 事務所(HAYASHI office)執行長
郭麗津|津和堂執行長
張敬業|鹿港囝仔文化事業 執行長
曾旭正|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硏究所教授

推薦語

「東川Style」明確指出新的觀點:一個地方,就是一種style。選擇居住的地方,其實在選擇自己認同的生活態度與生活價值。
──于國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我曾去過東川一所廢棄小學改的北之住設計社,裡面有小型手作品超市和咖啡店,產品各具特色,氣氛溫潤,偏僻的地點居然消費者源源不絕,猶記得那個上午,陽光透窗穿入桌面,似乎有微微前進的力量在這偏遠小地方。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理事長

這本書猶如一場及時雨,在2019創生元年即將結束之際,為台灣社會捎來北國東川町的深刻提醒,而這道善意的背後,正提醒著前進中的我們,地方要活化,人民找希望,因此,絕非「創業」如此單一解法。
──林承毅,林 事務所(HAYASHI office)執行長

「東川Style」的關鍵在於勤跑業務的地方公務員,與勇於革新的行政文化,以及讓民眾可以共同參與地方事務的機制。在過程中改變態度、交流思考、共創想像,從中建構獨特的主體與地方魅力。
──張敬業,鹿港囝仔文化事業 執行長

小小的、偏遠的東山町,竟然吸引許多人移居,翻轉了人口的問題。一個個有個性的人向東川遷移,自然而然發展出很性格的生活,也拼組出一個有個性的小鎮來。
──曾旭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
  • Higashikawa Scape
  • 前言
  • Distance
  • Numbers of Higashikawa
  • Life & Work 「微型經濟」生態系統-以自然風格打造生活及社區
    • 引言
    • Standard 01 天然純粹的環境,追求道道地地的產品
    • Standard 02 多樣化的微型商業,奠定社區根基
    • Standard 03 「在農地裡創業」孕育最高品質
    • Standard 04 大自然促成的「與自然共生」
    • Standard 05 從「大自然一部分」的觀點,找到自己的天職
    • Standard 06 「邊境創業」催生社區共創
    • Standard 07 「一起DIY」培育出社區的第三空間
    • Standard 08 專心一致的自我風格,比效率更重要
    • Standard 09 小我利益發展為眾人利益
    • Standard 10 企業自行傳遞「小鎮風格」,耕耘品牌
    • Standard 11 移住者的生意促使「小鎮文化」多元發展
    • Standard 12 活得再老都有事可做,孕育豐饒小鎮
    • Standard 13 自豪的地點凝聚人潮,培養出城鎮的基準
    • Standard 14 豐富的自然環境,提升創造力
    • Standard 15 Less is more.-節約帶來的富足心靈
    • Standard 16 徹底貼近在地消費者,改變地區商店的業態
    • Standard 17 堅持到底,真正的興趣、長年的夢想,使他成為專業職人
    • Standard 18 為「不做的事」設底線,生活更富足
    • Standard 19 合夥經營屬於自己的工作
    • Standard 20 「Life(生活)」中的「Work(工作)」帶來自然的幸運
  • Public & Commons 共鳴與共創孕育的「自我風格」-小我事、眾人事、世間事的良性循環
    • 引言
    • Standard 21 「跑業務的公務員」培養嚴謹認真的鎮公所
    • Standard 22 漫長的「鄉鎮文化發展」,養成居民的眾人事
      • Column 寫真甲子園孕育的溫情物語
      • Interview 「欲以文化振興城鎮,至少要取得居民的20年保證」-山森敏晴(東川振興公社董事顧問)
    • Standard 23 跳脫公務員發想,理所當然地挑戰「不說三個『沒有』」
    • Standard 24 組織、職員的變化,陸續推動獨一無二的政策與事業
    • Standard 25 為設計多元生活,訂定條例與制度
    • Standard 26 「革新鎮公所文化」協助職員徹底思考、行動
    • Standard 27 居民自行將住宅化為風景
    • Standard 28 小鎮全力追求安心的育兒、教養環境
    • Standard 29 認真謹慎的國際化策略,增進交流,鼓勵定居
      • Interview 「雖然地方行政機關很辛苦,將負向轉為正向的發言,帶來更多活力」-松岡市郎(東川町鎮長)
    • Standard 30 沒有房子,一樣能當「小鎮成員」
    • Standard 31 「從投資報酬率思考政策」,創造新方案
    • Standard 32 「從鄉鎮發展構思商業」創造區域活力
      • Column 創造唯有東川才嚐得到的滋味
      • Interview 「想讓區域存活,必須轉換想法,以發揮『當地風格』」-濱邊啓(東川町商工會會長)
    • Standard 33 在鎮中心打造「區域商店的共有地」
      • Column 發掘區域資源,創作小鎮的地圖
    • Standard 34 創造共同價值,吸引企業進駐
    • Standard 35 農藝家的執著,帶來豐富的飲食與文化
      • Interview 「1年1作,當中有花錢也買不到的價值」:樽井功(東川町農業協同組合代表理事組合長)
    • Standard 36 手工藝的「專業素養」,培養追求上等好貨的文化
    • Standard 37 費盡心血提升區域經濟循環,創造榮耀
      • Column 「你的椅子」與新生兒共度時光
    • Standard 38 深愛自然的人類活動,造就豐富的社區與區域
      • Interview 「我們心裡擁有近似『東川人』的意識,才能盛情款待外地來的人」:青木倫子(山域嚮導)
    • Standard 39 在學校共同合作,發展多元社會
      • Interview 「全校學生11人,在逼近極限的狀態下,萌生『必須守護學校』的念頭」:矢澤睦(第三國小家長會長、丸巳社長)
    • Standard 40 區域互相影響,持續催生「自己的Style」
      • Interview 「創造自己的Style,呈現喜歡的觀念與生活」:渡邊恭延(北之住宅設計社社長)
  • 東川這地方
  • 東川的日常
  • Shop List
  • Map Scale
  • Higashikawa History
  • 參考文獻及資料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