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全方位的民族考古學家」
臺灣考古學研究在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學者
一段細膩、幽默而真誠的臺灣回憶
國分直一出生於日本,卻在臺灣度過少年時期,自京都帝國大學畢業後又任教於臺南,並在此展開考古學與民俗學調查研究,直到一九四九年中返回日本。他早年生活都在臺灣,臺灣也是他學問的起點。
國分直一的學識廣博,講究橫跨多領域的研究方法,一生對於學問工作充滿熱情與堅定意念,對於臺灣考古也提出過許多著名論述,諸如臺灣史前文化的北方來源說、東亞的地中海等。在時代困境的輾壓下,他對知識的探求與研究工作努力不懈,作育英才無數,為臺灣民族學研究奠定基礎。他將臺南的調查成果,出版為《祀壺之村》,至今仍是研究平埔族群歷史的經典名著;他早年臺南周邊平埔族調查資料,也成為當代西拉雅族文化復振運動的重要資源。
他與日本時代臺北帝國大學的教授們,包括醫學部的金關丈夫、文政學部的移川子之藏與宮本延人等人也有往來,並參加金關丈夫提倡的《民俗臺灣》,成為金關丈夫長期的知識伙伴。二戰後,國分直一更擔任臺灣大學日籍留用教授,期間協助建立臺灣的考古學與人類學的學術傳承,培養了戰後第一代的臺灣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
《遠空》是他學術上的自傳與回憶,收錄他所發表過的散篇文章與晚年的口述訪談紀錄,以像是小說般的情節,鋪陳國分直一與臺灣半生緣分的一世牽絆,以自然而坦率的筆觸,描述實際上漫長、辛苦且沉重的生命歷程與大時代思維的轉變軌跡,不僅記錄了戰前的時代氛圍,更反映了從1910年代到1950年代的臺灣社會與歷史。
專業推薦
陳有貝(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教授)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依姓氏筆畫排序)
臺灣考古學研究在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學者
一段細膩、幽默而真誠的臺灣回憶
國分直一出生於日本,卻在臺灣度過少年時期,自京都帝國大學畢業後又任教於臺南,並在此展開考古學與民俗學調查研究,直到一九四九年中返回日本。他早年生活都在臺灣,臺灣也是他學問的起點。
國分直一的學識廣博,講究橫跨多領域的研究方法,一生對於學問工作充滿熱情與堅定意念,對於臺灣考古也提出過許多著名論述,諸如臺灣史前文化的北方來源說、東亞的地中海等。在時代困境的輾壓下,他對知識的探求與研究工作努力不懈,作育英才無數,為臺灣民族學研究奠定基礎。他將臺南的調查成果,出版為《祀壺之村》,至今仍是研究平埔族群歷史的經典名著;他早年臺南周邊平埔族調查資料,也成為當代西拉雅族文化復振運動的重要資源。
他與日本時代臺北帝國大學的教授們,包括醫學部的金關丈夫、文政學部的移川子之藏與宮本延人等人也有往來,並參加金關丈夫提倡的《民俗臺灣》,成為金關丈夫長期的知識伙伴。二戰後,國分直一更擔任臺灣大學日籍留用教授,期間協助建立臺灣的考古學與人類學的學術傳承,培養了戰後第一代的臺灣人類學家與考古學家。
《遠空》是他學術上的自傳與回憶,收錄他所發表過的散篇文章與晚年的口述訪談紀錄,以像是小說般的情節,鋪陳國分直一與臺灣半生緣分的一世牽絆,以自然而坦率的筆觸,描述實際上漫長、辛苦且沉重的生命歷程與大時代思維的轉變軌跡,不僅記錄了戰前的時代氛圍,更反映了從1910年代到1950年代的臺灣社會與歷史。
專業推薦
陳有貝(國立臺灣大學人類系教授)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依姓氏筆畫排序)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目次
- 推薦序/陳有貝
- 推薦序/陳偉智
- 譯註者序/邱鴻霖
- 日文版序/金關恕
- 臺灣版序/安溪遊地
-
Ⅰ 克服閉塞的時代——學問的自傳
-
幼年時代(第一回)
-
幼年時代(第二回)
-
鄉愁記
-
離愁
-
有木棉樹的學校
-
山中日記 國分一子
-
北安曇的群山
-
部隊記實——越過「加羅」到「思源埡口」
-
話說回去還是不回去
-
代理父親記
-
蘭嶼紀行(第一回)
-
蘭嶼紀行(第二回)
-
正在改變樣貌的雅美族
-
追憶臺灣蘭嶼的長老 Shamankapogan 先生
-
東上等兵就是 Shitarack 先生
-
回憶兩本雜誌——《民俗臺灣》與《Ethnos》運動
-
何謂《民俗臺灣》運動——以川村湊先生的所見來談
-
《同人回覽雜誌》回憶錄
-
來自同時代的見證
-
-
Ⅱ 對學問的感受——珍藏的故事
-
接觸異文化——少年時代的故事
-
有木棉樹的學校——經歷了京都再度前往臺灣
-
鹿野忠雄——消失在婆羅洲的民族學家
-
臺灣研究者的群像
-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的研究》時期
-
金關丈夫——人與學問
-
兵隊記
-
留任的四年期間
-
紅頭嶼(蘭嶼)的回憶
-
對南島的感受
-
與推土機互瞪——越南戰爭與綾羅木鄉遺址
-
雜誌《Ethnos》與我的夢想
-
- 國分直一簡略年表
- 後記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