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揭穿「中國大陸蔣介石研究第一人」楊天石的真面目
他視《蔣介石日記》如寶藏,讓日記自己說話,自以為客觀科學,實則貽笑大方。
楊天石號稱中國大陸「蔣介石研究第一人」,但他慣用「替換」的手法,針對其他學者研究過的主題,用其他史料替換,偽裝成自己的原創。抄襲以外,他還盲目依賴「獨家史料」而不顧史實,每看到一批新的史料,不仔細考證,就迫不及待寫一篇文章,深恐「獨家」被人搶走。正因此種不健康的心態,造成了他治學的急躁和冒進,以致於不斷做出偏離史實的解讀。
他研究蔣介石的史學方法,盲目相信依賴、甚至「濫用」蔣介石日記。不看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沒讀過美國檔案原文、也沒有核對英語原文,看不出翻譯的瑕疵,僅根據中方材料,就斷定蔣介石在一個國際談判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沒有其他旁證的前提下,單獨使用蔣介石日記做闡述,偏離了重點。最經典者,是他認為蔣介石參與了暗殺希特勒的計畫,怪誕又荒謬。
他不探究歷史背景、一昧堆疊史料的壞毛病,常欠缺前後連貫性,讀來吃力且前後矛盾。他只能針對一個時間點的一件史事做評述,顯少能對一段時間的歷史有宏觀而深刻的理解,缺乏對事件全域的分析。僅憑日記立論,何以能稱蔣介石研究第一人!
本書特色
◎本書揭示的並非一字不改的簡單抄襲,而是道出一般人看不出的高明抄襲手段,令人大開眼界。
◎本書也示範了史料的運用,不可僅用一家之言,即使是當事人的日記,也會有模糊、刪改、避而不談、作偽的可能。欠缺前後脈絡的掌握和多視角的比對,只會是史料的堆砌整理或斷章取義,不具學術價值。
他視《蔣介石日記》如寶藏,讓日記自己說話,自以為客觀科學,實則貽笑大方。
楊天石號稱中國大陸「蔣介石研究第一人」,但他慣用「替換」的手法,針對其他學者研究過的主題,用其他史料替換,偽裝成自己的原創。抄襲以外,他還盲目依賴「獨家史料」而不顧史實,每看到一批新的史料,不仔細考證,就迫不及待寫一篇文章,深恐「獨家」被人搶走。正因此種不健康的心態,造成了他治學的急躁和冒進,以致於不斷做出偏離史實的解讀。
他研究蔣介石的史學方法,盲目相信依賴、甚至「濫用」蔣介石日記。不看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沒讀過美國檔案原文、也沒有核對英語原文,看不出翻譯的瑕疵,僅根據中方材料,就斷定蔣介石在一個國際談判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沒有其他旁證的前提下,單獨使用蔣介石日記做闡述,偏離了重點。最經典者,是他認為蔣介石參與了暗殺希特勒的計畫,怪誕又荒謬。
他不探究歷史背景、一昧堆疊史料的壞毛病,常欠缺前後連貫性,讀來吃力且前後矛盾。他只能針對一個時間點的一件史事做評述,顯少能對一段時間的歷史有宏觀而深刻的理解,缺乏對事件全域的分析。僅憑日記立論,何以能稱蔣介石研究第一人!
本書特色
◎本書揭示的並非一字不改的簡單抄襲,而是道出一般人看不出的高明抄襲手段,令人大開眼界。
◎本書也示範了史料的運用,不可僅用一家之言,即使是當事人的日記,也會有模糊、刪改、避而不談、作偽的可能。欠缺前後脈絡的掌握和多視角的比對,只會是史料的堆砌整理或斷章取義,不具學術價值。
- 封面
- 作者簡介
- 李敖為台灣知識產值締造一次出超記錄
- 序言:從楊天石的一則訪談說起
-
第一章 早年楊天石
-
第一節 反右運動前後的楊天石
-
第二節 文革中的楊天石
-
第三節 文革後的楊天石
-
第四節 楊天石如何修改舊作
-
-
第二章 楊天石蔣介石研究的起步
-
第一節 楊天石何時開始研究蔣介石?
-
第二節 從孫中山研究到蔣介石研究──〈蔣介石為何刺殺陶成章〉
-
第三節 研究蔣介石的成名作──〈「中山艦事件」之謎〉
-
第四節 抄襲的開端──〈蔣介石與北伐時期的江西戰場〉
-
-
第三章 楊天石的海外查檔與蔣介石研究
-
第一節 新發現或小題大做?──〈胡漢民的軍事倒蔣密謀及胡蔣和解──海外訪史錄〉
-
第二節 明目張膽的抄襲──〈黃郛與塘沽協定的善後交涉〉
-
第三節 抄襲之二──〈濟案交涉與蔣介石對日妥協的開端〉
-
第四節 模仿蔣永敬──楊天石的胡適研究
-
-
第四章 楊天石為什麼老是慢人一步?
-
第一節 巧合還是模仿慣犯?
-
第二節 模仿蔣永敬的鐵證──〈論馬日事變及其解決〉
-
第三節 模仿蔣永敬鐵證之二──〈武漢汪精衛集團分共前後〉
-
第四節 強奪楊奎松成果──〈蔣介石的赴蘇使命及其軍事計劃〉
-
第五節 在台灣研究成果上「撿漏」和「補充」
-
-
第五章 楊天石與史丹佛蔣介石日記
-
第一節 跨足蔣介石對外關係的嘗試──楊天石的〈蔣介石與韓國獨立運動〉
-
第二節 解讀外文材料的瑕疵──〈蔣介石為何拒絕在《延安協定》上簽字?〉
-
第三節 迷信蔣介石日記的偏差──〈蔣介石與尼赫魯〉
-
第四節 視角狹隘導致的誤讀──〈宋美齡與邱吉爾──抗衡大國強權之一〉
-
第五節 集謬誤之大成──〈抗戰期間中德關係的驚天秘密〉
-
第六節 英文語境下的人稱誤讀
-
-
第六章 楊天石的書評
-
第一節 雙重標準?──〈陳潔如回憶錄何以塵封近三十年?〉
-
第二節 只看中譯本如何有資格寫推薦序?──評楊天石為陶涵寫的推薦序
-
-
第七章 結論
-
第一節 楊天石治學方法的總結與分析
-
第二節 楊天石人品的總結與分析
-
- 引用及參考文獻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